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8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雨洪管理措施的应用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量及其污染物,系统分析雨洪管理措施对径流及其污染物的影响有助于理解雨洪管理的水环境效应。本文基于Meta方法整理国内已发表的文献案例,通过提取雨洪管理措施的类型、应用尺度、降雨特征及径流量和污染物削减率等信息,综述了雨洪管理措施应用后径流量和污染物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雨洪管理措施所产生的水环境效应存在差异,样本中屋顶绿化的径流削减能力最强,透水铺装的径流污染物削减效果最佳;(2)雨洪管理措施对水环境的影响具有尺度效应,大尺度区域内雨洪管理措施对径流量削减作用较弱,而小尺度区域内径流污染物削减作用较弱;(3)雨洪管理措施对径流量及其污染物的削减能力随降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结合案例数据,系统分析了雨洪管理措施在径流量及其污染物控制效果上的差异及成因,可为径流调控与污染治理等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2.
绿色屋顶雨洪调控能力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益频发的城市内涝灾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是快速城市化导致的不透水面增加.绿色屋顶能够有效增加城市透水面面积,进而从源头上控制雨水径流,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本文以南京市金陵小学行政楼的绿色屋顶为研究区,收集了17个月(2016-06~2017-10)中的76起降雨与径流数据,探讨了场地尺度上绿色屋顶的综合径流调控能力,辨识了影响其径流调控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方法对其30年生命周期下的雨洪调控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该绿色屋顶的平均截流率为62.7%,可有效削减雨水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延缓径流发生时间和峰现时间.②绿色屋顶对于中小型降雨具有较强的截流能力,但当其滞留能力达到饱和状态或未完全恢复时,即使是小型降雨,其截流能力也会大幅降低.③绿色屋顶径流调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雨量、降雨强度和生长基质含水量.④绿色屋顶建设的成本效率为12.51元·m-3,费效比为5/12(0.41),经济效益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绿色屋顶的规划建设、推广普及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3.
The collection, storage, and reuse of rainwater collected in rain barrels from urban rooftop areas assists municipalities in achieving stormwater management objectives and in some areas also serves as an adjunct resource for domestic water supplies. In this study, rainwater reuse and levels of select microbial indicators were monitored for six residential rain barrels located in the Shepherd Creek watershed of Cincinnati, Ohio. Water from rain barrels typically had poor microbial quality and was used for watering indoor and outdoor plants. Rain barrel water chemistry was slightly acidic, exhibited wide ranges in conductivity, turbidity,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centrations and gave no evidence of the presence of cyanobacterial microcystin toxins. Selected microbial water‐quality indicators indicated that counts of total coliform and enterococci were consistently abov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standards for secondary recreational contact water‐quality standards. Residential rain barrels can provide water appropriate for low‐contact reuses (such as plant watering), although there may be transient periods of high levels of indicator bacteria in the collected water.  相似文献   
94.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projected performance of urban residential rainwater harvesting systems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The objectives are to quantify for 23 cities in seven climatic regions (1) water supply provided from rainwater harvested at a residential parcel and (2) stormwater runoff reduction from a residential drainage catchment. Water‐saving efficiency is determined using a water‐balance approach applied at a daily time step for a range of rainwater cistern siz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rformance is a function of cistern size and climatic pattern. A single rain barrel (190 l [50 gal]) installed at a residential parcel is able to provide approximately 50% water‐saving efficiency for the nonpotable indoor water demand scenario in cities of the East Coast, Southeast, Midwest, and Pacific Northwest, but <30% water‐saving efficiency in cities of the Mountain West, Southwest, and most of California. Stormwater management benefits are quantified using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ainwater harvesting can reduce stormwater runoff volume up to 20% in semiarid regions, and less in regions receiving greater rainfall amounts for a long‐term simulation. Overal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U.S. cities and individual residents can benefit from implementing rainwater harvesting as a stormwater control measure and as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water.  相似文献   
95.
阐述了张家界市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森防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森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
坡度和高程是土地资源固有的二个重要环境因子 ,对土地利用和土地生产力有直接作用。在山区 ,坡度和高程基本上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向和利用方式 ,从而影响到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三峡库区面积 6 2 6 4 0km2 ,为丘陵、低中山区 ,山高坡陡。按坡度和高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 :0~ 7°、7~ 15°、15~ 2 5°、>2 5° ;80 0m以下 ,80 0m以上。在编制的 1:10万土地自然坡度和高程分级图及土地利用图的基础上获取各坡度、高程级及其土地利用类型和数据。 4个坡度级土地面积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大 ,随海拔的增高而减小。耕地大部分集中在 80 0m以下 7~ 15°和 15~ 2 5°的坡度上 ,优质耕地少 ,中、低产地多 ,并存在大量的陡坡耕地。森林大多分布在 80 0m以上 >2 5°陡坡上。根据对 1980~ 1996年库区主要县、市农业年产值与自然坡度和高程的定量分析比较 ,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反比例关系。综合提高库区土地生产力 ,必须遵循“有所为 ,有所不为”原则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不片面强调增加粮食产量而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大力改造 15~ 2 5°的中、低产地 ,有计划、按步骤并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退陡坡旱地还林 (草 ) ,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7.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多部资源与环境法律、法规和多项国家标准。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政策、法规不系统、不完善;多种资源被分割管理;各单项政策法规之间存在着重叠和冲突;一些政策法规内容停留在原则上,缺乏可操作性。我国资源与环境政策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资源产权制度及其相关政策;②资源价格政策;③资源与环境产业政策;④资源与环境综合利用政策;⑤环境保护政策等。  相似文献   
98.
描述了一起大型原油码头输油臂紧急脱离装置非正常脱离事件,分析得出该事件是由于接近开关进水、限位阀阀杆伸缩卡阻、维护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提出了非正常脱离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9.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治理暴雨径流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处理技术是一项简单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试验利用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武汉动物园暴雨径流进行了治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除总悬浮颗粒外各水质指标都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具有良好的污水深度处理能力。系统对水量的削减较显著,在22.1cm/d的高水力负荷下,削减率达59.5%。  相似文献   
100.
我国长输管道工程项目HSE管理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我国长输管道工程的特点以及该工程的HSE管理现状,总结目前长输管道工程项目HSE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的管理理论,提出了几点改善建议,为我国的长输管道工程项目的HSE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