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88篇
安全科学   81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81篇
综合类   592篇
基础理论   93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291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31.
临安区域本底站大气甲烷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6年8月~2009年7月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Flask瓶采样获得的CH4浓度特征,结合地面风向、后向轨迹、排放清单,研究了CH4浓度变化特征和长三角地区排放源对CH4浓度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的CH4浓度分布在1 7584×10-9~1 9700×10-9,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波动变化特征,浓度季节变化幅度为737×10-9;CH4浓度平均年增幅达176×10-9,增速较快。东北风和东南风时,CH4浓度较高;西南风时CH4浓度较低。导致CH4高浓度分布的气团主要来自临安站的东北、偏东方向;导致CH4低浓度分布的气团集中在西南 偏南  相似文献   
532.
中国区域污染与经济增长实证: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区域污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双向作用机制,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利用我国1998-2008年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6类区域污染物指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进行验证,探讨区域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仅工业粉尘、工业SO2与GDP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工业废水、工业固废与GDP存在正的线性关系,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工业烟尘与GDP存在负的线性关系,不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指出并非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区域污染问题就会得到全面解决。②人口规模对区域污染排放影响不显著;科技水平和能源利用率的提高能有效降低区域污染排放;政府环保管制未能有效控制区域污染排放;加大贸易开放程度对污染排放影响有正有负;产业结构不合理会加剧区域污染排放。③工业烟尘、工业SO2污染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反作用。现阶段,我国区域污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反馈机制较弱,给我们敲醒了环保警钟。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路子是我国今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33.
京津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循环经济开展较早的地区,但由于长期以来相互之间缺乏统筹规划和协同配合,环境污染问题仍比较严重,迫切需要突破行政壁垒,从一体化的高度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协同发展.从研究该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34.
在中国机动车快速增长的前提下,低碳交通运输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戴利的消费和福利绩效公式,基于导向性、数据可获性与可比性等基本原则,构建区域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低碳交通能效指标和低碳交通运营指标。基于灰关联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区域低碳交通模糊评价模型。最后,对江苏2010年的低碳交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年江苏低碳交通发展水平为"良",今后发展的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积极开展低碳公路建设、开展碳税制度和优化公交体系等。  相似文献   
535.
The current conceptual hydrogeologic model established for source water to the Amargosa River was tested in order to help inform management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Amargosa River's Federal designation as Wild and Scenic through an Act of Congress. The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water in this region results in the critical need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in the basin to maintain its Wild and Scenic attributes inclusive of habitat for several endangered and threatened species. The use of forensic tools and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lines of geologic, hydrogeologic, geochemical, and stable isotopic evidence suggest that the simple historical model for primary groundwater transport through this region is incorrect and that a large supply of regional baseflow does not provide the hydroge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Amargosa River basin. Data collected is consistent with an alternative model requiring complex source mixing and shallow alluvial groundwater that supports river flow. This conclusion also suggests Wild and Scenic conditions in this basin are more precarious than previously understood.  相似文献   
536.
中国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持较为积极乐观的态度,将旅游业视为促进经济增长和赶超发达地区经济体的重要产业。然而,各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地理区位和旅游产业定位的不同,旅游业对各地区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大。因此,研究不同区域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意义重大。文中根据各地经济基础,将中国分为三个区域,以2000-2013年中国31个省市、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的面板数据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经济增长计量模型,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分析国内旅游、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形成机理。结果发现:1样本期内,第一区除内蒙古外,均分布在东部沿海,第二区包含省市最多,分布在广大内陆地区,第三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差异较大;2计量模型中纳入空间相关性后,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程度与区域经济基础密切相关,经济基础越好的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这种规律尤为适应国内旅游;3从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系数比较来看,国内旅游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大。机理分析中还发现,在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完备、交通便利、商品贸易发达的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537.
区域间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对于地区水资源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水资源扩展型MRIO模型和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基于全行业口径对中国区域间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进行了测算,重点从区域间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的整体现状、主要流向、产业分解及对地区水资源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发现:1动态来看,东北区域、中部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虚拟水净流出情况发生逆转,西北区域和西南区域始终为虚拟水净流出地区;2中国各地区间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量显著增加,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对外转移虚拟水增长幅度较大,中部地区与其它地区间的虚拟水转移量明显多于其它区域间的虚拟水转移量;总体来说,中国各地区的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存在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两条转移路径;3各地区主要的贸易隐含虚拟水流出行业具有明显的行业共性,各地区主要的贸易隐含虚拟水流出行业存在区域差异,中部地区为主要的建筑业虚拟水输入地区,京津地区为主要的服务业虚拟水输出地区;4南部地区虚拟水流出占本地水资源的比重低于北部地区,东部地区虚拟水流入占本地完全消耗水资源的比重高于西部地区。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中国应该重视贸易隐含虚拟水对节约地区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各地区节水型产业结构,改进目前并不合理的区域间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538.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要素。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匹配能够促进区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从而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同时也存在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农业水土资源自然禀赋与实际利用情况,首先利用中国2003-2013年的分省数据,选取单位耕地面积的广义农业水资源量测度方法和当量系数描述了我国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的现实,发现我国农业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在空间上匹配程度不高,农业生产受到水土资源约束较强,农业水土资源的形成区域与消耗区域在空间上不相匹配;然后,在邻接权重矩阵下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关系,呈现出高度的集聚性和非均质性。为避免估计结果有偏,本文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建模及估计方法,加入农业生产人、财、物等控制变量,测度水土匹配度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水土匹配度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内和区域间的溢出效应都显著为正,总体上水土匹配度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即水土匹配度对本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由于相邻区域的水土资源自然禀赋条件类似,而且农业生产中存在"示范效应"和"模仿效应",水土匹配度对相邻地区农业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采取相关措施优化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关系,对促进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39.
关于“十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的主要问题包括:地区发展差距扩大,国土整治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需要加强,失业高发地区的就业压力亟需缓解,扶贫开发工作仍需坚持等。在制定地区发展战略时,应当灾行”效率与公平兼顾”,加快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充分运用金融工具,实行地区差别的金融调控政策,尽快着手地区发展立法,选准西部大开发重点开发区,以大河流域作为重要切入点重视开展国土整治工作,抑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  相似文献   
540.
长江三角洲农牧系统结构的区域差异及空间位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确保中国中长期食物安全,是中国目前和未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农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建立在对系统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必须符合系统结构本身的演变规律。为此,作者于1996-1999年,以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农区为例,通过资料调研、专家咨询、农户调查、实地考察和试验等手段。对该区1980-1997年以来71个县市的农业生产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利用基于GIS的农牧系统综合评价系统,对长江三角洲农牧系统结构的区域差异和空间布局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农牧系统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梯度差异,布局上出现了明显的空间位移,农业重心开始向南北推移。棉花、小麦和玉米均向北部集中,生猪和家禽向北部和中部的东北部集中,农业生产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专业化布局格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