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117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59篇
综合类   322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several recent case studies in which states or countries have strengthened their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flows to explore the key policy, stakeholder, and scientific element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se advances in water management.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actions of interest groups and individuals, how environmental flow issues get onto the formal agenda of decision makers, the events and conditions which precipitate this attention,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scientific uncertainty, and how interactions and dialog among individuals and groups with different interests lead to changes in state and national statutes. In general, the review found that changing policies is a result of actions of informed groups of interested parties using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o inform both the public and decision makers about the need for action and about the specific action needed. In almost all cases, environmental flow issues make it onto the formal agenda of institutions through one or more precipitating events, often legal challenges that call into question the existing legal framework for water management. Significantly, in almost all cases the engagement between advocacy coalitions with different and often opposing views results in reframing the issues to provide a common approach or solution upon which the competing coalitions can agree.  相似文献   
282.
新《防震减灾法》浅议——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红梅  魏电信 《灾害学》2009,24(4):130-133
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对新《防震减灾法》进行了解读,新《防震减灾法》在旧法的基础上,主要完善了防震减灾规划制度、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制度,增加了对学校医院等重要建筑和农村民居、乡村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要求的规定,强化了防震减灾群测群防制度以加强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完善了地震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制度;加强了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同时文中也指出了新《防震减灾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83.
徐州市近年来大气硫酸盐化速率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盐化速率反映大气中二氧化硫及硫的化合物的污染状况,文章以徐州市区11年大气中硫酸盐化速率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了煤烟型城市环境空气中硫酸盐化速率的变化规律及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徐州市硫酸盐化速率变化有明显的时空特征,与环境空气质量也密切相关。提出削减污染源,加快清洁能源推广步伐,完善城市规划,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徐州市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84.
兰州市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与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兰州市 1 993~ 1 996年间 ,室内外空气污染物 ,特别是一些非常规监测指标 ,如 PM1 0 、PM2 .5~ 1 0 和 PM2 .5 的污染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仍以尘污染为主 ,PM1 0 在 TSP中平均占 3 3 %左右 ,而 PM2 .5 占了 PM1 0 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285.
为了解香溪河流域碳、氮、磷的分布情况及水、陆生态系统中这些生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对流域内河岸带土壤、河流水体及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含量进行调查,分析它们在流域内的分布特点,探讨各要素在3种介质间的相关性及随河流级别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超过60%的样点土壤中TOC、TN含量处于"较丰富"或"丰富"等级,耕地附近样点的TOC、TN和磷矿区附近样点的TP普遍偏高。河流水体及沉积物中各要素的含量都与土壤中的含量紧密相关,但水、陆介质间TP的相关性较TOC、TN强。低级别河流样点土壤中TOC、TN、C/P、N/P值和沉积物中C/P及N/P值整体较高级别河流样点高。结果表明:以磷矿开发和农业施肥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对香溪河流域内生源要素的含量及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水体中P元素含量与陆源关系最强,在水体污染控制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86.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详细的植物群落调查资料,对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岸带维管束种类在科级水平上占神农架的65.8%,在属级水平上占47.3%,在种级水平上占26.7%。河岸带植物区系的性质为温带特性,与神农架地区种子植物属的性质相一致。河岸带这一独特自然景观的植物区系在整个区域自然景观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在香溪河流域河岸带中,维管束植物种类较丰富,分布着大量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表明河岸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7.
电缆隧道火灾数值仿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缆隧道灭火以及人员疏散的关键,在于对灾变条件下隧道火灾参数变化的正确预测,特别是火焰、烟气蔓延范围,烟气浓度变化以及有毒气体的扩散范围等参数的预测。为了获得电缆隧道火灾参数,应用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开发的FDS(Fire Dynam ics Simulator)软件,建立电缆隧道模型,对隧道火灾进行全尺寸模拟,通过对模拟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给出电缆隧道火灾时烟气浓度和氧气浓度,纵向温度的变化规律,火焰蔓延情况以及高温烟气在隧道中水平蔓延规律,为有效救援和紧急疏散以及消防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88.
从业人员安全卫生权利法律定位及保护问题综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安全卫生权本质的解析和法理学分析,明确安全卫生权的法律定位,并指出民法上的物质性人身权与劳动法上的职业安全卫生权存在的区别。根据安全卫生权的法律定位,并结合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权利法律保护研究现状,对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法律制度的综合性调节功能欠缺,法律制度的内容不够系统、完善,侵权责任中的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等主要问题进行研讨。经过分析和归纳,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只有向着职业安全卫生法律一体化方向发展,方能从制度层面有效解决现存的问题;应采用"补充模式"解决侵权责任事故中的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289.
以某铅锌矿爆破施工为背景,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测得的振动速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场地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并结合爆破主频率,确定了周围民房的容许振动速度为2cm/s。同时,对爆破冲击波和噪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爆破振动、冲击波和噪声均与爆心距、炸药量有关。当爆心距相同时,噪声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最大,空气冲击波次之,爆破振动较小。主要从控制最大段药量和爆源距安全原则考虑,提出了防爆破振动、噪声和冲击波及飞石的安全距离。另外,还提出了硐口悬挂3层麻袋、堵塞炮泥和控制起爆网络中段间微差等安全措施,并对有害效应进行评估,其结果对后续爆破设计和施工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0.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法制法律原则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林 《四川环境》2008,27(6):129-132
法律原则对法律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起着尤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法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研究也存在欠缺和不深入的问题。本文在比较几种相关概念的法律原则的基础上,总结环境应急法制法律原则的特征,试提出我国环境应急法制所要遵循的几条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