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01篇
综合类   637篇
基础理论   115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314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5年   1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从2007年至2011年在深圳市进行了天然γ辐射空气吸收计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天然辐射外照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变化范围为(4.87 ~17.68)×10^ 8Gy/h,平均值为10.00 ×10^ 8Gy/h,与广东省平均水平相当,稍高于全国平均值,属于正常天然本底范围;天然辐射外照射致深圳市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0.22 ~ 1.08) mSv,低于广东省与全国的平均水平;集体有效剂量当量54.32×10^2man· Sv.  相似文献   
92.
试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研究新途径——环境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环境学科研究彼此孤立的现状和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统一性要求,从系统整合研究的观点出发,提出区域环境重塑的概念和方法框架,试图推动环境问题的整体研究.环境重塑必须从多学科出发,通过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和模拟仿真,找出系统主要矛盾和因子,综合运用技术和政策措施多角度地加以整治,才能重构系统组织,实现整体协调和发展协调.  相似文献   
93.
以锦州市W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和荧光区域积分(FRI)方法考察了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及荧光物质的去除状况.利用XAD树脂将DOM分为5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PO-N)、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过渡亲水性中性有机物(TPI-N)和亲水性有机物(HPI).结果表明,HPO-A和HPI是该污水处理厂进水中的主要DOM组分,并且DOM中的荧光物质主要为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物质和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在该污水处理厂内,生物降解作用是TPI-A和HPI的主要去除机制,HPO-N和TPI-N主要是由深度处理工艺(絮凝-沉淀-过滤)去除的,生物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对HPO-A的去除能力接近,而生物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对TPI-N的去除效果均较差.生物处理工艺对HPO-A、TPI-A和HPI中的荧光物质有较强的去除能力,而对HPO-N和TPI-N中荧光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差.深度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去除HPO-A和HPO-N中的荧光物质,而对TPI-A、TPI-N和HPI中的荧光物质无明显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94.
断层是滑坡发育的影响因素之一。选择雅安市雨城区和区域内232处滑坡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及作者提出的滑坡影响因子贡献率的方法,得到了研究区内断层100m和200m缓冲区对滑坡的贡献率,定量研究了断层对研究区域滑坡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断层对滑坡敏感性不大,100m断层缓冲区较200m断层缓冲区贡献率值较大,为下一步研究区域滑坡危险度区划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区域防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中国米质气候资源的地域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稻米品质受着气候条件的明显影响。在我国不同地域,米质气候资源各不相同,对米质的影响也各具特色,总的趋势是,北方优于南方;西部优于东部;晚茬口水稻优于旱茬口;在地形复杂地区,米质气候资源还具有垂直地带性结构。我国丰富的米质气候资源为各种类型优质米的生产创造出优越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下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粮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生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通过对沿线国家粮食生产数量、结构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揭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40年来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粮食的重要产区,粮食产量占全球比例50%~60%左右,1977-2016年粮食产量呈增长趋势,单产是其粮食总产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1995-2016年人均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国别差异显著,人粮关系逐步改善,区域粮食保障程度整体增强。(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空间格局相对稳定,中国、印度、俄罗斯是其主要粮食生产国,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粮食产量普遍较高,阿拉伯半岛国家的粮食产量相对较低。(3)稻谷、小麦和玉米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对粮食总产变化的贡献最大,1977-2016年玉米占比不断增加,三大作物区域分布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97.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环境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是区域环境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是分析、评价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文章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出发建立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
Climate change programs have largely used the project-specific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baseline emissions of climate mitigation projects. This approach is subjective, lacks transparency, can generate inconsistent baselines for similar projects, and is likely to have high transaction costs. The use of regional baselines, which partially addresses these issues, has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on forestry and agriculture projects, and in greenhouse gas (GHG) mitigation program guidance for them (e.g., WRI/WBCSD GHG Project Protocol, USDOE’s 1605(b) registry, UNFCCC’s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ssessment of project-specific and regional baselines approaches for key baseline tasks, using project and program examples. The regional experience to date is then synthesized into generic steps that are referred to as Stratified Regional Baselines (SRB). Regional approaches generally, and SRB in particular explicitly acknowledge the heterogeneity of carbon density, land use change, and other key baseline driver variables across a landscape. SRB focuses on providing guidance on how to stratify lands into parcels with relatively homogeneous characteristics to estimate conservative baselines within a GHG assessment boundary, by applying systematic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boundary and time period for input data.
Kenneth AndraskoEmail:
  相似文献   
99.
全国及区域性人均耕地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论文首先指出并不存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继而认为人均耕地面积阈值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需要有明确的前提条件。为此按1995年的耕地实际生产力(在耕地面积中扣除菜地和经济作物用地面积),以人均400kg、450kg、500kg粮食需求量的生活标准,提出就全国平均而言,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92hm2、0.104hm2、0.115hm2(可以看作当前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根据2010、2030、2050年我国的预期耕地面积以及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按人均400kg、450kg、500kg粮食需求量的生活标准,就全国平均而言,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59hm2、0.067hm2、0.074hm2(可以看作近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203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52hm2、0.058hm2、0.064hm2(可以作为中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205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46hm2、0.052hm2、0.058hm2(可以作为远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