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55篇 |
免费 | 2651篇 |
国内免费 | 288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43篇 |
废物处理 | 296篇 |
环保管理 | 4673篇 |
综合类 | 9761篇 |
基础理论 | 2326篇 |
环境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1651篇 |
评价与监测 | 1347篇 |
社会与环境 | 1202篇 |
灾害及防治 | 3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8篇 |
2023年 | 489篇 |
2022年 | 580篇 |
2021年 | 564篇 |
2020年 | 629篇 |
2019年 | 545篇 |
2018年 | 509篇 |
2017年 | 726篇 |
2016年 | 872篇 |
2015年 | 848篇 |
2014年 | 817篇 |
2013年 | 1176篇 |
2012年 | 1254篇 |
2011年 | 1307篇 |
2010年 | 954篇 |
2009年 | 933篇 |
2008年 | 738篇 |
2007年 | 1155篇 |
2006年 | 1131篇 |
2005年 | 880篇 |
2004年 | 737篇 |
2003年 | 763篇 |
2002年 | 674篇 |
2001年 | 533篇 |
2000年 | 515篇 |
1999年 | 427篇 |
1998年 | 301篇 |
1997年 | 275篇 |
1996年 | 251篇 |
1995年 | 217篇 |
1994年 | 194篇 |
1993年 | 179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104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73篇 |
1987年 | 71篇 |
1986年 | 48篇 |
1984年 | 47篇 |
1983年 | 58篇 |
1982年 | 58篇 |
1981年 | 73篇 |
1980年 | 84篇 |
1979年 | 74篇 |
1978年 | 53篇 |
1977年 | 49篇 |
1973年 | 46篇 |
1972年 | 39篇 |
1971年 | 6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以北运河水系主要干支流2011年1~12月23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水质类别法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水质指标主成分以及水质差异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对不同干支流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由于排污量大,地表水污染严重,除城市中心区部分河流水质为Ⅲ~Ⅳ类外,城市排水河流、远郊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水质由3个主成分组成,COD、CODMn、BOD5、NH3-N、TP等为第一主成分;汞为第二主成分;石油类为第三主成分.干支流水质分为4类:第1类为清洁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降雨地表径流、雨污合流管网溢流引起的非点源污染是影响其水质达标的重要污染源;第2类为再生水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上游河流,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是其主要污染源;第3类为再生水与污水混合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下游河流及部分远郊区河流,由于城市下游排水管网不健全,远郊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生活源和农业源的污染贡献率较高,水质污染严重;第4类为污水水源类河流,分布于远郊区县,农业污染占比较大,水质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123.
再生水灌溉对苜蓿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Algonquin’)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清水、再生水两种灌水类型,高、中、低3个不同灌水水平。结果表明:同一灌水类型条件下,苜蓿植株生长高度随灌水量减少而降低,同一灌水水平下,灌溉水类型对植株高度无明显影响;不同的灌水水平对植株侧枝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灌溉水类型对植株侧枝数影响差异显著,所有处理中再生水高水平灌溉侧枝数增幅最大;与清水相比,再生水灌溉能显著增加苜蓿干物质产量;在苜蓿生长前期,再生水灌溉对苜蓿根系生长具有阻碍作用;灌溉水类型对苜蓿植株体内吸收氮、磷、钙、镁吸收量的影响主要在其生长前期,灌溉水类型对苜蓿体内钾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4.
125.
可用于水体污染控制的氨氮转化菌筛选及部分降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南京禄口水产养殖基地淡水鱼塘取淤泥作为分离菌株的土源,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法,从中分离到能以硫酸铵为氮源的菌株7株,对7个菌株进行氨氮降解实验,它们氨氮转化率分别为14.8%、19.7%、53.4%、94.2%、29.1%、63.5%和41.7%,其中AN-4菌株的转化率最高且生长良好。通过AN-4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方法,鉴定此菌株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对菌株AN-4转化氨氮的特性及温度、pH值、氨氮初始浓度和菌株接种量对其氨氮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N-4降解氨氮的最适条件为:温度为30℃和pH值为8.0;当氨氮初始浓度为30mg/L时,AN-4菌株在24 h内的氨氮降解率可达85%以上,且能耐受高达200 mg/L的氨氮浓度;AN-4活化菌液浓度为108cfu/mL,当接种量为3×106cfu/mL时,AN-4菌株在24 h内的氨氮降解率为87.75%。综合上述结果,符合淡水养殖水环境条件,说明AN-4菌株适合在水产养殖中应用,为将菌株AN-4应用于水产养殖环境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6.
127.
河套灌区土壤水和地下水动态变化及水平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田间土壤水及地下水在不同作物种植区、不同灌期等情况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与水平衡特征,以春小麦、玉米、向日葵为典型作物,在河套灌区选取4块2亩的试验田,于2009年4-11月采集田间土壤及地下水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地块间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差别主要集中在5-9月的作物生长期.夏灌灌水量不足,土壤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田间土壤水分变化属于“蒸腾蒸发消耗型”;秋浇期内水量充足,各地块各土层含水率均明显增加,田间土壤水分呈“入渗补给型”.各地块地下水埋深月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于优先流的存在,地下水对灌溉降水响应快.本文定量研究了区域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灌区水平衡要素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可为灌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8.
129.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城市微污染河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陶粒、功能化聚氨酯泡沫(FPUFS)、阿科蔓柔性填料、人工水草等4种不同载体与高效复合菌剂BP35应用于曝气生物滤池(BAF)构成固定化曝气生物滤池(G-BAF),研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城市微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4种G-BAF对NH4+-N、叶绿素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3.0%~89.0%、77.5%~89.0%和84.4%~95.2%,均大于对COD、UV254和TP的去除效果.FPUFS含有羟基、环氧基和酰胺基等反应性基团,对酶和微生物的负载量大,因此FPUFS-G-BAF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高于其余3种G-BAF.水力停留时间(HRT)对4种G-BAF去除NH4+-N的影响均不显著,而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当溶解氧(DO)浓度由2 mg/L升至4 mg/L时,4种G-BAF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1.9%~18.0%和12.7%~16.1%.GC-MS分析结果表明,G-BAF工艺能有效地将河水中分子质量较大的难降解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130.
对原广州氮肥厂遗留地块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其整个地块浅层地下水被污染,特别是硫酸车间和造气车间为地下水污染最重区域。主要污染项目为Mn、NH3-N、亚硝酸盐、Fe、总硬度、IMn、SO2-、F-。提出,在作土壤开挖、修复和新建工程项目过程中,工程施工排水应处理后方可排放,以减少对周围环境水体的影响;建筑工人应避免直接接触地下水,施工时佩带手套,做好保护措施,减少皮肤暴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