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0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1091篇
安全科学   302篇
废物处理   381篇
环保管理   424篇
综合类   2157篇
基础理论   451篇
污染及防治   498篇
评价与监测   103篇
社会与环境   101篇
灾害及防治   31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的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为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方法,选择了分选回收+堆肥+卫生填埋的综合处置系统,并且确定了堆肥方式应首先考虑仓式静态好氧堆肥。经过运行费比较,所选择的综合处置系统比现行的处置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2.
锌镉还原法的海水硝酸盐浓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海洋调查规范》(1991)中锌镉还原法 ,用三对基体来配制NO3 -标准溶液 :NaCl水 (31gNaCl加纯水至 1L)与无氮东海海水ECS、《海洋调查规范》(1991)人工海水SAS(NaCl水加MgSO4)与ECS和Strick land Parsons(1972 )人工海水SP72 (SAS加NaHCO3 )与ECS。经测定 ,且忽略标准曲线方程的截距 ,纯水与ECS的NO3 -还原率比为 0 .2 6 6 ,NaCl水与ECS的比为 0 .70 6 ,SAS与ECS的比为 0 .90 1,而SP72与ECS的比则为1.0 0 9。显然 ,用ECS和等价的SP72定出的值最接近天然海水中NO3 -的浓度。由《海洋调查规范》(1991)SAS定出的浓度须乘上 0 .90 1~ 0 .95 6后才接近海水中NO3 -浓度。  相似文献   
33.
HE Bin 《环境科学学报》2000,12(3):275-278
A convenient hydride derivatization procedure of methyl-and ethylmercury chlorides to volatile hydrides was reported. In sealed vials methylmercury and ethylmercury compounds in acidic aqueous solutions were converted into their volatile forms by the reaction with potassium tetrahydroborate(KBH4) and elvolved to the headspace of the vials. The gaseous analytes in the headspace were extracted and concentrated by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 and injected into gas chromatography (GC) for separation and identified by mass selective detector(MS).  相似文献   
34.
典型黄土塬区不同植物措施水土保持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塬区2014-2016年的自然降雨数据及5种植被措施(乔木、灌木、撂荒、人工种草、耕地)下的坡面产流、产沙情况的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措施下的黄土坡地水土流失对不同类型侵蚀性降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降水集中于4-10月份,其中引发水土流失的侵蚀性降雨集中于7月、8月。(2)根据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I30及降雨总量可将侵蚀性降雨分为5种类型,其中小雨量、小雨强类型的降雨是当地发生频率最多的侵蚀性降雨类型;降雨强度最大的Ⅴ雨型降雨侵蚀力最大,降雨量最大的Ⅰ雨型降雨侵蚀力次之,而Ⅱ雨型降雨侵蚀力最低;Ⅴ雨型在观测期内产流产沙量最大。(3)5种植被措施在不同降雨类型下均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应,在不同类型降雨下不同植物措施减沙率和减流率变化规律不同。研究结果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次级燃料还原燃烧产物内NOx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在燃煤电站锅炉炉膛内添加次级燃料建立NOx的还原区,以控制NOx的排放,建立了描述NOx还原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和化学动力学模型,对计算值和实测值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6.
生产低硫汽油的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及欧美等国家车用汽油标准中对硫含量的规定,以及降低催化汽油硫含量的几种工艺方法,特别是新发展起来的FCC脱硫助剂、FCC脱硫催化剂和膜分离等技术。采用新的脱硫技术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催化汽油的硫含量。适应不同的脱硫要求,为炼油厂生产低硫汽油提供了更多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37.
黄磷尾气的综合利用及净化途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宁平  任丙南 《云南环境科学》2003,22(Z1):149-151
对黄磷尾气综合利用的途径和生产的技术进行了探讨,应用变温吸附和变压吸附分离技术处理黄磷尾气,净化效果较好,再生容易,各种杂质脱除率高.  相似文献   
38.
给出了深小锥孔件开式冷挤压成形时极限变形程度的定义,建立了变形区非稳态连续速度场;利用上限原理得到了极限变形程度的理论判据。分析了各主要参数对极限变形程度的影响规律,对指导制定深小锥孔件开式冷挤压成形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不同DSA类阳极催化降解苯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很多工业都产生苯胺废水。本文用新兴的电化学催化系统 ,采用特殊工艺自制的两种 DSA类电极作为阳极 ,对自配的苯胺溶液进行了降解处理 ,并得出了本试验范围内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0.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methods, the NO selective catalytic oxidation process was propo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attice oxygen was the active site for NO oxide over the α-MnO2(110) surface. In the theoretical study, DF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periodic slab modeling were performed on an α-MnO2(110) surface, and two possible NO oxidation mechanisms over the surface were proposed. The non-defect α-MnO2(110) surface showed the highest stability, and the surface Os (the second layer oxygen atoms) position was the most active and stable site. O2 molecule enhanced the joint adsorption process of two NO molecules. The reaction process, including O2 dissociation and O=N-O-O-N=O formation, was calculated to carry out the NO catalytic oxidation mechanism over α-MnO2(1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 oxidation over the α-MnO2(110) surface exhibited the greatest possibility following the route of O=N-O-O-N=O formation. Meanwhile, the formation of O=N-O-O-N=O was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