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0篇
  免费   710篇
  国内免费   577篇
安全科学   1418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1150篇
综合类   1523篇
基础理论   409篇
污染及防治   295篇
评价与监测   138篇
社会与环境   125篇
灾害及防治   20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6篇
  1972年   12篇
  1971年   10篇
  197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Starting from a theoreticalnotion of capacity building this paperfocuses on the implications ofmulti-project baselines for costs andinstitutions. Availability of data and thelevel of data aggregation determine to alarge extent the cost of derivingmulti-project baselines. For localinstitutions this implies that theircapacity development needs are linked todecisions made on strictness of baselines.The initial higher costs of multi-projectcalcul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areeasily offset once more projects will usesuch a baseline. This paper argues theseinitial demands are not as high asexpected. Multi-project approaches willreduce transaction costs, especially forsmall-scale projects, will reducevalidation costs and likely reduce humanresource demands in other stages of theproject cycle.  相似文献   
52.
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PM2.5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发展了南京大学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NJU-CAQPS),在模式系统中引入了气溶胶模块.运用该系统对南京地区冬夏两季PM2.5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与实际观测资料对比,检验发展后的模式系统对于细颗粒物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南京市城近郊内冬夏两季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一般在半夜和清晨会出现较高浓度,午后至傍晚浓度较低.冬季浓度高于夏季,冬夏两季算例的浓度日均值之比为1.51.空间分布受到排放源位置、地面流场等因素影响.二次气溶胶在PM2.5中占相当的份额,冬夏两季算例中二次气溶胶在PM2.5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2%和15%,夏季二次气溶胶对PM2.5浓度贡献较冬季大.与实际观测资料的对比验证表明,经过发展的该模式系统对于城市PM2.5等颗粒物的模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3.
湖泊暴雨径流水质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暴雨径流污染物浓度变化特点,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暴雨期间污染源各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处理,对湖底糙率采用自动调整处理,建立了湖泊暴雨径流水质模型.对滇池湖泊某次暴雨过程的总磷和总氮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滇池湖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4.
建筑物尾流区气流与污染物扩散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了细网格非静力能量闭合边界层模式和随机游动模拟方法建立了一套分析建筑物尾流流场和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系统.作为应用研究的例子,在对某城市地下交通隧道排废气的风井塔尾流区流场和浓度场进行风洞流体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所建的模拟系统对风井塔尾流区气流和污染物扩散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的模拟系统的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的结果吻合较好,对一些小尺度带有明显湍流不均匀性的流场和局地空气污染物散布的情况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为了探究"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水体的交换范围及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耦合对流扩散及水体交换模型,依据不同流量与常规风场共设置10种工况,对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及交换周期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流量是影响水体交换率的主要因素,200m3/s下贡湾的半交换周期与常规风场联系不大,稳定在8~9d左右;(2)常规风场对局部交换区域的空间分布有着明显影响,在北风和西北风条件下,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主要集中在东湖区,东风和东南风条件下,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湖区;(3)为降低长江水体对太湖水质的不利风险,"引江济太"工程引水时间/方案应结合太湖区域气象预报,尽量选择在以东风或者东南风为主的条件下进行引水工作.  相似文献   
56.
1IntroductionHighlyproductivelanduseresultsinacontinuouschangeoflandscapesinruralareas.Undertheimpactofcropproductmarkets,lan...  相似文献   
57.
黄平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4):155-158
在分析国内外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EDSS)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来开发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WEMDSS)的方法,并利用程序语言编制了广东省潭江的WEMDSS。实例研究表明,充分利用VB编程语言的特点,可以快速方便地完成WEMDSS的结构设计和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58.
明渠潮流中垂向紊动射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对自由水面做“动”刚盖假设,建立了明渠潮流中垂向射流流场的数学模型,根据潮汐流动返复回荡的特点,对离散方程组的求解采用“跟踪扫描”逐行求解法,保护和加快了解的收敛,计算了5种不同回荡周期情况下射流流场的变化过程,预报回流区高度与实测值吻合。分析了潮汐非恒定性的影响,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9.
分析了薄板拉延过程中应用固定压边间隙控制方式的成形特点,指出选择合理的压边间隙量是保证冲压件成形质量的关键。应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以NUMISHEET'99圆柱杯深拉延——反向深拉延标准考题(Benchmark-C)为例,模拟了其成形过程,在仿真结果与KimHyungjong的实验结果较好地吻合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仿真计算结果的分析.提出了薄板多工序拉延成形中采用压边间隙控制方式时合理选择间隙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佛山市五峰垃圾填埋场内部部分时段CH4浓度的监测 ,分析了在填埋场内部垃圾发酵过程中CH4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 ,提出了利用某些统计曲线分别模拟或综合模拟CH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的方法 .应用表明 ,本方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垃圾发酵主要时段内的CH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仅在垃圾发酵的尾声阶段 ,模拟浓度与实测浓度有少许出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