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3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441篇
安全科学   433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51篇
综合类   1153篇
基础理论   394篇
污染及防治   136篇
评价与监测   99篇
社会与环境   163篇
灾害及防治   32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广西红树林资源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忠华  胡刚  梁士楚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3):275-279,282
广西的红树林现有面积为8374.9 hm2,分布于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红树植物有15种,其中真红树植物11种,半红树植物5种,无瓣海桑为人工引种.红树林的建群种主要有白骨壤、桐花树、秋茄、红海榄、木榄、海漆、老鼠筋和银叶树8种,主要群落可划分为8个群系,15个群落类型.红树林是广西的优势海洋资源之一,其动植物资源潜力大,生态景观旅游价值高,同时是良好的生态养殖场所.如何合理利用红树林资源,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2.
"伪海冰像元"对渤海海冰范围分布信息的提取产生影响,消除伪海冰像元需要得到一些传感器、大气状况等参数,但往往很难全部得到满足.本文研究了在不知道传感器、大气状况等参数的条件下,通过对数字影像进行实验分析,提取传感器、大气状况引起的脉冲响应函数,并利用该函数结合频域逆滤波和维纳滤波器求解消除非理想脉冲响应的反卷积函数,在空域利用反卷积函数对图像进行逆处理的"伪海冰像元"消除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达到降低"伪海冰像元"与其邻域海水像元之间分离度的目的,从而较好的在渤海海区Modis影像中实现分离出"伪海冰像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应急能力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危险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能力进行安全评估,可以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应急能力的总体水平。作为综合性的安全评估方法,层次分析法在安全研究的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应用。通过介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能力及其评估要求,分析国内外应急能力评估的现状,提出了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建立的总体思路。论述了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指标集的建立方法和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评估模型构建方案,初步建立起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4.
Earthworm toxicity tests are useful tools for terrestrial risk assessment but require a hierarchy of test designs that differ in effect levels (behavior, sublethal, lethal). In this study, the toxicity of chlorpyrifos contaminated soil on earthworms was assessed. In addition to the acute and chronic tests, an avoidance response test was applied. Earthworms were exposed to sublethal and lethal concentration of chlorpyrifos, and evaluated for acute toxicity, growth, fecundity and avoidance response after a certain exposure period. The test methods covered all important ecological relevant endpoints (acute, chronic, behavioral). Concentration of 78.91 mg/kg, chlorpyrifos caused significant toxic effects in all test methods, but at lower test concentrations, only significant chronic toxic effects could be obser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chlorpyrifos had adverse effect on growth and fecundity in earthworm exposed to 5 mg/kg chlorpyrifos after eight weeks. The avoidance response test, however, showed significant repellent effects concentration of 40 mg/kg chlorpyrifos. For chlorpyrifos, concentration affecting avoidance response was far greater than growth and fecundity, it seemed likely that earthworms were not able to escape from pesticide-contaminated soil into the clean soil in field and hence were exposed continuously to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pesticides.  相似文献   
105.
Overwhelming evidence reveals that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have increased in streams which brings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DOC in stream flow i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soil-water solutions of watershed. Wetlands prove to be the most sensitive areas as an important DOC reserve between terrestrial and fluvial biogeosystems. This reported study was focused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DOC in soil-water solutions of annular wetland, i.e., a dishing wetland and a forest wetland together, in the Sanjiang Plain, Northeast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OC concentrations in soilwater solutions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in the annular wetland. In the upper soil layers of 0-10 cm and 10-20 cm, DOC concentrations in soil-water solutions linearly increased from edge to center of the annular wetland (R^2 = 0.3122 and R^2 = 0.443). The distribution variations were intimately linked to DOC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DOC transport processes in annular wetland soil-water solution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carbon (TC) and Fe(II), DOC mobility and continuous vertical and lateral flow affectext the distribution variations of DOC in soil-water solution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DOC concentrations and TOC, TC and Fe(II) were 0.974, 0.813 and 0.753 respectively. Thes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uggested a systematic response of the distribution variations of DOC in annular wetland soil-water solutions to the geometry of closed depressions on a scale of small catchments. However, the DOC in soil pore water of the annular wetland may be the potential source of DOC to stream flow on watershed scale. These observations also implied the fragmentation of wetland landscape could bring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DOC distribution and exports, which would bring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watersheds of the Sanjiang Plain.  相似文献   
106.
按提供产品的类别,乡镇尺度空间由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建设空间组成,这3部分空间共同承载着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坚持生态保护对发展的约束与支撑功能并存的理念,建立以生态约束为前提,并与开发建设协同推进的分区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及应用模式,是生态文明战略下空间功能分区的有益探讨。以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为案例,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通过对生态约束、农业发展、工业发展与人居环境等建设开发适宜性的单项与综合评价的集成,构建生态、农业和建设空间布局的总体架构,实现了街镇空间功能的整合与科学定位;划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建设区等四大类功能区,并提出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产业发展导向,为实施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7.
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海洋工程在上海海域纷纷兴建,造成了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一系列的生态损害。在分析海洋工程可能造成生态损害的同时,以上海长江口隧桥工程为例,选择2007年春季和秋季的2次生态调查数据进行研究。架桥阶段结束后,综合分析了春季与秋季的调查数据,发现各项指标均有偏向于不利的趋势。基于结构功能指标体系评价法,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后得出上海长江口隧桥工程附近海域的综合健康指数分别为2043和2166。根据CHI≤3的情况下判断,该海域的生态健康状况属于不健康接近亚健康状态,表明河口生态系统自然属性发生明显改变,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出现退化或丧失。针对遭遇海洋工程破坏的生境,需要进行更多、更长时间的人工干预,并提出有效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108.
深圳宝安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深圳宝安区1996-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其逐日降雨量资料,应用Costanza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应用SCS模型对该区主要污染物氨氮(NH4-N)、总磷(TP)以及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4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总体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了31.36%;氨氮和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分别增加了4.12%、5.73%,总磷的面源污染负荷减少了1.64%。进一步对三种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2004-2020年)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在不同规划方案下,到2020年,宝安区总体生态服务功能将比2004年下降3.79%、10.97%和30.76%。但其下降速度都将得到明显遏止;氨氮、总磷和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也将有较明显的增加,且皆以规划方案1增加最小,方案2居中,方案3增加最大。  相似文献   
109.
黄河三角洲湿地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河兰角洲湿地是全球暖温带最典型的河口三角洲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依据每种生态功能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分别运用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或资源经济学的方法对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量化估算.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湿地10项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中,蓄水调洪和降解污染物的功能价值最大;黄河三角洲湿地单位面积价值大约是全国湿地平均单位面积价值的10倍,其中自然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远高于人工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本研究结果使人们直观地看到了湿地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为湿地生态资源的合理定价、有效补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限制华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子之一,其中山区来水减少问题已成为该区域水资源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法及统计学方法对华北土石山区典型流域--红门川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水文动态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05年流域景观呈破碎化趋势,其中,优势景观林地在研究时段内面积变化不大;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趋势显著,增幅分别为431%和444%;水域减少趋势最为明显,减幅达208%。(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有显著调节作用:随着土地结构不断优化,森林、耕地面积的增加,1998~2005年流域平均年径流系数较1990~1998年下降77%;丰、平和枯水年径流系数则分别减少64%、31%和85%;当剔除降水因素后,土地利用景观结构优化使得月径流系数减少16%~100%。(3)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的调节作用呈现季节性,植物生长季径流调节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