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9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572篇
安全科学   239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656篇
综合类   1401篇
基础理论   417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55篇
评价与监测   106篇
社会与环境   407篇
灾害及防治   14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对人居环境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就城市人居环境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人居环境质量主客观评价结合模型,其中指标体系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和18个单项指标,并依据我国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区内14个县级城市2007年的调查统计资料,对人居环境客观建设水平和居民满意度进行了对比评价。运用因子分析法处理指标数据,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满意度评价。评价结果科学可行,并揭示出影响县级城市人居环境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32.
基于快速聚类方法分析常州市区PM2.5的统计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振  余益军  徐圃青  李艳萍  夏京  殷磊 《环境科学》2016,37(10):3723-3729
运用统计方法研究常州市区2013~2014年6个国控点六项基本污染物(SO_2、NO_2、CO、O_3、PM_(2.5)和PM_(10))月平均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除O_3外,其它五项污染物月平均浓度夏季较低冬季较高.颗粒物与风速之间的关系为PM_(2.5)浓度随风速的升高一直降低,PM_(10)随风速的升高浓度先降低后升高.采用快速聚类分析(k-means)并运用SWV和DIV指数对六项基本污染物进行分类,得到4个样本分类.与依据颗粒物化学成分或粒径谱对PM进行源解析方法不同,本研究更多是从PM_(2.5)与其它污染物相关关系以及污染程度等角度按照欧式距离进行分类.不同类中PM_(2.5)来源明显不同,类1中PM_(2.5)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密切相关,类2与O_3密切相关,类3与城市不完全燃烧排放、区域灰霾污染密切相关,类4可以归类于城市"背景"类.快速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常州市区PM_(2.5)有着复杂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3.
Stormwater runoff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source of pollution for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for receiving waters. In order to quantify and manage the impacts of stormwater runoff on the environment, predictive models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Predictive tools such as regression mode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predict stormwater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Storm eve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ntecedent dry days (ADD), have been related to response variables, such as pollutant loads and concentrations. However it has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among many studies to consider ADD as an important variable in predicting stormwater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accuracy of general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in predicting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roadway runoff. A total of 17 storm events were monitored in two highway segments, located in Gwangju, Korea. Data from the monitoring were used to calibrat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 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 (SWMM). The calibrated SWMM was simulated for 55 storm events, and the results of total suspended solid (TSS) discharge loads and event mean concentrations (EMC) were extracted. From these dat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were developed. R2 and p-values of the regression of ADD for both TSS loads and EMC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pollutant loads were better predicted than pollutant EMC in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Regression may not provide the true effect of site-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due to uncertainty in the data.  相似文献   
134.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危机的危害程度日益加剧。基于我国城市危机应急管理总存在的不足,提出将兵棋推演运用到城市危机应急管理中,结合兵棋推演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提出了一套城市危机应急管理体系框架,并讨论了该系统与城市公共安全体制的融合机制问题。该系统汇集中外危机处置案例,实现动态推演,弥补以往剧本式的应急演练的缺欠,为提高城市危机应急调度指挥的快速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有效整合现有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为提升城市危机应急管理决策水平和综合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5.
不同碳源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A2/O污水处理工艺长期的分析监测,探明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原水中有机物不同生物降解性及碳源赋存形态比例.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以颗粒态存在,占进水有机物的61%.原水中快速、慢速、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比例分别为15.8%、54.2%和30%,快速生物降解有机物主要以溶解态存在,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则主要以颗粒态存在.通过快速、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沿程监测分析,明确了两种碳源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厌氧池与缺氧池内均存在微生物水解发酵引起的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转化作用,其中厌氧反应池的转化效率最高.分析计算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同碳源的转化,明确了快慢速有机物在各单元的转化和利用情况,结果指出,2 h内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在厌氧池与好氧池转化率分别为33%和20%.从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来说,厌氧池与缺氧池的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均高于原水.  相似文献   
136.
根据渭河流域关中段的污染状况及《(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对科技攻关的实际需求,采用资料搜集、实地调查、问卷发放、数理统计等方式对渭河流域关中段5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渭河流域关中段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该流域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建议,期望能够对该流域污泥处理技术的良性发展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7.
苏州市城区河道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时城区河道环境整治水质变化的实时跟踪监测,系统采用小型、节能、低噪的智能子站、免试剂的监测方法和多重保障的安防措施,集监控评价发布为一体化,体现了绿色监测的理念,且与大型水站同样具有较强的野外适应能力和无人值守智能监测的特点.本文就系统的构架以及系统所具有的4个方面特点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在系统建设中的站点选址、对监测结果的有效利用、运行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免试剂监测方法的适用性等几方面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38.
道路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城市近地面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立基于城市功能区划分的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对改善中观尺度的城市空气质量具有重要辅助作用.本文以厦门市海沧区为例,基于城市功能区划分方法,结合各功能区内监测道路的机动车通行量实测数据,建立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分析各功能区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发现,海沧区道路机动车尾气排放物中CO的排放贡献率最高,工业区和居住区的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海沧区的空气污染贡献率最大,海沧区夜间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来自于工业区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生态服务区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区的道路机动车排放特征受相邻工业区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表明:城市功能区分布欠合理是导致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高排放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城市功能区划分构建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为中观尺度下的城市大气污染排放情况提供有效的调查途径,而且能为城市功能格局的合理规划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9.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本文着重从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应急资源调配、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与优势。认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目的不是为了预测和估算,而应是当灾害发生时,对已造成的灾情局面做出快速的辅助决策支持。基于此,利用SuperMapObject5.0,Visual Basic6.0,SQL Server2000等现代信息技术软件,以辅助决策、资源快速查询以及生命线管网易损处调查为目的,本文建立了一个局部地区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数据库建立更突出了为应急管理服务所需的基础信息、空间数据、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等信息划分方式;结合已有的震害预测理论和方法,开发了供水系统和交通系统的震害预测模块,事先为灾害应急决策提供可能的震害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进一步证明了GIS在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有着直观显示、容易操作、辅助准确决策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0.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uly 2002 to June 2004,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nwater samples collected in downtown São Paulo were investigated. The analysis of 224 wet-only precipitation samples included pH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s well as major ions (Na+, $ \rm NH^{ + }_{4}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uly 2002 to June 2004,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nwater samples collected in downtown S?o Paulo were investigated. The analysis of 224 wet-only precipitation samples included pH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s well as major ions (Na+, , K+, Ca2+, Mg2+, Cl, , ) and carboxylic acids (acetic, formic and oxalic) using ion chromatography. The volume weighted mean, VWM, of the anions , and Cl was, respectively, 20.3, 12.1 and 10.7 μmol l−1. Rainwater in S?o Paulo was acidic, with 55% of the samples exhibiting a pH below 5.6. The VWM of the free H+ was 6.27 μmol l−1), corresponding to a pH of 5.20. Ammonia (NH3), determined as (VWM = 32.8 μmol l−1), was the main acidity neutralizing agent. Considering that the H+ ion is the only counter ion produced from the non-sea-salt fraction of the dissociated anions,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anion to the free acidity potential has the following profile: (31.1%), (26.0%), CH3COO (22.0%), Cl (13.7%), HCOO (5.4%) and (1.8%). The precipitation chemistry showed seasonal differences,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um and calcium during autumn and winter (dry period). The marine contribu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while the direct vehicular emission showed to be relevant in the ionic composition of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