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5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258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美国地震风险评估中灾害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凡  汪明  刘宁 《灾害学》2012,(2):109-113
介绍了以美国地震灾害模型为例的地震风险评估在金融保险业和土木工程两大领域的应用,回顾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发展的历史背景,其中,金融保险业的模型更测重于对历史理赔数据的分析,土木工程业的模型则注重于对工程结构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评估模型中地震灾害部分的建立,其中包括致灾因子模块及孕灾环境模块。针对建模中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等的关键要素,如地震源及震级、地震衰减方式、场地土壤土质条件、地震复发率等,作了分析及归纳总结,并系统地介绍了所涉及要素的数据信息获取过程及对应的建模方法,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风险量化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42.
清洁发展机制与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创设的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的三大灵活机制之一,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在我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对我国参与国际碳市场和构建国内碳市场带来了风险与障碍.针对于此,本文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类型、数量、注册、签发等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我国虽然项目众多,但发展极不平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保障机制缺失,项目减排潜力发挥不充分,缺乏对转让技术的科学评估等.然后,通过介绍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在2012年“后京都时期”的发展趋势,揭示了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项目投资减少、成本增加等市场风险以及“碳泄漏”等环境风险.针对上述问题和风险,本文提出以现有清洁发展机制经验为基础构建中国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基本思路,即建立以排放交易法律体系为基础,以自愿碳交易市场构建为起点,以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为保障的中国碳排放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43.
利用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讨论三峡库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三峡库区极端降水量空间分布表现为西南部和东北部地区相对较少,中部、东南部相对较多。库区汛期极端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空间差异不大,集中程度总体较差,东北部和西部地区极端降水相对集中,中部相对分散。库区极端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底和7月上中旬,东北部和西部偏西地区集中期相对较晚,中部地区集中期相对较早。库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分配状况与同期极端降水量存在较好的关系,即极端降水量越少,则极端降水量越集中、集中期越早;反之极端降水量越多,则极端降水量越分散、集中期越晚,尤其是在库区东北部地区最为显著。三峡库区蓄水后极端降水集中程度在空间上一致性较好,表现为蓄水后更为分散;极端降水量和集中期则在空间上差异显著,大致表现为蓄水后东北部极端降水增加并延迟;西南部极端降水减少并提前  相似文献   
44.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期库区干流水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三峡库区蓄水前后(1998~2009年)干流水质的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同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库区干流水质变好,库区干流断面月度达标率均值由蓄水前的623%变为蓄水后的783%,库区干流超标污染物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等。蓄水后水质时空分布出现新的特点,近坝水体悬浮物、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等可吸附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蓄水后年内悬浮物及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铅浓度仍然是丰水期>平、枯水期,但近坝水体不同水期间浓度差别比蓄水前明显减小。蓄水后,库区干流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浓度整体上表现为从库尾至库首沿程下降,尤以丰水期沿程下降最为突出。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浓度以上变化特征主要缘于库区水位抬高后,流速减小导致的澄清作用,即高锰酸盐指数所代表污染物、磷、铅等随泥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沉降。蓄水前后清样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未发生明显变化,156 m蓄水后至今,清样铅浓度明显低于蓄水前。  相似文献   
45.
开展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阐述了开展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的必要性,介绍了施工期环境管理的实施手段,施工单位的环境管理制度,施工期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对环境监测部门的要求,建议将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纳入正常的环保管理渠道之中,实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46.
Improvement of the activity of anaerobic sludge by low-intensity ultrasou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enhancement effect of low-intensity ultrasound on anaerobic sludge activity and the efficiency of anaerobic wastewater treatment. Dehydrogenate activity (DHA) and the content of coenzyme F(420) were detected to indicate the change of activity of anaerobic sludge induced by ultrasound at 35 kHz. Single-factor and multiple-factor optimiza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ultrasonic intensity and irradiation period were 0.2 W/cm(2) and 10 min, respectively, and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was enhanced dramatically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moval efficiency was increased by ultrasonic treatment and the COD in the effluent was 30%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without exposure). The hypothetical mechanism of biological activity enhancement by ultrasound was also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47.
清灰周期与阻力是除尘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本文研究了粉尘浓度及荷电粉尘对清灰周期与阻力的影响,总结了影响电袋复合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介绍了电袋复合除尘器的应用实例,并分析了电袋复合除尘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8.
垃圾填埋场甲烷氧化菌及甲烷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箱法、滚管计数法和气相色谱法,对6个不同封场时间填埋区的甲烷通量、覆土层甲烷氧化菌数量和甲烷氧化速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它们与封场时间、植被覆盖率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6个填埋区甲烷通量的变化范围在-0.34~5.31 mg/(m2.h)之间;覆土层甲烷氧化菌的数量范围为3.10×107~20.77×107 cfu/g干土,甲烷氧化速率在1.65×10-8~4.34×10-8mol/(h.g)之间。覆土层甲烷氧化菌的数量与甲烷氧化速率呈正相关,但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决定性因素;甲烷通量高时可刺激甲烷氧化菌数量及氧化速率的提高,且三者均与封场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当含水率大于15%时,随着覆土层含水率的增加,甲烷氧化速率呈下降趋势;覆土pH、有机质和铵态氮与甲烷氧化速率等无明显相关性。提高覆土层的甲烷氧化速率可有效减少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49.
污泥转移SBR工艺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转移SBR工艺是一种通过内部污泥回流实现污泥在不同SBR隔室间转移,从而增加污泥利用效率,提高系统除污效能的新工艺。以设计规模为240 m3/d、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工艺系统为对象,研究了新工艺在不同泥转移量(污泥回流比)下的除污性能,并与系统以传统SBR方式运行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工艺可以有效提高SBR反应器的容积利用率;采用30%的污泥回流比进行污泥转移,新工艺的处理能力比传统SBR工艺提高近1/2,除磷效率从46%提升至85%。出水各项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0.
Abstract

A traditional method to determine operator dermal exposure is to quantify the amount of pesticide coming into contact with specific body regions and then to integrate the deposition density values with the total body surface. It is known that extremely high deposition values may occur in the hand region; however, the source of contamination is generally assumed to be direct splash or contact with the pesticide container. One of 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operator/pilot exposure could be the transfer of pesticide residue, particularly in the case of pesticides with a longer half‐life, from contaminated surfaces of spray equipment by direct contact over extended periods. If the rate of skin absorption of pesticide is readily known, the expected values of daily dose for an operator or pilot may significantly rise due to the extended contact period. This study produced field data on the surface contamination of spray equipment used for ground and aerial applications. If field data on precise work practice (time‐motion) observations are incorporated, it may be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potential exposure of operator/pilot due to hand contact with contaminated surfa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