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4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10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170篇
环境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70篇
灾害及防治   1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6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wo sources of disturbance on the boreal forest –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conomic relations of industrial forestry. It describes a theoretical blueprint constructed of concepts from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s (derived from the discipline of physical chemistry) and world-systems theory (derived from the discipline of sociology) into a proposed integrated theory pivoting on the concept of social vulnerability. The goal is to examine the key concepts of this theory – vulnerability, resilience and adaptive capacity – as elements of the complex systems perspective provided by dissipative structure principles. The focus on social vulnerability provides the means to establish the role of external economic linkages relevant to industrial forestry – the core/periphery relations of the world-system – as they influence the social vulnerability of the boreal forest SESs. These systems are posited as embedded peripheries, following world-system criteria, and as the focal scale of analysis within a larger hierarchically organized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 goal is to suggest and stimulate ideas for further discussion and exploration, motivated by the premise that any successful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orts depend on having sou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n which to stand.  相似文献   
62.
薛磊  常杪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5):79-81,86
在我国各城市普遍缺水的同时,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状况却相当的严重,科学衡量漏损控制的潜力,对于控制漏损和科学地进行城市水资源规划和需求管理非常重要。从技术潜力、经济潜力、社会潜力三方面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社会最优值作为漏损控制的目标,以社会潜力作为需求管理的依据,同时综合考虑技术潜力和经济潜力。社会最优控制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漏损控制水平之间有时会存在很大差异。科学的划分政府和企业在控制漏损的义务是非常必要的,如果需要企业的漏损控制水平小于经济漏损水平时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偿,这样才能增加企业控制管网漏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3.
从影视拍摄破坏环境看我国环评制度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剧组被指景区环境事件凸显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尤其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失。文章在考察国外和我国环评制度的演变,分析我国影视拍摄活动破坏环境所折射出的环评法缺失的基础上,指出完善环评制度应纳入法规、政策环评,补充对社会人文活动的环评,明确法律责任,以及确立真实有效的公众参与制度及建立环境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64.
雾霾灾害不仅危害公众健康,且风险信息的传播会引发社会次级风险。为了研究社会风险信息的扩散演化趋势,本文构建了雾霾社会风险的情景信息扩散模型。以中国2013年雾霾灾害为例,将风险信息扩散过程分为爆发期、扩散期和稳定期,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的信息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政府应在风险信息爆发期和扩散期增大官方渠道信息的覆盖范围,尤其在爆发期需对自由渠道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监管,在社会风险扩大之前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5.
民国年间河南灾荒现象异常突出,虽与当时整体气候背景及河南特殊的地理特征相关,但灾荒背后的社会原因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主要表现为:一、社会经济乏力,百姓抗灾能力低;二、政治腐败,体现在政府的赋税名目繁多、政府官员失职渎职以及挪用、贪污河防公款等几个方面;三、战争与灾荒;四、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残酷掠夺。  相似文献   
66.
根据全省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结构特征、分异规律、所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依据区内相似性与区间差异性的基本原则,进行了三个层次的三级环境区划。研究各环境区的环境结构、环境特征与环境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生态环境失调与人类生产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各环境区经济发展的环境负荷以及今后发展方向与途径;提出各环境区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相应的防治、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7.
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和公益性属性为环境保护工作中实施社会治理提供了现实需求和理论基础.本文从社会治理的内涵入手,结合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公益属性分析,探讨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推进社会治理的可行性;从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中国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再此基础上,从社会治理制度、参与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以社会治理思路推进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68.
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建筑企业作业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呈现出高发性、复杂性和持续性等特点.通过针对建筑企业员工的实际状况设计调查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建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得知建筑企业作业场所员工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与对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从业时间、性别及文化背景这四个因素的线性相关性.通过对建筑企业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的调查与分析,辨识出影响职业病危害的人为因素,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以改善建筑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局面,提高建筑企业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增加其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减少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卡特里娜飓风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本文从法律依据和国家灾难恢复和反应框架入手分析美国政府、社会各方对卡特里娜飓风灾害的应急反应和灾难恢复体系,从社会参与角度探讨美国的灾难联动参与反应机制,从新奥尔良市Broadmoor社区的恢复重建过程剖析美国的自下而上的社区主导型恢复重建体制,美国特色的防灾减灾社会联动机制能对加强和完善我国应急反应体系,对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0.
Social learning plays key roles in sustainabl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however, studies on its role show mixed results. Even though most current studies highlight positive outcomes, there are also negative effects of social learning with respect to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learning outcomes on the adoption of soil conservation practices in Amba Zuria, Ethiopia.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group discussions and in workshops. The interviews were transcribed and analysed with the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software ATLAS.ti. In addition, a review of pertinent documents and literature complements the analysis. We found that social learning results in positive outcomes in interactions among the actors, broader understanding on soil conservation, trust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creation of opportunities to apply both indigenous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se outcomes, in turn, foster the adoption of stone terraces to conserve soils. No such positive results were found for farmers who were not involv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who did not adopt stone terraces. The non-adoption can partly be explained by their exclusion from sharing the positive outcomes of social learning. The study also shows limitations related to the short duration of the learning platforms, insufficient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and irregular patterns of learning schedules. Hence, Ethiopian soil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should put emphasis on social learning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llective processes of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