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5篇
  免费   1210篇
  国内免费   1326篇
安全科学   3198篇
废物处理   183篇
环保管理   1633篇
综合类   4702篇
基础理论   761篇
污染及防治   512篇
评价与监测   460篇
社会与环境   646篇
灾害及防治   61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358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572篇
  2012年   845篇
  2011年   807篇
  2010年   626篇
  2009年   658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721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466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2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13篇
  1971年   11篇
  197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Fence for traffic noise control sometimes causes adverse effect on air pollution. Thus in this study, performance of porous fence as a tool for control of both air pollution and noise pollution was evaluated. 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for flow an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nd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traffic noise were utilized in the analysis of a double-decked road structure with fences only at ground (Case 1) and at both ground and upper deck (Case 2). Porous fences were assumed only at the ground level since the solid fences at the upper deck usually leads to desirable result on air pollution. Effects of the variable porosity on air quality and noise level near road were evaluated.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1) flow pattern in leeward of fence was drastically changed at 40–50% porosity in Case 1 and 50% in Case 2. The porosity larger than 40% excluded presence of a circulation behind the fence. (2) Effect of porous fence on air pollution was different in Cases 1 and 2. In Case 1, the porous fence generally resulted in the reduction of air pollution at the ground level; on the other hand, in Case 2, it rather led to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3) Traffic noise level was also largely changed by the porosity of the fence; an example of simultaneous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porous fence on both air and noise pollution in Case 1 showed that the fence of 60% porosity leads to reduction of air pollution by 20% compared with solid fence case, and reduction of noise pollution by 4–6% in dB compared with no fence case, at l m high and 10 m from the road.  相似文献   
62.
用灰色聚类法对荔湾湖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灰色聚类法把湖泊系统当作一个灰色系统来研究,将灰色聚类理论应用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中,以广州市荔湾湖为例,建立不同的聚类指标所拥有的隶属函数,确定聚类权重值,求得最大聚类系数及聚类结果,得出用灰色聚类法进行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既能体现水质等级界线的模糊性,又能充分利用信息,避免了模糊数学法的不合理之处。因而,灰色聚类法是一种简便、客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灰色模糊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灰色聚类为基础,提出了灰色模糊聚类分析法,并将其应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经实例分析表明,这是一种较为简便,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可将环境质量评价的无论是定量指标还是定性参数转化成"二进制"的"1"或"0",进而将这种二进制数引入B-P网络.通过实例探讨,这种新的B-P网络既适用于定量指标的水质参数又适用于定性指标的水质参数.  相似文献   
65.
ADMS模型解析城区总悬浮颗粒物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污染源排放数据为基础,应用ADMS-城市扩散模型模拟分析了鞍山市尘各污染源对空气环境质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来自污染源的浓度贡献值占总量的52%;二次尘及外来尘浓度贡献占48%;矿山开采二次尘的浓度贡献占16%;鞍钢炼铁厂的浓度贡献占19.6%;鞍钢化工总厂浓度贡献占5.6%;供暖锅炉浓度贡献占9.3%。低、中、高架源浓度贡献百分比分别为68.1%、29.0%、2.9%。低架源吨排放量浓度贡献为高架源的2.4倍。  相似文献   
66.
67.
构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0—2019年安徽省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评价指标与耦合协调度的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改善趋势,耦合协调度集中分布在0.393~0.765,基本处于良好协调或低水平协调阶段。全省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均大于经济发展指数。省会城市、沿江江南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江淮之间和淮河以北地区。工业"三废"排放量、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是影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改善这些方面进一步提升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水平。  相似文献   
68.
介绍了国内外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总结了现行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在体制机制、技术体系、应用支撑和数据共享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十四五"期间农村环境质量监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指出"十四五"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根据环境管理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要求,构建了包括村庄、区域和流域3个层次及涵盖空气、地表水、饮用水、土壤、生态、污染点源和面源等监测内容的"十四五"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9.
李德忱 《干旱环境监测》1992,6(3):163-164,171
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地下水中总硬度的变化作了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是一种较好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70.
文章就此次"一控双达标"验收监测中所反映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为今后达标验收监测及环境管理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