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3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455篇
安全科学   379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506篇
综合类   1009篇
基础理论   208篇
污染及防治   279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97篇
灾害及防治   2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8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2 毫秒
831.
固定化活性污泥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畜禽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畜禽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分别控制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DO)、pH值、温度和碳氮比(C/N)等影响亚硝化的主要单因子,以使固定化活性污泥颗粒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在连续流运行模式下进行废水脱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单因子HRT为10 h,溶解氧为4 mg/L,pH值为8.5,温度为30℃,碳氮比为10时,对T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1.98%、93.79%;87.32%、98.35%;83.82%、93.93%;85%、97%;85.37%、97.28%,达到了理想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32.
为提高烟尘净化用喷嘴的雾化性能,提出一种气液两相旋流喷嘴,用CFX软件对该喷嘴内部流场模拟的结果表明,强烈的气旋作用使液流呈环状,使气液混合流在达到喷嘴末端时易于破碎成雾。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Winner313型喷雾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喷嘴进行了雾化粒度测定,分析发现雾滴中位径与气液比的关系呈幂函数衰减,这一规律将有助于在工程应用时确定喷嘴工况。  相似文献   
833.
鄢碧鹏  申锋 《环境工程学报》2012,6(7):2303-2308
通过对机械絮凝池内不同进水流量和不同桨板转速的流场分别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湍动能k和湍动耗散率ε等水力参数,并结合混凝实验分析水流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湍动能k和湍动耗散率ε可以作为评价絮凝是否充分的标准;机械絮凝池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8 min;平均k值为0.00613~0.00212 m2/s2,平均ε值为0.00869~0.00199 m2/s3时,机械絮凝池装置的絮凝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34.
两级混合稳定表流湿地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一级稳定表流湿地(stable surface flow wetland,SSFW)的出水水质,在单级稳定表流湿地后串联一级潜流人工湿地,构成两级混合稳定表流湿地(two steps hybrid stable surface flow wetland,TSHSSFW),研究气候变化对其净化效果的影响,并同一级潜流人工湿地(one step subsurface flow wetland,OSSFW)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TSHSSFW的COD和总磷去除率影响较小,去除率均在80%左右;而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影响比较大,夏季TSHSSFW的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7.77%和77.74%,而冬季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4.07%和48.84%。相比单级潜流人工湿地(OSSFW),有SSFW作为前处理的潜流人工湿地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835.
2种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及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CW)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种湿地运行的季节性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参数,并监测了2种湿地在最佳HRT参数下运行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1)在IVCW中,最佳HRT在春、秋季为8~10 h;夏季为6 h;冬季为12 h。在HSCW中,最佳HRT在春、秋季为10~12 h;夏季为6~8h;冬季为24~36 h。(2)2种湿地对COD的去除率均无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湿地进水中NH4+-N/TN比值与TN去除率显著负相关;不同季节下IVCW对TN的去除效果均高于HSCW。(3)水温对TN、TP去除率的影响在IVCW中比HSCW中的明显;水温高时,2种湿地中的TN去除率较高,IVCW中的TP去除率也较高,但HSCW中的TP去除率则较低,它们间均未达到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36.
采用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广东省中山市某小区对应段的河涌进行生态修复改造。基于k-C*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对现有河涌的面积的利用下,TP和NH4+-N的去除效果受到限制。采用多因素正交实验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和分析,研究了4种植物、4种基质,分别在2、4、6和8 d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对TP和NH4+-N的去除效果,得到影响TP和NH4+-N去除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分别为基质→植物→HRT和基质→HRT→植物;各因素的最佳水平条件分别为:风车草、颗粒活性炭、4 d(HRT)。在最佳水平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TP和NH4+-N的浓度均可达到出水排放标准浓度指标。k-C*模型的计算值总是比实验值偏高,但两者之间的误差在一个数量级范围内。  相似文献   
837.
以FLUENT软件为工具,选用三维RNG k-ε紊流数学模型对重庆井口污水厂A2O氧化沟缺氧区内的流场进行模拟,分析了缺氧区内流场分布不均匀及沉泥的原因,提出了水下推进器的合理设置位置与导流墙的合理设置方式,并对优化后的缺氧区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优化后模拟的结果可见,在相同的功率密度下,缺氧区内的流场得到了较均匀的分布,流速从原来的0.131 m/s提升到0.204 m/s,减少了能量的损失。底部的流速也从原来的0.140 m/s提升到0.226 m/s,有效的防止或减少了沟中的污泥沉积。优化的结果对实际工程的设计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8.
较为全面地介绍了A/O生化池和BAF生物滤池两级生化合并的应用原理和效果,对两级生化的进出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39.
Buchanan, Brian, Zachary M. Easton, Rebecca Schneider, and M. Todd Walter, 2011. Incorporating Variable Source Area Hydrology Into a Spatially Distributed Direct Runoff Mode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JAWRA) 48(1): 43‐60. DOI: 10.1111/j.1752‐1688.2011.00594.x Abstract: Few hydrologic models simulate both variable source area (VSA) hydrology, and runoff‐routing at high enough spatial resolutions to capture fine‐scale hydrologic pathways connecting VSA to the stream network. This paper describes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based operational model that simulates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VSA runoff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ed runoff‐routing, including through complex artificial drainage networks. The model combines the Natur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Service’s Curve Number (CN) equation for estimating storm runoff with the topographic index concept for predicting the locations of VSA and a runoff‐routing algorithm into a new spatially distributed direct hydrograph (SDDH) model (SDDH‐VSA). Using a small agricultural watershed in central New York, SDDH‐VSA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from a SDDH model using the traditional land use assumptions for the CN (SDDH‐CN). The SDDH‐VSA model generally agreed better with observed discharge than the SDDH‐CN model (average, 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of 0.69 vs. 0.58, respectively) and resulted in more realistic spatial patterns of runoff‐generating areas. The SDDH approach did not correctly capture the timing of runoff from small storms in dry periods. Despite this type of limitation, SDDH‐VSA extend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DDH technique to VSA conditions, providing a basis for new tools to help identify critical management areas and assess water quality risks due to landscape alterations.  相似文献   
840.
多中心城市经济族群式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与财富积累与增长中心.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驱动下,以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经济板块间的联系与关联性越来越明显.长三角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城市经济多中心化与模块化成为其重要表现载体,如何实现多中心的互动、关联与协调发展成为长三角未来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长三角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多中心共生作为多中心间新的关联形式,有利于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模式.利用城市经济能级、城市经济关联、城市流强度与城市外向功能指数等对长三角16个城市进行定.比较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经济运行态势,并在诊断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多中心协同共生、创新发展与集群式发展、新型城市化道路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