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936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91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1387篇
基础理论   142篇
污染及防治   418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磁性材料为原料,经过特定的工艺处理,对多孔陶瓷进行磁化改性获得磁性多孔载体,并将该载体应用于生物膜反应器中进行焦化废水处理试验。对不同类型的多孔陶粒载体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磁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对COD、NH3-N的去除率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出25%30%,比非载体生物膜反应器高出15%30%,比非载体生物膜反应器高出15%20%左右。反应器的曝气量为1.5 L/h,曝气时间为10 h/d,温度为2520%左右。反应器的曝气量为1.5 L/h,曝气时间为10 h/d,温度为2530℃。焦化废水经磁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后,上清液中COD,NH3-N的去除率均在90%左右。出水浓度达到国家工业废水排放二级标准(GB18918-2002)。  相似文献   
52.
利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分别考察了反应器启动,及不同COD/SO42-比值和硫酸盐负荷对模拟废水中SO42-去除的影响。实验在(32±0.1)℃,pH为6.06.5的条件下连续运行。结果表明:ABR经过约90 d的启动驯化阶段后,进水硫酸盐及COD浓度分别为1 500 mg/L和3 00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条件下,硫酸盐去除率达到了92%。固定COD/SO42-比值为2.5时,随着进水SO42-浓度的增加(1 5006.5的条件下连续运行。结果表明:ABR经过约90 d的启动驯化阶段后,进水硫酸盐及COD浓度分别为1 500 mg/L和3 00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条件下,硫酸盐去除率达到了92%。固定COD/SO42-比值为2.5时,随着进水SO42-浓度的增加(1 5003 500 mg/L),SO42-去除率逐渐下降,最低为60%,相反SO42-去除速率随着硫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大为7.98 kg(/m3.d);维持恒定的硫酸盐浓度(1 500 mg/L),逐渐缩短水力停留时间以提高反应器中硫酸盐负荷,SO42-去除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复杂变化趋势,当水力停留时间为6 h时,SO42-去除率达到最大;随着COD/SO42-比值的提高,硫酸盐去除能力增强,且反应体系对硫酸盐负荷的耐受能力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3.
针对传统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中所遇到的混凝效率低、出水水质差、抗冲击负荷能力弱等瓶颈问题,该试验通过对涡流澄清池与网格澄清池的启动、除浊效果、产水能力、抗冲击负荷能力进行平行对比试验,研究了涡流澄清池实际运行效果,确定了涡流澄清池的最佳运行工况及相关设计参数,为微涡流澄清技术在水厂改造、净水装置研发及其他工程应用提供设计参数支持和推广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54.
55.
通过对Z41H-160型阀体端法兰断裂件的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断口形貌观察、EDS能谱分析和维氏硬度测试等研究,表明阀体热处理不当致使硬度超高,阀门结构不合理导致硫化物应力腐蚀是阀体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
李广柱  刘淼  刘南  陈嵩岳  万政钰  王禹 《环境科学》2010,31(10):2344-2348
通过连续动态试验,对新型微压流化式复合生物反应器(MP-FHBR)处理模拟苯酚废水的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P-FHBR的COD容积负荷可达4.86kg/(m3·d)、苯酚容积负荷可达1.96kg/(m3·d),出水COD低于200mg/L、出水苯酚浓度低于1mg/L,COD和苯酚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99%以上.当苯酚容积负荷达到2.04kg/(m3·d),苯酚在反应器中逐渐累积,反应器内微生物的TTC-比脱氢酶活性下降.当MP-FHBR进水苯酚浓度为800mg/L时,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9~10h.水力负荷对反应器沉淀池的泥水分离效果影响较大,限制了反应器的进水量,所以MP-FHBR主要适用于处理较高浓度的含酚废水.  相似文献   
57.
研究限氧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沉淀性能、产甲烷活性、形态、抗温度和负荷冲击等特性,以分析限氧EGSB反应器长期高效稳定运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限氧运行使得颗粒污泥的沉速降低,但仍能保持20.07~51.86 m/h的高沉速,保证了限氧EGSB反应器内约42 g/L的高污泥浓度;加入适量氧并没有对甲烷菌产生毒害作用,反而有所提高,提高幅度为11.94%.限氧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表面和内部微生物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区分布,中高进水浓度时没有出现甲烷八叠球菌的明显优势;限氧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在经历温度和COD负荷双重冲击后,COD去除率明显降低,出水VFA明显增高,产气量明显降低,甚至出现不产气的情况.COD去除率的恢复很快,仅需20 d;出水VFA和产气也逐渐恢复,但有所滞后;微生物的恢复要慢些,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有些颗粒污泥表面的微生物细胞仍存在收缩现象.  相似文献   
58.
接种不同污泥启动厌氧氨氧化ASBR反应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ASBR反应器,分别以好氧硝化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为种泥,通过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指标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污泥颜色的观察,研究2个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的可行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2个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均可成功启动;采用好氧硝化污泥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耗时142 d,启动前后污泥颜色变化不大,亚硝酸盐氮浓度超过20 mmol/L会对厌氧氨氧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采用厌氧颗粒污泥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耗时249 d,启动前后污泥颜色变化很大,从黑色逐渐变为砖红色,亚硝酸盐氮浓度超过13.4 mmol/L会对厌氧氨氧化产生抑制作用;分别用以上2种污泥启动的厌氧氨氧化ASBR反应器中占优势地位的厌氧氨氧化菌不同.  相似文献   
59.
一体化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景区生活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州某旅游景区采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该区生活污水,通过试验确定反应器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表明采用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农村污水,在反应器内溶解氧维持在2.0~4.0 mg/L,水力负荷为3.53 m3/(m3.d)的运行条件下,对COD、NH3-N及TN去除率分别达80.82%、69.12%、63.16%,出水可稳定达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60.
We 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a natural biocide with four chemical tetrakishydroxymethyl phosphonium sulfonate, benz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and formaldehyde, glutaraldehyde, to control microbial induced corrosion in oil pipelines. The efficacy of biocides were monitored against Desulfovibrio vulgaris and Desulfovibrio gigas in experimental pipes by measuring cell counts, H2S production, Fe(II) production,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and structure of biofilm. The treatment with cow urine had minimum planktonic cell counts of 3 102 CFU/mL as well as biofilm cell counts of 9 101 CFU/mL as compared with tetrakishydroxyl methyl phosphonium sulfonate, benz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formaldehyde and glutaraldehyde. Sulfide production was the lowest with cow urine (0.08 mmol/L), followed by tetrakishydroxymethyl phosphonium sulfonate 0.72 mmol/L. On day 90 of treatment, Fe(II) production was also found to be the lowest with cow urine.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biofilm bacteria were killed by cow urine.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cow urine mediated control of microbially induced corrosion, and this is indicative of its potential as a viable substitute of toxic biocide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seems to be the first report which screens possible biocidal activity by cow urine as compared to the most common biocides which oil industry is currently u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