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36篇
综合类   589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332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青藏高原土地开发潜力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土地辽阔 ,地势高寒 ,农林牧各类土地资源的质量与数量很不平衡 ,开发潜力不一。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产水平 ;加强草场建设 ,提高畜产商品率 ;禁伐和保护天然林,积极发展经济果木与林下资源的生产 ,乃是高原土地合理开发 ,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32.
有效生态网络构建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生态节点的内涵解析,建立了“资源型战略点-结构型战略点-结构型薄弱点”的多层级生态节点识别体系,利用金坛区2015年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POI数据等,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最小阻力模型等方法,构建了金坛区层级生态网络,并采用表征网络拓扑结构和节点效用性等指标,定量评价生态节点优化前后的生态网络性能,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多层级生态网络在节点效用、网络整体性能上显著优于一般网络,且在复杂生态水网区域具有较强适用性;(2)金坛区现状生态网络分布不均匀,生态节点布局亟待优化,经优化节点覆盖率提升了17.70%,节点分布均匀度降低45.45%,平均聚类系数提升了87.36%;(3)多层级生态节点体系具有实践应用性,应针对不同类型生态节点采取差别化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3.
中国东北、内蒙古地区茶藨属果树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东北、内蒙古地区茶属果树资源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有19种、2变种、1变型,并对其特征、特性、生境、分布及利用价值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驯化栽培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全国及区域性人均耕地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论文首先指出并不存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继而认为人均耕地面积阈值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需要有明确的前提条件。为此按1995年的耕地实际生产力(在耕地面积中扣除菜地和经济作物用地面积),以人均400kg、450kg、500kg粮食需求量的生活标准,提出就全国平均而言,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92hm2、0.104hm2、0.115hm2(可以看作当前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根据2010、2030、2050年我国的预期耕地面积以及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按人均400kg、450kg、500kg粮食需求量的生活标准,就全国平均而言,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59hm2、0.067hm2、0.074hm2(可以看作近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203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52hm2、0.058hm2、0.064hm2(可以作为中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205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46hm2、0.052hm2、0.058hm2(可以作为远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  相似文献   
35.
樊杰 《自然资源学报》1997,12(4):349-356
本文探讨了能源资源富集、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经济大区能源资源开发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侧重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从实证的角度,阐述了能源开发对地区经济繁荣的意义和作用、富能地区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以及推动能源开发同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的区域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36.
广州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作者立足于广州的茶文化,首先从社会普同性、文化信息共有性、文化模式的整合性等三个方面分析得出茶文化是广州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对广州茶文化进行了分类,论述了其民俗旅游资源价值。最后,作者对开发广州茶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7.
西昌地区野生藜蒿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根据对四川省西昌地区野生藜蒿资源的调查研究。论述了野生藜蒿的生物学特征,分布、开发利用价值,繁殖特性和经济效益,并提出了开发利用野生藜蒿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贵州木本食用油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龙秀琴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4):243-244,247
对贵州野生特有和稀有的大宗木本食用油料的种类、分布、现状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大宗食用木本油料经营水平,选择利用野生木本油料植物资源,加强特有和稀有资源的保护、驯化和繁殖等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39.
榆林地区甘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晓荣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6):402-402,414
根据对陕西省榆林地区甘草资源的调查研究,论述了甘草的生物学特征、分布、开发利用价值、栽培技术和经济效益,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甘草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0.
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及定量化测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差距是指经济、社会以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素差距组成的“集合体”,即区域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基于对区域差距的这一理解,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以定量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区域差距衡量指标体系及定量化测算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对山东省西部区域之间各方面的差距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全方位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