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19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17篇
综合类   472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51.
为从安全生产大数据中挖掘安全规律并最终提炼安全生产基础原理,首先在对安全生产大数据的定义及其内涵进一步阐释基础上,提出安全生产大数据采集的定义,并将其分解为3个过程;然后提出安全生产大数据的5W2H采集法,并对其内涵(采集原因,使用主体、采集者及采集对象,采集数据类型,采集边界,采集时间,采集数据量及其采集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以思维路径为主、过程路径和技术路径为辅,建立安全生产大数据采集的一般模式。结果表明,安全生产大数据采集模式的研究可为安全生产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及其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2.
为研究4种屏蔽门开启模式下地下岛式站台火灾时排烟效果,本文采用大涡模拟进行计算,研究的开启模式包括开启两侧共4个端门、开启两侧首尾活动门及中间活动门和开启一侧所有活动门、开启两侧所有活动门。着重研究站台危险高度和楼扶梯口处烟气温度、CO浓度、可见度以及顶棚烟气温度。研究发现火灾发展阶段开启两侧屏蔽门首尾及中间活动门的排烟效果最好,火灾稳定阶段开启一侧所有活动门排烟效率较高,开启两侧所有活动门虽然能够加大烟气流出开口,但是排烟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3.
西安市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典型天气条件特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3年3月到2014年12月期间西安市大气中0.25~32μm颗粒物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参数、散射消光系数等数据,分析了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典型天气条件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平均数浓度为206.27个/cm3, 99%以上为<1μm的颗粒物数.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夏和春季,分别为267.66、231.31、141.82和135.77个/cm3.四季的数浓度低值均出现在18:00左右,之后数浓度上升,且晚上高于白天,冬季6:00左右达到峰值,夏季的昼夜差最小,秋季最大.春夏秋冬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与散射消光系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56、0.702、0.411、0.377.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在沙尘天气发生前、中、后会升高、下降和再下降,霾天气出现前、后会升高和下降;高温干燥天气下,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相对较低;降雨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作用明显,但降雨后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又很快回升.  相似文献   
154.
分析了桑树的生态作用,根据山西省不同立地条件,提出了水土保持桑树生态林和绿化观赏桑树生态林两种主要栽植模式.  相似文献   
155.
春季不同天气城市街头绿地内PM2.5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年春季,采用水平分布监测法监测了3种天气下距交通污染源不同距离的街头绿地中的PM2.5质量浓度,研究了不同天气下PM2.5的日变化、水平分布规律及绿地对PM2.5的净化效应,为城市街头绿地、城市公园建设及市民合理选择休闲锻炼时间和地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晴天和多云时,PM2.5质量浓度上午高于下午,7:00浓度最高,15:00最低;雨后阴天基本保持上升趋势。2)PM2.5日均质量浓度为晴天(61.67μg·m-3)〈多云(187.98μg·m-3)〈雨后阴天(291.48μg·m-3)。晴天除5:00和7:00外,其他时刻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且13:00—15:00达到国家一类功能区空气质量要求;多云和雨后阴天PM2.5质量浓度分别超过国家二级浓度限值150.6%和288.6%。3)观测时段内,无论哪种天气,5:00、7:00、11:00和15:00绿地的净化功能较强,19:00净化功能均最差,所有监测点无一例外的表现为负效应。4)3种天气下,PM2.5质量浓度在距离道路10~25 m最高,绿地的净化效应最差,55 m外基本可以形成稳定的森林内环境。5)在南方高湿环境下,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PM2.5质量浓度的主要因素,晴天和多云天气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雨后阴天二者呈负相关关系。6)在一定阈值内,街头绿地能够缓解PM2.5污染,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从游憩时间来看,市民可以选择晴天进入街头绿地休闲,多云和雨后阴天尽量减少外出;从活动最佳地段来看,距离污染源55 m以上适宜休闲锻炼;从街头绿地的规划面积来看,半径以不小于55 m为宜。  相似文献   
156.
为了探索培育高产粮田的施肥模式,实现氮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效益,以华北平原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 L.)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007─2011年4个轮作季,探讨不同的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试验以处理A(当地传统管理)作为对照,从测土确定施肥量、按作物生长发育明确施肥时期、合理分配各时期的养分配比及增施有机肥等方面改变传统施肥模式,设置3种高产施肥培育模式,分别为处理B(现有高产田推荐管理)、处理C(高肥料投入管理)和处理D(水肥高效管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4个轮作季的总产量以处理D为最高,达75430 kg·hm-2,其次是处理C为75166 kg·hm-2,当地传统的产量最低。冬小麦季的吸氮量为处理C和D显著高于A处理,分别高出444.78 kg·hm-2和310.20 kg·hm-2,但与处理B无显著差异;处理D在夏玉米季的吸氮量为776.75 kg·hm-2,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的氮肥偏生产力值最高为38.21,处理D为36.71,处理A和C均为28.33。各处理经过4个轮作季后,土壤硝态氮均在120-160 cm出现累积峰,A、B、C和D的硝态氮峰值分别为58.65、28.98、105.89、45.29 mg·kg-1。在0-100cm土层,处理B的硝态氮累积量达到144.22 kg·hm-2,显著高于处理A、C、D;所有处理在100-200 cm土层均出现较高的硝态氮累积,处理C高达1021.19 kg·hm-2;0-400 cm的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724.27、711-92、1324.30、730.70 kg·hm-2。处理A、B、C、D在耕层土壤氮素的表观损失分别为1298.95、653.18、1236.39和718.43 kg·hm-2,处理B、D显著低于处理A、C,D和B间差异不显著。因此,处理D是培育高产的理想施肥模式,合理的施肥量、科学的施肥时期以及有机无机的合理配比是达到高产、提高肥效和环境友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7.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比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事故指挥系统为框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指挥、运作、计划、后勤保障和财务五大部门为主体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架构和职责功能,提出了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运行机制,为完善我国事故应急救援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8.
废钢铁产业是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主体,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和不可替代的钢铁原料功效十分显著。阐述了我国废钢铁产业在经济转型中的主导地位、应用价值、投资环境及今后的发展战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赋予了废钢铁产业良好的发展机遇和重大的历史使命,中国废钢产业具有良好的投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9.
火灾保险与消防互动的管理模式是我国火灾风险管理的必然发展方向.在对国外发达国家该领域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目前两个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估的火灾保险与消防管理互动模式及其操作方法,深入探讨了确保该模式运行的外部条件,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火灾风险的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0.
《环境化学》2012,31(7)
为揭示巢湖流域典型村庄生活污水水质特征,本文采用定点定期采样法,对巢湖流域两类典型村庄生活污水水质进行了2年测定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月份两村生活污水的COD、NH4+-N、TN、TP等指标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各指标浓度在6—8月较低,而COD和TN浓度在12—2月较高;两村的生活污水COD、NH4+-N、TN、TP全年变化范围为46.77—424.80 mg.L-1、4.30—17.40 mg.L-1、9.36—34.38 mg.L-1、0.27—3.06 mg.L-1;大汤村和电厂新村两村生活污水全年COD、NH4+-N、TN、TP平均值分别为171.98 mg.L-1和219.60 mg.L-1、8.07 mg.L-1和11.52 mg.L-1、17.80 mg.L-1和21.33 mg.L-1、1.15 mg.L-1和1.53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