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54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本研究分析了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中有机磷酸酯(OPEs)的含量水平,阐明了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OPEs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TOC)的关系,评估了OPEs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3种OPEs在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中的总浓度范围为19.6~89.4ng/g,平均浓度为44.2ng/g,处于国内外研究的较低水平;河岸带土壤中OPEs的含量总体上表现为上游较低、中下游较高,辽河上游主要由烷基OPEs和TPPO(Triphenylphosphine oxide)组成,辽河中下游主要是烷基OPEs;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中OPEs的含量与土壤TOC含量没有相关性,这与OPEs的疏水特性有关;各OPEs单体的危害熵以及12种OPEs的总危害熵均低于1,表明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中OPEs造成的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282.
为了了解在河岸带生态恢复中植物的生长及其作用,在中试规模上对河岸带中的荆三棱进行了1 a研究.荆三棱在不同水深区域的生长高度与密度表明荆三棱对水深的耐受性不强,更适合于在浅水域生长.秋季收割与不收割的对比表明秋季收割有利于荆三棱第2年的生长与发芽.荆三棱生物量及其中的N、P在地上、地下的分布表明地下荆三棱的生物量比地上多大约55%,地下荆三棱生物固定的N、P总量分别大约比地上荆三棱生物固定的N、P总量多50%和126%.在河岸带通过收割荆三棱可以分别带走荆三棱所固定的全部N、P的40.5%和30.6%.地上荆三棱经过130 d的浸泡,其重量损失率有27.10%, TN、TP的损失分别为40.80%和76.80%.浸泡植物释放出的污染物基本没有积累现象.  相似文献   
283.
水库修建对湿地植物多样性和分布格局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梯级水库由于开发时间的不同而成为理想的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平台,即可以通过不同开发时间水库植物群落结构的横向比较,从时间尺度上评估水电开发对水陆交错区湿地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乌江上游代表性的8座梯级水库,在其水陆交错区通过建立3条不同样带,比较分析不同水库间以及不同样带间湿地植物多样性和分布格局,探讨水库修建对湿地植物格局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乌江干流8个水库湿地植物共84科199属247种,其中物种最多的科为禾本科(Gramineae),共计24种,物种最多的属为蓼属(Polygonum)共计6种,优势物种分别为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盐肤木(Rhus chinensis)、金樱子(Rosa laevigata)、小白酒草(Conyza canadensis)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就湿地植物分布格局而言,乌江梯级水库植物群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格局,第一条样带即水库消落区植物多样性与非消落区(第二、第三条样带)差异明显,消落区不同样点间多样性与水库海拔、水库修建时间、水库坡度密切相关,后续湿地植物的研究将重点关注梯级水库的消落区。  相似文献   
284.
This field study investigated the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in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from an ephemeral stream and four land uses:cropland,two-year restored (2yr) and five-years restored (5yr) woodlands,fishponds,and the nitrogen flux in the riparian zone of Yuqiao Reservoir.The groundwater nitrate-N concentrations in cropland were the highest among the four land uses.Total dissolved nitrogen (TDN) and nitrate-N concentrations in the 2yr woodland were significantly (p<0.05) higher than in 5yr woodland.The lowest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cted in fishponds.Nitrate-N was the main form in cropland and 2yr woodland,whereas both nitrate-N and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 were the main species in 5yr woodland and fishponds.But,ammonium-N was the main form in the ephemeral stream.During the rainy season,the groundwater flow wim dissolved nitrogen drains from upland into the reservoir along the hydraulic gradient.The woodland between the cropland and reservoir could act as a buffer to retain shallow groundwater nitrogen.The dominant form of ammonium-N in the groundwater TDN pool in ephemeral stream indicated that nitrogen from the village and orchard in upland flowed into the reservoir via subsurface flow.The fishpond Was not an important pollution source for nitrogen transfer via shallow groundwater.  相似文献   
285.
为了研究河岸带地下水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对As迁移转化的影响,选取了安徽省宿州市杨庄乡的奎河断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区域积分法、矿物Eh-pH稳定性图解,分析河岸带地下水荧光组分、As形态及其质量浓度在洪水前、后的变化特征,并探讨水文地质条件、ρ(FeT)(FeT表示总铁)、荧光有机物含量及其活性官能团对含As矿物溶解性和迁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洪水前相比,洪水后河岸带地下水ρ(DOC)升高,促进了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导致潜水层出现明显的类酪氨酸、类色氨酸以及可溶性微生物降解产物荧光峰,弱承压层的类酪氨酸、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荧光强度也显著增加,各荧光物质含量Φi,n均表现为潜水层>弱承压层.②洪水后,潜水层与弱承压层呈现还原环境,导致As以电中性的亚砷酸盐形式存在,且河水入渗并未直接对各含水层贡献ρ(AsT)(AsT表示总砷),地下水ρ(AsT)升高可能主要受ρ(FeT)与荧光物质含量(Φi,n)升高的影响.③在空间上,由于弱承压层ρ(FeT)>潜水层ρ(FeT),铁氧化物通过桥接亚砷酸盐与荧光物质来增强As的迁移性和溶解性,导致洪水后弱承压层ρ(AsT)平均值接近于潜水层.④河岸带地下水ρ(AsT)升高途径主要是类蛋白和类腐殖质的羟基、羧基、氨基等官能团与亚砷酸盐形成DOM-As二元络合物,或铁离子充当DOM活性官能团与亚砷酸盐的\"桥梁\",以共价键或氧桥形式形成多元络合物DOM-Fe-As、DOM-Fe-O-As.研究显示,由河水-地下水交互作用对含水层输入DOM导致的As溶解现象应纳入预防河岸带地下水As污染的前提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286.
云南高原平坝区地表径流是湖泊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为研究高原平坝区雨季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特征及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调查了洱海西部平坝区雨季的径流氮、磷形态特征,并结合遥感影像空间分析与SPSS等统计分析,从汇水区尺度和缓冲区尺度上研究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径流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雨季地表径流氮、磷质量浓度较高,ρ(TP)为0.16~0.77 mg/L,且以DIP(溶解性无机磷)为主(63.01%);ρ(TN)为1.75~14.86 mg/L,且以NO3--N为主(78.15%).②汇水区尺度上城镇用地对ρ(TP)影响突出.环湖农村居民点对ρ(NH4+-N)影响突出,耕地中的高施肥种植区对ρ(TN)、ρ(NO3--N)影响突出;③在缓冲区500、1 000和2 000 m尺度下,随缓冲区距离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减小.研究显示,城镇用地与高施肥种植区对洱海西部雨季地表径流氮、磷质量浓度影响最大,土地利用类型随缓冲区距离增加对水质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87.
河岸荆三棱带改善河水水质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 a的时间里利用中试规模的荆三棱河岸带对受污染河水进行处理,主要考察了COD、NH+4-N、TP、浊度和水温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荆三棱带在夏、秋季改善河水水质的效果好于冬、春季.荆三棱带在夏季对COD、NH+4-N、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4.10%、78.66%、69.44%、99.53%,在冬季对河水水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荆三棱带可以降低河水温度及河水早晚温差,起到改善局部水环境的作用.荆三棱带与空白带的对比表明植物对去除水中污染物、改善局部水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8.
    
An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ecologic response of groundwater‐dependent riparian vegetation to flow alteration is developed, focusing on change to groundwater. Groundwater requirements for riparian vegetation are reviewed in conjunction with flow alteration statistics. Where flow alteration coincides with groundwater‐related vegetation sensitivities, scenarios are developed for groundwater simulation. Groundwater depths and recession rates in the riparian zone are simulated for baseline and altered stream hydrographs, with changes to river stage and width represented with a transient, flow‐dependent boundary condition. Potential flow diversion from the Upper Gila River in New Mexico is examined. Statistical flow alteration analysis, applying prospective diversions to a 76‐year record of daily flow, shows that flows in the winter‐spring months and within the high‐pulse to small flood range are subject to greatest potential change. Groundwater simulation scenarios are developed for these flow conditions in representative dry, near‐average, and wet years. Differences in groundwater elevations, generally less than 0.25 m during the flow alteration period, dissipate rapidly following cessation of diversion. Relating groundwater depth, recession rates and range of fluctuations to riparian vegetation needs, we find adverse ecological response is not expected from groundwater impacts for the flow alteration examined.  相似文献   
289.
滨河湿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其与河水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河湿地的发育与退化过程受河流水文过程的显著影响.以黄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盂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滨河湿地地下水位变化(特刖是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野外定位观测,深入分析了滨河湿地地下水水位与洪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滨河湿地地下水位受河水水位影响显著,地下水位的波动幅度与河岸距离之间存在明显的负指数关系,调水期内这...  相似文献   
290.
河岸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受人类干扰的威胁较大.长江是流经重庆都市区的主要河流,主城区两江四岸部分河岸硬化,河岸生态功能退化或丧失,生物多样性降低.本文以重庆主城区九龙外滩的河岸带为研究区域,通过调查,采用Ward最小方差法对植物群落类型进行划分,比较了生态恢复区域和自然区域的植物群落特征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