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92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生物滴滤塔处理甲苯废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以生物陶粒和聚氨酯泡沫为生物滴滤塔填料,对甲苯废气进行处理,考察不同生物滴滤塔挂膜启动时间以及气体流量和甲苯质量浓度条件下生物滴滤塔对甲苯废气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生物陶粒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所需要的挂膜启动时间更短;在气体流量为450L/h时,以生物陶粒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甲苯去除率稳定在72%左右,聚氨酯泡沫为填料时甲苯去除率稳定在65%左右。以聚氨酯泡沫为填料时,随甲苯质量浓度提高,甲苯去除率下降幅度较小,甲苯质量浓度为1.80g/m3时,甲苯去除率仍在72%以上。  相似文献   
242.
氮掺杂二氧化钛复合催化膜降解甲苯气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为载体制备了N-Ti O2/PP复合催化膜,并考察了其催化降解甲苯有机废气的性能.结果发现,紫外光催化的甲苯降解率可达84%,去除负荷为89.8 g·m-3·h~(-1),自然光催化的甲苯降解率可达63.9%,去除负荷为69.25 g·m-3·h~(-1).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N-Ti O2/PP复合催化膜,并采用GC-MS分析甲苯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并推测甲苯反应过程机理.采用GC-MS分析出口气样的研究结果表明,苯(C6H6)、苯甲醛(C7H6O)、苯乙酸(C8H8O2)、丙烯醛(C3H4O)、甲酸甲酯(C2H4O2)为甲苯光催化降解的中间产物.N-Ti O2/PP复合催化膜降解甲苯的机制为甲苯气体通过中空纤维膜传质到N-Ti O2/PP复合催化膜,光催化产生羟基自由基,甲苯气体被羟基自由基氧化成中间产物,并继续降解为最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243.
填料塔-微乳液增溶吸收法净化甲苯废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田森林  刘恋  宁平 《环境工程学报》2010,4(11):2552-2556
利用甲苯可以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相应助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形成微乳液,从而增大甲苯表观溶解度的特性,吸收净化甲苯废气。采用微乳液作为吸收剂的填料塔治理甲苯废气,探讨了吸收剂组成、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喷淋量、甲苯浓度负荷和助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及其种类对甲苯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吸收处理甲苯废气具有显著的效果,最大去除率达41%;经过体系筛选采用Tween-20作为表面活性剂,此时最适喷淋量为40 L/h(液气比为1∶5),且随着甲苯浓度负荷的升高,甲苯去除率随之增加;添加助表面活性剂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甲苯的去除率,Tween-20/正丁胺/甲苯/水微乳体系为吸收甲苯的最佳体系,此时最高去除率可达65%。  相似文献   
244.
采用共沉淀法,以Al2O3为载体制备Mn/γ-Al2O3和Mn—Ce/Mn/γ-Al2O3催化剂,并分别在N2气氛和O2气氛下焙烧。采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器,研究所制备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催化臭氧氧化甲苯的性能。通过XRD、XPS和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Mn/γ-Al2O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臭氧氧化甲苯和催化臭氧自身分解的性能,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的最佳Mn负载量为20%。O2气氛焙烧和Ce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寿命。原因是O2气氛焙烧和Ce的加入可以提高Mn的氧化价态。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有机副产物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堆积,失活催化剂在550℃、空气气氛下焙烧可恢复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45.
非平衡等离子体联合技术降解甲苯气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竹涛  李坚  梁文俊  金毓峑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1):2299-2304
采用了自制的纳米钛酸钡基介电材料作为催化剂,以电工陶瓷拉西环作为载体,利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对常压下流动态含甲苯的空气进行处理,研究了电场强度、流速、初始浓度及不同填料情况下甲苯的降解及臭氧产生情况,初步探讨了等离子体催化降解甲苯的机理,并进行了产物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小于13kV·cm-1时,甲苯降解率和臭氧产生浓度随电场强度的提高而上升,随气速和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填料下降解率及臭氧浓度由大到小排序为有催化剂填料、普通填料、无填料,有催化剂存在时(电场强度为14kV·cm-1,流速为0.3 m3·h-1,甲苯浓度为600 mg·L-1),甲苯降解率最高可达95%.当电场强度>13kV·cm-1时,臭氧浓度因受到过量的高能电子攻击而发生分解.表现为臭氧浓度随电场强度的继续增加而降低.因此,电场强度为13kV·cm-1时,产生的臭氧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246.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的测定进行了改进。称取样品后,用N,N-二甲基甲酰胺稀释定容,CBP20毛细管柱分离,可同时测定苯、甲苯、二甲苯的含量,数据准确,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47.
薪柴和经济作物秸秆燃烧VOCs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薪柴及经济作物秸秆在中国农村地区仍普遍使用,其燃烧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排放源,当前对其排放特征研究仍比较薄弱.本研究选取了3种薪柴(白杨树、杉木和柑橘枝)和6种经济作物秸秆(黄豆秆、芝麻秆、玉米棒、棉花秆、花生秆和玉米秆),通过实验室模拟燃烧和稀释通道采样系统,采用Tedlar袋和Agilent 7820A/5977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采集和分析了烟气中102种VOCs组分组成,并对不同类型生物质燃烧排放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生物质燃烧排放的VOCs组分存在差异,乙烷(11.1%)、反-2-戊烯(15.4%)、乙烯(8.3%)和二氯甲烷(11.9%)是白杨树和杉木燃烧排放的主要VOCs组分;甲苯(49.8%)是柑橘枝燃烧排放的VOCs含量最丰富的物种;乙烯(11.8%~17.5%)和丙酮(9.2%~14.7%)是秸秆类燃料燃烧的主要VOCs组分.玉米秆、花生秆和柑橘枝具有相似的VOCs源成分谱,分歧系数小于0.1.本研究及已有报道中的生物质燃烧排放苯/甲苯比值范围是0.030~6.48,在开展源解析研究中,采用苯/甲苯比值大于1认定为受到生物...  相似文献   
248.
电晕-催化技术治理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利用脉冲电源供能,在有、无催化剂存在的2类电晕反应器中,对甲苯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实验对比,并考察了影响甲苯去除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线-筒式对反应器,在42KV的峰值电压下,使用Mn或Fe催化剂使甲苯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7%和23%,去除率均在80%以上,能量利用率约为30W.h/m^3。  相似文献   
249.
于欣  刘洪波  孔令江 《环境化学》2007,26(3):280-283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和MCM-41介孔分子筛结合脱除甲苯,考察了MCM-41介孔分子筛水热结构稳定性与甲苯脱除的关系.XRD表征显示,通过水热合成制备的纯硅MCM-41(Si- MCM-41)和含铝MCM-41(Al-MCM-41)介孔分子筛都具有典型的六方介孔结构,结晶度良好.水热结构稳定性实验显示纯硅MCM-41介孔分子筛的结构最稳定,结晶保留度最高,而含铝MCM-41介孔分子筛则随铝含量的上升结构稳定性下降.介质阻挡放电脱除甲苯实验结果显示,甲苯转化率与MCM-41介孔分子筛水热结构的稳定性保持一致,纯硅MCM-41介孔分子筛脱除甲苯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50.
废弃物基活性炭吸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废弃物基活性炭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中的典型组分--甲苯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废弃物基活性炭吸附甲苯等温线的类型系优惠型吸附等温线,表明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同时其吸附甲苯时穿透时间的对数与甲苯入口浓度的对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即可由吸附高浓度甲苯时的穿透时间估算低浓度时的穿透时间;动态吸附时废弃物基活性炭的中孔对甲苯亦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