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5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258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污泥转移SBR工艺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转移SBR工艺是一种通过内部污泥回流实现污泥在不同SBR隔室间转移,从而增加污泥利用效率,提高系统除污效能的新工艺。以设计规模为240 m3/d、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工艺系统为对象,研究了新工艺在不同泥转移量(污泥回流比)下的除污性能,并与系统以传统SBR方式运行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工艺可以有效提高SBR反应器的容积利用率;采用30%的污泥回流比进行污泥转移,新工艺的处理能力比传统SBR工艺提高近1/2,除磷效率从46%提升至85%。出水各项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2.
油气田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气田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对油气田建设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包括钻井作业、输气站及输气管道建设工程中的主要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从施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监理、生态保护措施监理、环境保护设施监理几个方面对施工期环境监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3.
Abstract

A traditional method to determine operator dermal exposure is to quantify the amount of pesticide coming into contact with specific body regions and then to integrate the deposition density values with the total body surface. It is known that extremely high deposition values may occur in the hand region; however, the source of contamination is generally assumed to be direct splash or contact with the pesticide container. One of 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operator/pilot exposure could be the transfer of pesticide residue, particularly in the case of pesticides with a longer half‐life, from contaminated surfaces of spray equipment by direct contact over extended periods. If the rate of skin absorption of pesticide is readily known, the expected values of daily dose for an operator or pilot may significantly rise due to the extended contact period. This study produced field data on the surface contamination of spray equipment used for ground and aerial applications. If field data on precise work practice (time‐motion) observations are incorporated, it may be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potential exposure of operator/pilot due to hand contact with contaminated surfaces.  相似文献   
54.
Despite the extensive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of Hazardous and Noxious Substances (HNS), there is a current lack of knowledge on the effects posed by HNS spills on the marine biota. Among the HNS identified as priority, acrylonitrile was selected to conduct ecotoxicological assays. We assessed the acute and subletal effects of acrylonitrile in seabass, followed by a recovery phase to simulate the conditions of a spill incident. The work aimed at testing a broad range of biological responses induced by acrylonitrile. Sublethal exposure to the highest two doses increased the fish mortality rate (8.3% and 25% mortality in 0.75 and 2 mg L−1 acrylonitrile concentrations), whereas no mortality were observed in control and 0.15 mg L−1 treatments. Additionally, important alterations at sub-individual level were observed. Acrylonitrile significantly induced the activities of Catalase– CAT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 GST; and the levels of DNA damag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nversely,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 activity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nd no effects were found on Lipid Peroxidation– LPO and ethoxyresorufin O-deethylase – EROD – activity. Following a 7 d recovery period, the levels of CAT, GST and EROD fell to levels at or below those in the control. In the 2 mg L−1 group, SOD remained at the levels found during exposure phase. This study has gathered essential information on the acute and subletal toxicity of acrylonitrile to seabass. It also demonstrated that 7 d recovery allowed a return of most endpoints to background levels. These data will be useful to assist relevant bodies in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to HNS spills.  相似文献   
55.
美国地震风险评估中灾害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凡  汪明  刘宁 《灾害学》2012,(2):109-113
介绍了以美国地震灾害模型为例的地震风险评估在金融保险业和土木工程两大领域的应用,回顾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发展的历史背景,其中,金融保险业的模型更测重于对历史理赔数据的分析,土木工程业的模型则注重于对工程结构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评估模型中地震灾害部分的建立,其中包括致灾因子模块及孕灾环境模块。针对建模中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等的关键要素,如地震源及震级、地震衰减方式、场地土壤土质条件、地震复发率等,作了分析及归纳总结,并系统地介绍了所涉及要素的数据信息获取过程及对应的建模方法,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风险量化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56.
清洁发展机制与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创设的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的三大灵活机制之一,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在我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对我国参与国际碳市场和构建国内碳市场带来了风险与障碍.针对于此,本文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类型、数量、注册、签发等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我国虽然项目众多,但发展极不平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保障机制缺失,项目减排潜力发挥不充分,缺乏对转让技术的科学评估等.然后,通过介绍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在2012年“后京都时期”的发展趋势,揭示了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项目投资减少、成本增加等市场风险以及“碳泄漏”等环境风险.针对上述问题和风险,本文提出以现有清洁发展机制经验为基础构建中国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基本思路,即建立以排放交易法律体系为基础,以自愿碳交易市场构建为起点,以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为保障的中国碳排放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57.
利用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讨论三峡库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三峡库区极端降水量空间分布表现为西南部和东北部地区相对较少,中部、东南部相对较多。库区汛期极端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空间差异不大,集中程度总体较差,东北部和西部地区极端降水相对集中,中部相对分散。库区极端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底和7月上中旬,东北部和西部偏西地区集中期相对较晚,中部地区集中期相对较早。库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分配状况与同期极端降水量存在较好的关系,即极端降水量越少,则极端降水量越集中、集中期越早;反之极端降水量越多,则极端降水量越分散、集中期越晚,尤其是在库区东北部地区最为显著。三峡库区蓄水后极端降水集中程度在空间上一致性较好,表现为蓄水后更为分散;极端降水量和集中期则在空间上差异显著,大致表现为蓄水后东北部极端降水增加并延迟;西南部极端降水减少并提前  相似文献   
58.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期库区干流水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三峡库区蓄水前后(1998~2009年)干流水质的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同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库区干流水质变好,库区干流断面月度达标率均值由蓄水前的623%变为蓄水后的783%,库区干流超标污染物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等。蓄水后水质时空分布出现新的特点,近坝水体悬浮物、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等可吸附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蓄水后年内悬浮物及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铅浓度仍然是丰水期>平、枯水期,但近坝水体不同水期间浓度差别比蓄水前明显减小。蓄水后,库区干流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浓度整体上表现为从库尾至库首沿程下降,尤以丰水期沿程下降最为突出。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浓度以上变化特征主要缘于库区水位抬高后,流速减小导致的澄清作用,即高锰酸盐指数所代表污染物、磷、铅等随泥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沉降。蓄水前后清样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未发生明显变化,156 m蓄水后至今,清样铅浓度明显低于蓄水前。  相似文献   
59.
承德建龙3#高炉第1代炉役后期,炉身冷却壁大量损坏,炉缸部分冷却壁水温差超高,炉底、炉基温度达到安全警戒线,炉壳多处开裂变形,依靠外部打水维持生产的情况下,通过采取加强高炉操作,设备维护管理等技术措施,保证了高炉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0.
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有效治理水环境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全面分析水环境公共物品属性以及水环境问题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论证了政府承担治理水环境责任的必要性.进而对现阶段政府承担的水环境治理责任进行研究,归纳出其环境治理责任主要有财政责任、制度责任、监管责任和社会整合责任.然后对水环境治理中政府责任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问题主要表现为:责任主体边界模糊、责任分布以“行政”为主导、责任履行中“越位”与“缺位”并存、责任种类中重直接投入轻间接引导.最后,提出水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责任应该在坚持财权与事权统一、政府主导与责任分担统一、制度设计、监管与实施合理分离、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按照分类、分项、分级来构建转型期水环境治理中政府的应然责任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