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Predator–prey interaction in aquatic ecosystem is one of the simplest drivers affecting the species population dynamics. Predation controls are recognized as important aspects of ecosystem husbandry and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how predation control cause an increase in host growth in the abundance of hard clam (Meretrix lusoria) populations subject to mercury (Hg)-stressed birnavirus. Here we linked predator–prey relationships with a bioenergetic matrix population model (MPM) associated with a susceptible–infectious–mortality (SIM) model based on a host–pathogen–predator framework to quantify the predator effects on population dynamics of disease in hard clam populations.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elative high predation rates could promote the hard clam abundances in relation to predators that selectively captured the infected hard clam, by which the disease transmission was suppressed. The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predator-induced modifications in host behavior could have potential negative or positive effects on host growth depending on relative species density and resource dynamics. The most immediate implication of this study for the management of aquatic ecosystem is that, beyond the potential for causing a growth in abundance, predation might provoke greater predictability in aquatic ecosystem species populations and thereby increase the safety of ecosystem production from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events.  相似文献   
172.
The issue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Indian country is multidimensional in scope because it affects more than just regulatory concerns. There are more than 550 federally recognized Alaska Native and American Indian Trib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ribes are sovereign nations that have a special relationship to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a unique legal status.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aced by tribes are many, and it is only fair that tribes, as sovereigns, specify the levels of protection on their lands. The one-size-fits-all regulatory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particular does not work and often leads to conflict between tribes and the federal and state governments. Inherent tensions also exist between tribes and various levels of government concerning jurisdiction of lands and managing solid waste. These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hips are often complex and present unique challenges to all. More research needs to be done on targeting resources to meet the capacity-building needs of tribes, as well as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needs of Indian country under the federal trust obligation. Successful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hips can be fostered through partnership arrangements between tribes and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area of solid waste such partnerships have worked. It requires th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deal with tribes with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ir cultural, historic, and socioeconomic aspects, which are often intertwined.  相似文献   
173.
湖泊营养物基准是指用可信的科学数据表示水中营养物的允许浓度和生态指标的阈值,是制定富营养化标准、评价湖泊状态依据。文章分析了国外制定湖泊营养物基准的方法:参照状态法、输入-响应模型法和机理推断法,并概述了目前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对比,提出了适合我国湖泊营养物基准制定的技术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74.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厘清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对于实现自然资本永续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协调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情况,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研究框架,阐释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形成机制与表现形式,概括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基本特征,总结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研究方法,并梳理了未来可能研究方向,以期能够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与管理提供参考。总体来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产生于两种非排他性机制,主要有簇、权衡、协同与兼容四种表现形式,并具有空间异质性、时间变异性与尺度效应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主要有指数构建与评估、指标统计与分析、情景制定与模拟及空间制图与分析四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5.
应用彗星实验技术,测定了12种酚类化合物对小白鼠脾脏细胞DNA的损伤水平.应用Hansch法和量子化学MOPAC-PM3方法计算了12种酚类化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分子折射率、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和分子中最正原子电荷.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对小白鼠脾脏细胞DNA的损伤率进行了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QSAR).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的亲脂性参数和分子折射率能有效地表征它们所引起的DNA的损伤程度.由化合物的电性效应引起的细胞毒性可忽略.  相似文献   
176.
黑河流域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辨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产业结构作为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的主要环节.与区域资源、环境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在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紧缺的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由于产业发展与流域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相吻合.导致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目前亟需深入研究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本文以黑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建立生态环境质量及产业结构效益指标体系,对黑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产业结构效益作了综合评价,并对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定量辨识。结果表明:黑河流域产业结构效益自上游向下游在空间上呈倒“U”型,而生态环境质量与环境产业协调度沿河自上游向下游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都依次降低,说明现阶段黑河流域沿河自上游向下游,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逐渐降低,而破坏性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77.
利用源示踪技术计算日本和韩国低层大气SO2和PSO4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AMx中的PAST(源示踪技术)对2010年东亚地区的总硫(SO2+PSO4)的源-受体关系进行了模拟计算. 模拟区域内共设定43个源区,其中在中国领土范围内设定了33个源区. 在源-受体关系计算中,将日本本岛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部分,分别设为受体区域,同时还将远离陆地的海洋背景点冲绳和韩国济州岛设为受体点.模拟结果表明,日本本岛北部、中部和南部的总硫来源存在一定的差异:日本本国的贡献率分别为73.8%、77.1%和65.9%,中国的贡献率分别为23.5%、20.2%和25.8%. 韩国本土总硫的本国贡献率为67.8%,中国的贡献率为27.2%. 对韩国济州岛和日本冲绳而言,二者总硫的本国贡献率均为26.0%,远低于日、韩两国的其他地区,不能代表国家间跨界输送的总体状况. 受体区域跨界输送的总硫季节变化明显,而且各区域的变化趋势也并不一致,其中日本南部地区和韩国本土1月最强,7月最弱;日本北部和中部地区在4月最强,1月最弱. 跨界传输的总硫对日本和韩国总硫贡献量小于2.5 μg/m3.对于日、韩两国影响较大的中国源区主要为山东、河北、江苏、辽宁等地,各源区对于日、韩总硫贡献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东亚地区低空总硫的传输通量空间分布与利用CAMx模拟的2010年日本和韩国总硫的源-受体关系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8.
分子表面积的精确和经验计算及其在QSAR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大仁  黄庆国 《环境化学》1994,13(3):234-238
本文列出了精确计算分子表面积的公式,在分子几何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可用此式得到准确的分子表面积,用该法对20种氯代酚进行了计算,所得分子表面积能很好地预言其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并且用分子表面积(或取代基数)加上OH基的表面积,能很好预言其对发光菌的产性。此外,还提出了计算公子表面积的经验方法-碎片加和法,此法应用于某些取代烃化合物,也得到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9.
北方重工业城市降水pH值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北方重工业城市出现的酸性降水和pH值降低的现象,采用集中监测、纵横对比、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降水pH值现状及与相关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降水pH值依污染源排放的烟(粉)量的减少、环境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的降低、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而向酸性发展,空气质量好的区域易发生酸雨,北方重工业城市"尘"重点治理以后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将出现加重趋势。仅靠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污染是不够的,重工业城市必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0.
城市降雨屋面、路面径流水文水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为研究城市硬质下垫面径流的水文过程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对北京市2006年6-8月的4场降雨进行路面和屋面水文、水质过程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径流曲线与降雨过程线形状类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滞后于降雨过程线5~20 min,屋面径流系数在0.80~0.98之间;路面径流系数在0.87~0.97之间.径流污染物的浓度是由累积排放规律决定的,路面径流的污染物浓度高于屋面径流,径流中COD、TN、TP的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要求.各类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均处于显著性水平R=0.1以上,屋面径流颗粒物与有机物和阴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大(>0.5),而与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相关系数较小(<0.5);路面径流中,TN、1P与颗粒物的相关性有所增加.径流中各类物质大多存在初期冲刷现象,并受到污染物种类、下垫面特征、降雨强度和雨型等因素的影响.SS初期冲刷现象较其它几类污染物更为明显,路面较屋面更容易形成初期冲刷,低强度降雨不容易形成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初期冲刷现象.控制初期径流污染是北京市径流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