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210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This study focused on a multi-indicator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auditing of water protection programs. The environmental status of Wuli Lake in China was assessed using the global indicators (driver-status-response) developed by the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our additional indicators proposed by the author: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load, aquatic ecosystem status, and lake sediment deposition. Various hydrolog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values of the indicators for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status of the lake based on time series data sets for twenty years. The indicators proposed can be customized to meeting the needs for particular assessment of water protection programs.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grams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auditors.  相似文献   
302.
目的 分析新型脱模剂(B脱模剂)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安全性能。方法 从新型脱模剂的成分、稳定性与安全方面入手,借助红外检测、DSC热分析、溶解度测试等测试方法,从理论上验证新型脱模剂的安全性能。在不同型号上应用聚氨酯脱模剂(A脱模剂)与B脱模剂,对比分析2种脱模剂在生产过程中的脱模力及固体发动机的燃速,探究其工艺性能及其对发动机燃速的影响,从实际应用方面验证新型脱模剂在固体发动机生产中的可靠性。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2种脱模剂的红外谱图、DSC谱图及溶解度,发现B脱模剂的有效成分与A脱模剂相同,且B脱模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B脱模剂的工艺性能结果显示,它具有良好的成模性。使用2种脱模剂测试其脱模力及燃速,发现B脱模剂能大幅度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脱模力,并且对燃速没有影响。结论 B脱模剂在固体发动机生产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03.
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过程管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以列举法对影响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的样品采集、运输、交接和实验室分析等监测活动的各环节进行了技术分析,梳理总结了数据质量技术判断的常见方法,旨在为环境管理部门开展监督管理提供经验借鉴。同时,就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数据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04.
实践教学在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的高校中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针对实训这一实践教学手段,从职业能力培养观念的加强、课程实训模式的创新以及实训考核监督机制的建立三方面着手,探讨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5.
自2003年的“非典”疫情以来,我国医疗废物处置从单一简易焚烧转变为多种形式的统筹应用,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尽管面临更为复杂的医疗废物风险防控形势,但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水泥窑设施、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医疗机构自备处置设施等不同类型处置设施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仍然实现了全部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较为被动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响应方式暴露出我国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较为薄弱的现状,存在顶层设计缺乏、应急储备不足、技术支撑欠缺等突出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议:①充分衔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开展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制度设计;②科学制定并实施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应急处置能力配置;③评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形式,总结合理技术路线;④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处置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等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306.
不规范的流域水环境模型应用增加了决策风险。从过程管理的角度来看,我国尚未针对流域水环境模型的评估与验证建立标准化的技术流程,模型标准化应用水平较低。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标准化的流域水环境模型评估验证技术框架,提出了对应用于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的模型开展评估验证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并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技术框架的可行性。技术框架引入了结构合理性评估、参数识别与灵敏度分析、模拟效果评估、不确定性分析等模型评估验证的关键技术,结合不同的模型类型、决策功能等特征给出了原则性的技术要求和应用建议。研究成果充分考虑了我国的环境管理需求,与现阶段环境模拟技术要求、环境监测能力和数据条件相适应,在理论探讨和技术实现层面具备明确的可行性,将促进我国流域水环境模型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本地化应用。  相似文献   
307.
中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我国危险废物产生及废物流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危险废物污染控制原则、目标和处理处置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危险废物管理全过程污染防治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308.
土地处理技术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比较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土地渗滤处理系统、地沟污水处理系统、稳定塘系统、人工湿地4种土地处理技术在我国许多地方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针对土地处理工艺存在的占地面积大、容易产生堵塞、系统的复氧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09.
某污水处理厂以处理印染废水为主,由于存在一定的工艺缺陷,加之运行管理不善;导致各种问题不断累积,影响到生产工艺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到出水水质的稳定迭标,同时运行成本居高不下。针对该厂存在的调节池和水解酸化池积泥、接触氧化池生化降解能力较差、化学加药点位置不当、污泥脱水能力不足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整改建议和方案。通过强化系统的生化作用,减少药剂投加量,从而有利于污泥系统回到良性循环中。  相似文献   
310.
针对中国"十二五"期间近岸海域环境形势和管理需求,在分析国内外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路线应以优化布点、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浮标自动监测和卫星遥感为基本手段,重点针对河口、海湾区域富营养化和生态效应问题,依托国家、省/分站、地(市)和县(区)四级监测运行模式,完善近岸海域质量、海岸带环境、陆源输入通量、监控预警和事故应急监测方法,构建基于生态目标的近岸海域环境综合监测和评价体系,并对各类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进行了优化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