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1篇 |
免费 | 143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36篇 |
废物处理 | 37篇 |
环保管理 | 334篇 |
综合类 | 771篇 |
基础理论 | 113篇 |
污染及防治 | 49篇 |
评价与监测 | 86篇 |
社会与环境 | 118篇 |
灾害及防治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公路环境监理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运作模式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三凯公路施工期环境监理为例,阐述了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的辩证关系,指出环境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探索环境监理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2.
地质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工程地质建设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人与自然是工程地质工作的两个基本点,并且认为人类活动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人类的各种工程活动必然影响到周边环境。建立整体性思维是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法。我国近年来表现最突出的工程地质建设与环境问题包括:(1)为西部大开发而进行的各种配套的工程建设将要遇到的工程地质及环境问题;(2)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及环境问题;(3)东部及沿海地区工程建设及环境问题;(4)水土流失与我国北方大规模荒漠化问题及城市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控制问题等等。最后作者详细论述三峡库区地质工程建设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地质建设必须与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83.
火电建设面临的环保形势与任务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从国家投资体制改革、主要产业政策、火电项目厂址选择要求、污染治理法规及标准要求等方面简述了火电建设面临的环保形势.依据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预测了电力的建设需要和目前的在建规模,指出由于违规电站的开工,导致目前电力在建规模偏大的问题,国家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以火电SO2污染控制为例,分析了火电建设面临的环保任务以及排污权交易可能产生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84.
从1989年江苏省第一届科普宣传周起,南京基准地震台都被列为宣传周期间重点对外开放单位.于是,南京地震台克服重重困难,筹建了地震科学馆.十多年来在江苏省地震局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最初腾出地震台的会议室和几间办公室发展到有530平方米的展室和多功能厅,展出内容也得到丰富.同时,地震科学馆在防震减灾宣传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5.
建筑垃圾渣土作为"建筑副产品",已造成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通过对西安市建筑垃圾渣土的现场调查及工程再利用,借鉴发达国家及国内省市建筑垃圾渣土的成功管理经验和资源再利用的成功范例,提出了西安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的对策建议,对"十三五"期间减少已有建筑垃圾的存量并遏制增量和建设西安森林城市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6.
以四川省蓬安县为例,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蓬安当地实际,选取水源涵养、土壤保持能力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获得蓬安县区域敏感性现状图,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该格局注重区域的内在机理与周围的相对联系,保证各生态环境功能区成为具有各自特点、功能和生命活力而又彼此联系的有机体,为其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设计规划提供基础支撑,阐明了生态敏感性评价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运用,为县级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7.
中国经济转型阶段建设用地增长极限计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论文以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建设用地增长态势为研究起点,在把握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增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用地增长极限命题;通过构建边际模型,计量建设用地增长的极限时点,进而剖析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1978-2000年间中国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增长具有周期性波动特征,两者波动周期基本一致;②中国建设用地增长极限平均时点为2047年左右,不同省(市)建设用地增长极限特征不论时间纵向还是空间横向比较,都大致沿东南-西北线依次分级;③东部地区较早达到建设用地增长极限,其中上海、江苏和广东等11个省(市)早于全国平均时点,河北、四川和青海等其余19个省(市)晚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建设用地增长压力较大,中、西部地区增长压力相对较小。最后,论文提出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控制粗放利用,鼓励技术创新等加快逼近建设用地增长极限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8.
我国当前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的实践探索及问题剖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当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存在着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双增"大量侵占耕地等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下的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有望成为破解该问题的综合途径。2004年开始,伴随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实践在多个省市试点推进,其中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天津市宅基地换房、山东省农村社区化、重庆市地票交易市场的实践较为典型。基于上述典型案例和系统要素分析,总结了实践的问题、根源与演进,认为目前系统中的要素与相应的操作环节中存在问题隐患且部分问题表现突出;实践中主要以涉及"非自愿"置换、补偿与保障不足、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等的农民利益受损问题较为突出;问题的根源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国家层面的约束性的法律、法规、政策尚不健全,地方政府操作不合理和缺乏科学研究支撑。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并逐步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城乡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深入开展相关科学研究,遵循集约型用地增长模式,同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注重保护村落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189.
现场勘察是对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即生产设施)的勘察和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的勘察和检查,是检查建设项目是否能够开展验收监测、确定验收监测范围和制定验收监测方案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验收监测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建设项目资料的收集和查阅、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对各类污染源及排放口的检查等八个方面对现场勘察的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做好建设项目的现场勘察,为验收监测方案的编制乃至验收监测报告的编写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生和发展需要人员的关注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法律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分为主动后评价和责成后评价,应当在建设项目正常运行阶段,运行负荷会达到设计符合的75%以上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程序分为准备阶段、评价阶段和报告编制阶段,各阶段均有后评价独特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据此以污水处理厂后评价为例,沿着评价程序的这一主线,详细介绍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