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151篇
基础理论   42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1978,1989,1998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及20世纪50年代航测的地形图,研究了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为水体,湿地,农田,林地和建成区五类,各时期遥感影像的总体分类精度都在80%以上,运用ArcInfo和ArcView GIS软件,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在空间上清晰地显示出来,通过叠加4个不同时期的影像分类图,计算出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比例,洞庭湖区50年来水体面积不断减少,减少量为1460km^2,其中1955年到1978年水面面积缩小了970。57km^2,分别为1978年到1989年和1989年到1998年缩小面积的2.23倍和1805倍,湿地面积逐渐增加,1998年湿地面积分别为1955,1978和1989年的1.46,1.41和1.09倍,农田的面积百分比从1955年的54.70%增加到1978年62.15%,又逐渐降低到1989年的51.88%和1998年的48.17%,林地的面积1978年比1955年减少了17%,,1989年比1978年增加了57%,1998年比1989年增加了11%,建成区的变化表明近50年来湖区城市化的进程,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2.
文章是将美国经济学家A.爱伦·斯密德的SSP分析范式运用于环境保护结构绩效研究的一次新的尝试.首先指出了斯密德的SSP范式与以往环境保护绩效研究工具的不同之处,适时给出了将SSP范式运用于环境保护结构绩效分析的几个理由.最后,本文将SSP范式运用于我国体制转型时期环境保护结构绩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53.
火灾作为一种灾害现象,其发生与发展具有随机性和确定性的双重特性.火灾统计分析是研究火灾随机性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它通过总结、整理和分析大量的原始火灾资料,归纳出火灾发生的统计性规律.本文从1993-2003年我国火灾形势着手,联系火灾形势发展过程中的火灾起数、火灾中人员伤亡和直接财产损失等大量数据,重点分析了特大火灾的原因及类别特征,总结了特大火灾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正确认识和预测我国火灾形势、做好特大火灾的预防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4.
起爆药雷管生产中产生大量有毒废水,且其运输、贮存存在安全隐患。为克服这些困难,笔者自行制备无起爆药雷管。采用圆筒式金属内管中装填超细PETN(季戊四醇四硝酸酯),作为起爆元件,代替起爆药部分,研究装药密度对内管燃烧转爆轰(DDT)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内管壁厚1~2 mm,内径Φ4.0 mm,长25 mm,装压密度为0.8~1.14 g/cm3的范围内,内管能可靠实现燃烧转爆轰。  相似文献   
55.
This paper tackles the process of energy transition from a transactional perspective. It addresses the governance of energy transition by studying its local actualizations, moving beyond purely technical and normative readings. The paper shows that through the local socio-technological energy systems, sustainability governance filters down to the level of individual, everyday behavior, thus questioning the link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paces, especially regarding the issue of housing. Going beyond the results commonly yielded by transition studies, which favor large-scale analysis, it details how the discourse of citizen involvement, which often boils down to a mere call to control one’s individual energy consumption, conceals environmental inequalities, confirming the socioeconomic divide materialized in deprived areas such as public housing estates or remote rural areas. From a methodological standpoint,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four case studies in Northeast France, in more or less privileged areas, and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s: the renovation of a heating network in the public housing estate of Cité de l’Ill, north of Strasbourg; the solar energy systems designed for property owners in Plobsheim, a residential suburb of Strasbourg; the energy-efficient equipment set up in a public housing estate in the city of Saint-Dié, in the Vosges;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a cooperative program to finance wind turbines in the small Alsacian city of Saâles, in a mountain rural area. The paper draws on the results of these soc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carried out using field observations,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相似文献   
56.
Voluntary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by a wide variety of actors is a prerequisite for successful societal transitions towards sustainability. The ‘Commitment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50’ is a national-level initiative in Finland, aiming to mobilise a large-scale transition involving various societal actors through openly communicated commitments to concrete actions. Each commitment should focus on at least one of the eight nationally defined sustainability objectives connected to the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mmitment process based on a range of materials.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securing adequate resources for long-term coordination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mmitment process, trust creation through long-term and open communication, and flexibility allowing for experimentation aimed at finding new mode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相似文献   
57.
河流水质的动态马尔柯夫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马尔柯夫过程的原理,在水质级别评价结果的基础之上,构造水质变化的概率转移矩阵,并对转移概率赋权计算绝对进步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相对进步度的概念,用相对进步度来评价河流水质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化程度.运用该方法计算了中国四大河流2005年的水质相对进步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8.
分类收集蔬菜垃圾与植物废弃物混合堆肥工艺实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主要为蔬菜垃圾)和破碎树枝为原料,采用条垛式堆肥工艺,在中试规模条件下考察了原料初始含水率、通风频率、翻堆频率、接种比例4种因素对混合堆肥效果的影响.同时,在试验的9种工况下,对温度、氧浓度、有机碳降解率、有机碳氮比(C/N)、腐殖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堆肥42d时各堆体均已达到稳定化要求.经过比较肥分保持、腐殖化程度和能量投入等指标,获得的最优堆肥控制条件为:初始含水率65%,通风频率15min/60min(开/关),翻堆频率为每3d1次,产物接种比例5%.最优控制方案下的主发酵通风率仅为0.03L.min-1.kg-1(以VS计),可实现堆肥过程的低能耗,适合于我国村镇区域的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59.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之出现,主要表现在小城镇污水处理率较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因此对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根据小城镇工业污水的特征及处理要求,提出了几种易于在小城镇推广的经济、高效、节能和简便易行的污水处理改造工艺。针对江阴市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水质特点及工艺的进行研究,根据新的排放标准,提出与改造相应的技术组合思考,达到进一步改善小城镇污水处理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
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三方面构建乡镇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并引入“可持续发展度”、“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制约度”,对瓜洲镇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对限制瓜洲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规划基准年(2006年)瓜洲镇的可持续发展度为0.759,处于较强可持续发展阶段;影响瓜洲镇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于环境质量及污染物治理方面(占36.75%),其次为经济结构方面(占25.65%),接着为发展支持(占24.21%)、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占9.42%)、生活质量(占2.62%)、经济效益(占1.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