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5篇
  免费   565篇
  国内免费   3242篇
安全科学   183篇
废物处理   190篇
环保管理   513篇
综合类   5163篇
基础理论   2294篇
污染及防治   934篇
评价与监测   348篇
社会与环境   295篇
灾害及防治   15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353篇
  2016年   418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729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445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1.
流域土壤侵蚀是流域水文—气候—生态的集中表现之一,对生态、环境等有着重大影响,重建过去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对理解区域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黄土高原西南部高山湖泊——六盘山天池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基于XRF岩芯元素数据分析,结合可靠的AMS 14C年代序列,重建了中晚全新世以来六盘山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变化记录.结果显示:5570?—?1600 cal BP,流域土壤侵蚀整体较强,侵蚀强度逐渐减弱,其主要受控于降水变化,也受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晚全新世气候逐渐变干,1600 cal BP之后的侵蚀强度整体弱于前一时期,此时段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加剧了流域的土壤侵蚀.太阳辐射可能是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初始驱动力,ENSO通过驱动亚洲季风变化影响区域降水,进而直接影响流域土壤侵蚀的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112.
为研究天然黏土联合磷肥对农田土壤镉铅污染的原位钝化修复效应,在天津市某地开展了田间示范实验,以油麦菜、油菜和萝卜为模式作物,以海泡石、膨润土和磷肥等作为钝化修复材料,研究其对蔬菜可食部位生物量、镉铅含量和土壤中镉铅形态分布的影响,考察其对土壤镉铅污染的原位钝化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磷肥、海泡石/磷肥复配、膨润土/磷肥复配...  相似文献   
113.
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向模拟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并测定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对添加量为2.5%的生物质炭响应明显,氧化还原酶活性指数值介于0.522~0.792之间.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2.5%的生物质...  相似文献   
114.
禾草灵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大量残留,对非靶标生物产生危害。为探究除草剂对环境生物的毒性作用,本研究模拟水稻自然生长的环境,评估禾草灵对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禾草灵(200 μg L-1)处理4 d对土壤微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8 d时,水稻生长没有明显变化,但土壤微生物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高浓度禾草灵(1 000 μg L-1)处理4天后,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下降幅度分别为8.9%,16.6%和10.2%;处理8 d后,水稻幼苗鲜重显著降低(P>0.05),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下降了13.5%和13.3%。本研究证实高浓度的禾草灵残留会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The studied agriculture-pasture interlacing zone has its specific natural conditions,at which the natural systems are unstable ,their self-regulation capability is low and the equilibrium is easily broken, and hence the habitat is fairly vulnerable.During last 20 years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livestock ,over-reclamation,over-pasturing,over-deforesting, and other intensified negative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zone resulted in coarsening of surface soil,decrease of organic mater content in soil, reduction of vegetation coverage ,vari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flora structure, and hence in desertization of the land, although average of gales and sandstorms some decreased and the climate tended to be better in the region.However, the frequent sandstorms occurring in the springs of last and present year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Investigations confirmed that the main cause for the phenomena is the unreasonable human activites rater than the natur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16.
 通过两季马铃薯大田试验,研究了嗪草酮在灌溉沙壤土中的消失和移动情况。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嗪草酮施用后最初7~15天内其含量急剧降低,此后随时间推移降低幅度平缓,1993年和1994年试验结束时的残留量分别为5.9μg/kg和2.3μg/kg。两年共采集的379个土样(分布在15~75cm各土层)中只有5个检测到有嗪草酮。1994年大田135cm土层处的水样中,嗪草酮的检测率高达66%,检测浓度范围为0.06~15.85μg/kg,平均浓度为1.94μg/kg。相比较,嗪草酮在大田试验中的消失速率远大于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17.
紫色水稻土颗粒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秋言  赵秀兰 《环境科学》2017,38(5):2146-2153
在重庆合川区和铜梁区随机采集了20个紫色水稻土,将其分成颗粒有机质(0.053~2 mm,POM)、砂粒(0.053~2mm)和细土(0.053 mm)这3个组分,通过比较不同组分的有机碳及重金属(Cu、Zn、Pb、Cd)含量和分布状况,研究了紫色水稻土中POM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如pH、CEC、黏粒和土壤有机碳(SOC)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采样区紫色水稻土的POM含量范围为7.31~44.76 g·kg~(-1),平均值为19.20 g·kg~(-1),有机碳含量为96.61~263.17 g·kg~(-1),平均值为151.34 g·kg~(-1),显著高于原土及其他组分,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为8.63%~48.62%,代表了一大部分土壤有机碳库.POM中的Cu、Zn、Pb和Cd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3.35、1.14、2.88和2.14,显著高于其他组分,表现出一定的富集作用,对上述重金属的贡献率分别为6.02%、2.22%、5.24%和3.21%,POM对Cu、Pb的富集能力和贡献率均显著大于Zn和Cd.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OM含量与SOC、pH、CEC、黏粒(0.002 mm)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SOC是主要因素.POM-C含量与总量分别与黏粒含量、SOC呈显著相关.POM中重金属总量与SOC、pH、POM-C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SOC是最关键因子;与其他重金属相比,Zn在POM中的总量与土壤性质的回归系数最高,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8.
铬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污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铬在土壤-地下水环境中的化学特性,通过实验,研究了两种价态的铬[Cr(Ⅲ),Cr(Ⅵ)]在水、土中的污染过程,并着重分析了Cr(Ⅵ)在水土体系中所产生的物理化学作用及其在土中的稳定性。结合铬污染实例,阐明了铬在水-土体系中污染的条件和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19.
采用振荡淋洗和土柱动态淋洗实验研究了皂素和柠檬酸复合对土壤中钍的淋洗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将质量浓度为20 g/L的皂素与浓度为20 mmol/L的柠檬酸以体积比1∶10配制复合淋洗液对污染土壤中钍的去除效果最佳,淋洗3.0 h,钍去除率为84.98%;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复合淋洗液对钍的淋洗动力学特征;动态淋洗实验中当复合淋洗液用量为1 600 mL时,钍的累积去除量为73.66 mg/kg;淋洗后土壤中钍的酸可提取态、氧化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含量分别减少了79.63%、38.13%和20.34%,残渣态含量变化不大;淋洗后土壤中钍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0.
套种条件下混合螯合剂对污染土壤Cd淋滤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螯合剂对污染土壤Cd向下迁移的影响,对采自广东省乐昌市和清远市的2种铅锌矿废水污染水稻土(分别为中性和酸性土壤)进行100 cm土柱室外淋溶试验,研究在玉米与东南景天套种系统中,在5 mmol.kg-1土的混合螯合剂[MC∶柠檬酸∶味精废液∶EDTA∶KCl(摩尔比)=10∶1∶2∶3]的强化作用下对2种污染土壤中Cd的淋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混合螯合剂后第2 d,混合螯合剂能明显提高2种土壤各土层淋滤液Cd浓度;施后第8 d混合螯合剂仍能继续提高中性土壤20 cm以下土层和酸性土壤60 cm以下土层淋滤液Cd的浓度,但其活化作用均已迅速下降.施后第2 d和第8 d,2种土壤各土层的套种+MC处理的淋滤液Cd浓度均超过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施加混合螯合剂可降低中性土壤表层全Cd量.不同处理的土壤Cd均有向下层迁移的趋势,尤其是酸性土壤,在20 cm和40 cm处不同处理的全Cd量与起始值比较分别下降了40%~58%和39%~49%,经过100 d的修复即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上述结果表明,施用混合螯合剂对Cd污染土壤的地下水水质存在一定的潜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