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9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安全科学   96篇
废物处理   75篇
环保管理   709篇
综合类   930篇
基础理论   31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325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7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本文系统地比较分析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前后的资源配置状况,以确定配置方式的有效性或选择合理的调控制度.结果表明,与土地征收相比,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但在有无相应的制度安排或制度如何安排以及利益主体行为趋向的影响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一定更有效.如果缺乏合理规范或有效的制度安排,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功能仍然是微弱的或将带来资源配置负效应.要实现土地资源最优配置,就必须在把握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系统内部结构及外部环境对资源配置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行优化调控.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立法建设,为流转提供法律支持;深化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明确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及其产权权能;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培育与政府管制制度的系统建设和改革,实现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耦合;转变政府职能,多方面保障政府行为规范化.  相似文献   
992.
农地城市流转是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土地资源竞争配置的结果,本质上是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农业用途和非农业用途的合理分配.农地城市流转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流转时间延迟性3个特征,因此农地具有选择价值.采用模型假设法和实证分析法,对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进行估算.对农地选择价值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得出农地流转为其他不同用途地类的选择价值,拥有一期选择权的农地,流转为商业用地的选择价值最高的为173.95元 /m2,最低的为4.44元/m2;流转为居住用地的选择价值最高的为158.40元/m2,最低的为4.16元/m2;流转为工业用地的选择价值最高的为39.52元/m2,最低的为3.58元/m2.影响选择价值大小的相关因素有农地流转为市地后的每期净收益,农地流转开发为市地过程中的开发成本,市地地价的波动率和无风险利率.  相似文献   
993.
中国自然资源政策演进历程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关注度、复杂性、地区差异性等特征较为突出.1980年代以来,中国自然资源政策大致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1991-1997、1998-2003、2004 - 2010等四个阶段的演进,期间,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发展变化,自然资源政策的需求和目标也不断变化,并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但同时也在政策一致性、政策权威性、政策公正性、政策认知性等方面,暴露出一些不足和缺憾.自2011年开始,资源政策的演进进入了第五个阶段.展望未来,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自然资源政策应不断创新,重点在政府规制、全面负责、促进转型、系统协调和差异设计等方面不断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4.
变革中的中国水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短缺是世界面临的共同危机,是制约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瓶颈”,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问题.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是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文章回顾了中国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只管工程的非正式水资源管理、行政命令为主的正式制度萌芽、取水许可管理和基于水权的正规制度管理等四个阶段.尽管在确立以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体制,建立以水量分配、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为主要内容的水权管理制度和以全成本核算为原则的水价管理制度等方面成绩显著,水资源管理中仍存在水资源权属不清、水环境权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今后中国水资源改革,首先应继续深化水权改革,推动水权明晰化,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其次,健全水环境权的法律法制规范,提供相关的法律保障;最后,完善部门间的合作协调机制,真正实现对水的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995.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来说究竟是“财富”还是“诅咒”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了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但资源禀赋通过何种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尚缺乏理论和实证检验.本文以“条件收敛”假说为基础,构建了资源禀赋对人均收入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以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地域分布与储量前十名的18个省(区)19年的自然资源储量以及经济社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直接、间接和总效应大小的同时,对我国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和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自然资源禀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既存在正面的直接效应,也存在负面的间接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自然资源禀赋主要是通过影响投资、受教育水平、开放度、R&D等社会经济变量,降低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城市人为热排放分类研究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热岛现象愈发严重。利用上海市近50 a各区县月均温数据,统计分析了各区与崇明夏季每5 a均温差,发现热岛效应由市区中心向郊区延伸,范围越来越大,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温差呈较大幅增加,城市热岛现象显著;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热岛产生机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城市中人为热排。绘制人为热排放流程图,并将城市人为热源进行分类,分析所有可能成为人为热排放源的设施以便定性及控制研究;对供给,消费和排出3种阶段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归纳,根据目的不同分别使用;分别计算燃油排热和燃煤排热以估算上海市人为热排放总量,统计上海市区和郊区的年均温及年均温差随时间变化及其与人为热排放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最后就上海市夏季空调使用排热对上海市温度影响进行了定性研究,数字化上海市航片得到上海市建筑物分布图,假设楼层和空调密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发现空调排热与地面温度反演有着非常良好的一致性,同时也是造成上海城市高温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7.
九寨沟旅游者地方感对资源保护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感是国外游憩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旅游者地方感对其资源保护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是地方感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以九寨沟为例,设计量表测量了旅游者的地方感及其资源保护态度,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旅游者地方感与其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九寨沟的自然风景、社会人文对旅游功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然风景、旅游功能对旅游者的情感依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旅游者的资源保护态度直接受其对九寨沟的情感依恋的影响,九寨沟的自然风景、社会人文和旅游功能主要通过旅游者的情感依恋影响资源保护态度,情感依恋在其中起着媒介作用;(3)对自然风景的感知评价是影响旅游者的资源保护态度的主要因素;(4)感知体验水平越高的旅游者,对九寨沟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同程度也越高。最后讨论了增强旅游者资源保护意识的途径以及地方感研究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8.
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4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评价体系。在以张家界为案例的实证研究中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潜力与资源等级不成正比,桑植民歌、大庸硬气功的资源潜力很高,张家界阳戏的资源潜力次之,土家茅古斯虽然稀有,但是资源潜力较低。  相似文献   
999.
利用物联网打造再生资源社会回收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拉环保"再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立足于打造上海品牌,在全国首先尝试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再生资源社会回收平台,突破了传统的回收模式,理念新颖,促进电子废物社会回收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主体分级的社会救援资源分类及结构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康昊  孔慧珍  肖甜 《灾害学》2012,(4):122-127
社会救援资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资源支撑。从资源供给角度出发,给出社会救援资源的概念,并综合"社会"和"应急救援资源"范围的研究,界定社会救援资源的范围,继而阐述了社会救援资源的普遍特点和特殊特点;提出一种新的资源分类方法———基于主体分级的资源分类方法,并基于此方法,将社会救援资源提供的社会主体分为3类共10个主体,即第一类主体(大型国有企业、国家级慈善社团)、第二类主体(其他公有制企业、其他慈善社团、相关民办非企业单位、公民自组织形式)、第三类主体(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般社团、其他民办非企业单位、公民个人);在主体分级的基础上,从救援资源的角度将不同社会主体的供给力度分为强、中、弱三级,初步构造一个矩阵网状的社会救援资源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