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4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39篇
安全科学   244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396篇
综合类   827篇
基础理论   147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340篇
灾害及防治   10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区域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基于定量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区域风险评价方法。主要针对有多个重大危险源存在的区域,在对单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应用叠加原理得到描述该区域整体风险状况的定量评价结果。同时考虑了消防部门和医疗机构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积极作用,并将其量化为区域风险的补偿系数。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展示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区域风险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反映区域风险的分布状况,而且对区域重大危险源的规划和布局具有较好的决策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62.
生命价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所研究的生命特指人的生命 ,所讨论的价值 ,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论文首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提出了测定生命价值的必要性 ,在深入探讨与本论文相关的人、生命、价值等概念后 ,对生命价值概念分 3个层次进行了界定。通过对价值理论的比较 ,选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最新研究成果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立论的基础 ,重点探讨了生命价值的决定理论 ,包括生命价值形成过程、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与生命价值的关系、生命价值的变化规律等。在借鉴国内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分别就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设计了生命价值计算模型 ,并重点对成年人生命价值计算模型进行了检验与应用 ,对具有代表性的成年体力劳动者的生命价值进行了测算 ,结果比较合理 ,且与世界银行的估计值接近。论文在宏观方面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并为国家制定安全、环保、社保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微观方面为个人在各种事故中的赔偿和涉及人身的各种民事诉讼提供仲裁或判决依据。  相似文献   
63.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产业集群的论述已成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这一方面与国际学术动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不同形式的产业集群的出现有关.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产业集群的定义和分类、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培育、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等方面.从整体来看,我国运用产业集群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一些现象,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今后应加强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指导我国产业布局实践.  相似文献   
64.
基于ANN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艳  李新运  宫磊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2):114-115,121
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非线性,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中较为先进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构建模型.以山东省17个地市2001年的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生活和科教状况作为带分样本,用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对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可划分为4类,模拟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65.
在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地区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作为广东旅游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的韶关市的区域旅游开发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对该区旅游开发的战略背景、战略思想、战略定位、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6.
宁西铁路的建成与开通对加强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促进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沿线经济带正在逐步形成.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运用点-轴理论探讨了宁西铁路线与沿线经济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形成经济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加快沿线城镇建设,完善综合交通通道,强化铁路为地方经济服务功能,建立沿线区域经济协作体系.  相似文献   
67.
随着我国油田相继进入开发后期,传统的滤料及设备过滤精度已不能满足注水的要求。因此,研究并开发了具有一定抗油污能力的新型过滤材料,设计了新型的超精细过滤器系列产品。对滤料进行的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在开始过滤的近10h内,过滤后的水中含油量基本上满足注水的水质要求。在开始过滤的近20h内,滤层的水头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较为平缓;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水头损失变化加剧。从现场实验可以看出,所设计的过滤器有良好的过滤性能和抗冲击能力。新型过滤材料的研究成功解决了油田含油污水精细过滤的问题,新型过滤器也是含油污水超精细过滤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68.
Many nonanthropocentric environmental ethicists subscribe to a ``principle-ist' approach to moral argument, whereby specific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judgments are deduced from the prior articulation of a general moral principle. More often than not, this principle is one requiring the promotion of the intrinsic value of nonhuman nature. Yet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with this method of moral reasoning, including the short-circuiting of reflective inquiry and the disregard of the complex nature of specific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olicy arguments.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advance an alternative, pragmatic contextualist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ethics, one grounded in the moral theory of John Dewey.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study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ttitudes to support our position, and we conclude with a few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inquiry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相似文献   
69.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对石油污染环境的治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修复三种类型。文章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几种微生物修复方法,分别介绍了利用植物、动物及微生物进行治理的修复技术。在我国,对于石油污染的治理应更多地采用低成本、无污染、高效率的生物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70.
生物炭添加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为确定生物炭添加对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采用小区定位试验,利用锯末(J)和槐树皮(H)及3种添加比例(1%、3%、5%,质量百分比),研究了生物炭添加6个月内表层土壤CO2、CH4和N2O等3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土壤CO2排放通量随生物炭的添加呈现增加的趋势,锯末和槐树皮等两种生物炭处理的土壤CO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1.89%和3.34%,但差异不显著.CH4排放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各生物炭处理的土壤表层CH4排放量平均降幅分别为:J1:1.17%、J3:2.55%、J5:4.32%、H1:2.35%、H3:5.83%、H5:7.32%.其中,锯末生物炭仅在5%添加量时较对照差异显著(P0.05),而槐树皮生物炭处理在3%和5%的添加量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生物炭对N2O的排放影响没有明显规律性.研究表明,生物炭在短期内对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CO2和N2O的排放没有显著影响,而对CH4排放则影响显著(P0.05).就生物炭类型而言,槐树皮生物炭在抑制CH4排放方面优于锯末生物炭,差异显著(P=0.0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