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297篇
安全科学   340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213篇
综合类   595篇
基础理论   148篇
污染及防治   140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31.
在分析长江流域水质污染现状和自动监控系统的配置现状基础上,针对长江流域需要监控的水域,提出了适合长江流域的国家、省、市三级自动监控体系.最后,提出了水质常规监测站的参数配置原则以及应急监测参数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932.
采用SummA罐采集样品,自动进样器进样,三级冷阱预浓缩样品,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TOFMS)测试分析,以较长的非极性柱Rxi-5MS(60m×320μm×1.0μm)作为第一维柱,较短的中等极性柱DB-17MS(2.0×0.1mm×0.1μm)作为第二维柱,对环境空气中的VOC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考察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加标回收率、检出限与《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四版)给出的两个方法比较,证实该方法特性不仅满足方法学要求,而且能够更加准确快速监测环境空气中VOC。  相似文献   
933.
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普通序批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和气提式序批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Airlift Reactor,SBAR)处理低COD/TN的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沉淀时间以及反应器类型对快速培养短程硝化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沉淀时间为15min时,SBR和SBAR系统中均为全程硝化,当将沉淀时间分别改为5min、8min后的第17d和第16d时,两个反应器中均形成AGS,并且AGS与絮状污泥共存;此时两系统均由全程硝化转化为短程硝化,出水NO2-/(NO2- NO3-)平均值分别长期维持在98.7%和85.6%左右.本试验中以沉淀时间作为选择压,快速启动了具有短程硝化功能的序批式AGS反应器.由于AGS固有结构对氧传质的限制,使亚硝酸氮氧化受阻即抑制了亚硝酸氮氧化细菌的活性,从而产生了亚硝酸氮积累现象.DO是造成本研究中出现短程硝化的主要原因,而pH值、游离氨、温度、污泥龄等因素都不是导致短程硝化的关键因素.污泥颗粒化后,两个系统中NH4 -N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2.6倍和2.4倍.  相似文献   
934.
序批式人工湿地冬季低温脱氮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周健  王继欣  张勤  张智  潘凡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0):1652-1656
针对目前连续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率低、易堵塞及冬季效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新型间歇流序批式人工湿地处理小城镇污水的方案,研究探讨了两级序批式人工湿地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停留时间及排空闲置时间对脱氮效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季低温5~10 ℃、每级序批式湿地运行工况为瞬时进水-反应24h-瞬时排水-排空闲置12h、氮负荷为1.92g·m-2·d-1、进水COD、NH 4-N和TN浓度分别为143mg·L-1、27.0mg·L-1和32.0mg·L-1时,出水COD、NH4 -N和TN浓度分别为27mg·L-1、3.9mg·L-1和16.5mg·L-1,COD、NH4 -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1.12%、85.56%和48.44%.  相似文献   
935.
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现象是众多泥法污水厂常见的运行难题。通过对唐山污水处理厂的氧化沟中膨胀污泥和泡沫中的微生物种类进行了分类鉴定;然后进行小试研究,探索投加次氯酸钠和缩短污泥龄方法控制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的技术办法;最后将试验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结果表明,投加10mgCl/gMLSS的NaClO和缩短污泥龄到8d均能有效地解决由微丝菌过度增殖造成的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问题。  相似文献   
936.
粪大肠菌群快速测定——纸片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苏州具有代表性的地表水水体22个点位的样品,进行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比较,结果表明,《粪大肠菌群快速测定--纸片法》适于测定受粪便污染程度较轻的湖泊水体.但是,该方法的培养时间对阳性管率有明显影响,认为16 h~18 h是比较理想的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937.
老山自行车馆多点输入下地震响应及强度破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程分析法分别对奥运会老山自行车馆进行了多点和一致输入下的弹塑性地震响应和强度破坏分析。首先对两种输入方式下的结构响应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然后通过对极限加速度峰值、最大节点位移时程、塑性杆件数量和分布及网壳破坏形态等重要参数的统计、分析和归纳,剖析了奥运会老山自行车馆在多点输入和一致输入下的地震响应规律和强度破坏机理。研究表明,在强震作用下,多点输入下支承附近区域的杆件应力大于一致输入,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该区域杆件的设计;无论是多点输入还是一致输入,结构强度破坏的位移模式都是溢出型;多点输入下结构的塑性开展更为充分,内力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938.
对传统型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地下渗滤试验装置.采用两种不同的进出水方式对此渗滤系统的启动周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为250~400 mg/L、氨氮为70~lOO mg/L时,初期采用间歇进水的方式可使启动周期缩短为18 d;稳定运行时HRT为6 h,COD去除率可达79%以上.此研究为新型地渗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39.
不同泥龄下活性污泥絮体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对不同泥龄下污泥絮体的化学性状(胞外聚合物成分及含量)、物理性状(表面电荷)、形态性状(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泥龄对胞外聚合物总量及各组分含量的影响规律并不明显;多糖/蛋白质愈大,污泥絮体表面电负性愈强;污泥絮体的平均粒径随泥龄的延长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粒度分布愈来愈均匀;不同泥龄下,污泥絮体形态结构亦不相同,泥龄短时,絮体表面粗糙,结构开放疏松;泥龄长时,絮体表面平滑,结构紧凑;随着泥龄的增大,絮体分形维数逐渐增加.由于不同泥龄下所表现出的污泥絮体性状的差异,直接影响了污泥的絮凝和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940.
Two species of butterflies, Euphydryas aurinia and Melitaea phoebe, coexist as two metapopulations in a 38-patch network in Hebei Province, China. A Markovian model, whose transition matrix is the product of two matrices which represent the local extinction and recolonization process respectively,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metapopulation dynamic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to the meta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12 local populations in the northern subregion, shows that the expected life times of E. aurinia and M. phoebe are 160 and 121 years respectively and usually nearly half of the patches are occupied by E. aurinia, while only 1–3 patches are occupied by M. phoebe. We claim that E. aurinia can persist for a long time while M. phoebe faces relatively big extinction risk. By comparing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with and without migration, we find M. phoebe benefits much more from migration than E. aurinia. Most patches are occupied mainly by local populations for E. aurinia, while by immigrants from the 8th patch for M. phoebe, meaning that E. aurinia has a classical metapopulation structure while M. phoebe has a source–sink metapopulation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