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6篇
安全科学   47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308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51.
基于多通道信息融合的疲劳驾驶行为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克服单一通道信息在驾驶疲劳行为判定中的局限性,提出了综合运用多通道信息融合共同判定驾驶疲劳行为的方法。该方法在充分考虑各信息源相关性和互补性的基础上,优化采用驾驶人疲劳特征ECD、车道偏离程度SAAE、方向盘转动程度SWA等疲劳判别指标,运用MVAR进行多维特征向量提取,以有向无环支持向量机为融合算法,建立了基于多分类支持向量机的驾驶疲劳行为判定模型。结果表明,运用DAG-SVM进行多通道信息决策提高了疲劳驾驶行为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52.
面向排放量化的低速区间机动车比功率分布特性与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排放建模方法从基于行驶周期和平均速度演变为基于VSP(Vehicle Specific Power)参数,利用VSP分布刻画交通状态成为最新的研究需求.近期研究中,针对城市快速路上大于20 km·h-1的速度区间建立了基于平均行程速度的VSP分布数学模型,却未对低速区间的VSP分布特征作深入研究.基于北京快速路大量逐秒浮动车数据,研究0~20 km·h-1的VSP分布与平均行程速度的关系.通过分析大量逐秒浮动数据的VSP分布与平均速度间关系,发现VSP分布与平均行程速度具有规律性:各VSP分布的峰值出现在VSP Bin=0处,且随速度的增加单调递减.因此,针对VSP分布的正、负区间以及VSP Bin=0处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机动车油耗/排放测算.对比分析油耗/排放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得出,所建立的VSP分布模型可以有效用于机动车油耗/排放测算.  相似文献   
653.
The levels of roadside PM10 in Beijing,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in 2011 and 2012 on a seasonal basis to estimate the population exposure to particulates for three road types. The measurements of PM10 were also conducted in the southern Chinese megacity of Guangzhou for comparison purpo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oadside PMlo in Beijing correlated strongly with the PM10 background in the urban atmosphere. The levels of PM10 in street canyons were markedly higher than those along the open roads and in crossroad areas because of limited ventilation. An elevation of PM10 was observed in April, which was possibly due to the sand storms that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spring.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roadside PM10 in Beijing could have multiple origins and was to some extent dispersion- governed. In Guangzhou, the roadside PM10 did not closely relate to the background values. The PM10 pollution was greatly affected by local traffic conditions. The simulation of PM10 for different road types was complet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using the Motor Vehicle Emissions Factor Model (MOBILE6.2) as an emission model and the California Line Source Dispersion Model (CALINE4) and Operational Street Pollution Model (OSPM) as dispersion models. The MOBILE6.2/CALINE4 software package was demonstrated to be sufficient for the simulation of PM10 in the open roads and crossroad areas in both Beijing and Guangzhou,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roadside PM10 in the street canyons by the MOBILE6.2/OSPM package were in close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the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654.
为探究宏观因素对我国各区域驾驶人“路怒症”的影响,从经济发展、交通环境、气候状况和地域文化4个方面选取13项指标,采用熵值法赋权,构建我国区域路怒水平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对2019—2020年我国5座城市的驾驶人路怒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因素对5座城市的路怒水平均有影响,而且城市之间路怒水平差异相对较大,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此为各城市预防和控制路怒水平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促进城市交通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655.
为研究海底隧道入口段驾驶员眼动特征,以海底隧道收费站至入口为研究对象,运用Facelab5.0眼动仪和录像机等设备,采集真实状态下驾驶员眼动特征、行车速度和行车位置数据,并依据道路线形、车辆行车特征和路段标志标线设置,将收费站至入口划分为提速驶离段、换道减速段、缓和段和过渡段(入口段),分析各区段驾驶员眼动特征及车速变化规律,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驾车通过换道减速段和过渡段时,分别受交织车流与黑洞效应影响,行车速度减小、眼睑闭合度下降、眨眼频率增大;驾驶员行经入口段,车速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眼睑闭合度呈增大-减小-增大-减小的趋势,眨眼频率呈减小-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且受交织车流与黑洞效应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56.
汶川地震重灾区交通通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在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30个区县,用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水平和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对其在地震之前的交通通达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重灾区在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从计算结果看,通达性最高的是绵阳市的涪城区,最低的为阿坝州的松潘县,只有涪城区的1/5,通达性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分析结果表明重灾区的通达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由中心城市向周围、由平原向高原呈递减趋势,在交通主干线经过的地方其通达性一般都比较高,表现出一定的带状空间结构特征。通过对通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通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存一定的相关性,即交通通达性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反之亦然。从定量角度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达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657.
根据近几年来我国道路安全状况的实际,针对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本文对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和近几年的事故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58.
二战以来,全世界万其是发在国家与地区经历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后,城市化的发展步入了以“质”为核 心的新阶段,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显得万为重要,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深入研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对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我们以加拿大城市可持续性发展为例,详细介绍了加拿大面对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国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59.
黄山市交通网络优化及区域旅游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山市为例,从区际与区内两个角度构建黄山市区际、区内旅游交通网络无向图,并采用拓扑分析的方法,测定了区际的徽杭高速公路以及区内的宏儒公路建成前后黄山市旅游交通网络通达度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黄山市交通网络的优化大大提高了整个黄山市的旅游可进入性,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客流量的增加;②宏儒公路等区内交通建设,有利于推进"两山一湖"整体发展和发挥黄山风景区的旅游辐射带动功能,但同时宏村与西递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相似文献   
660.
从地学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看长江分蓄洪区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蓄洪区是平原防洪的一种重要措施。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长江中游地区共规划分蓄洪区14处,其中荆江分洪区、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为国家确定的重点蓄滞洪区。随着长江上游三峡等一系列大型电站的兴建,中游堤防加固工程的实施,长江中游仍需要200×10\+8m\+3分蓄洪区。基于地学规律和长江中游目前的 防洪形势,从有效的防洪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考虑,建议取消荆江分洪区和其它一般分蓄洪区,仅保留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重点建设洪湖分蓄洪区。建议按照“梯级化”和 “垦殖和养殖区”进行洪湖分蓄洪区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