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1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3篇 |
废物处理 | 31篇 |
环保管理 | 98篇 |
综合类 | 267篇 |
基础理论 | 36篇 |
污染及防治 | 123篇 |
评价与监测 | 31篇 |
社会与环境 | 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61.
利用沸石对汞的吸附性,将沸石作为稳定化剂掺入水泥进行含汞危险废弃物固化/稳定化试验研究.同时,探讨了沸石作为稳定化剂的水泥固化技术处理含汞废弃物的影响因素,从而明确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沸石的掺入能够促进汞的稳定,与单独使用水泥相比固化效率显著提高.当沸石用量为0.3g·g-1以上时,固化体浸出汞浓度低于国家标准(GB5085.3-2007),固化效率从单独使用水泥固化时的47%提高到95%以上.氯离子能够影响固化效率,即使在氯离子浓度为10mmol·L-1时,含汞1000mg·kg-1以下的固体废弃物的固化效率仍能够大于90%.这说明即使存在氯离子干扰的情况下,沸石作稳定化剂固化含汞危险废物仍然是非常经济有效的方法.实验得到沸石作稳定化剂固化含汞危险废弃物的最佳操作条件为pH=6.0~7.0之间,沸石量为0.4g·g-1,水泥量为0.7g·g-1以上. 相似文献
562.
阐述了在土地处理制革废水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其主要方式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去除,并给出在一定土壤状况下去除机理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563.
通过间歇实验,探究了温度(25,35,45,55℃)对餐厨垃圾接种酵母菌和醋酸菌后产乙酸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温度在25℃时,发酵液中乙酸浓度远高于35、45和55℃,发酵8d后,乙酸的产量最大,达到0.59g/L;最大的VFA浓度在25℃下获得,达34.49g/L.VFA中以乙酸为主,并有少量丙酸和丁酸产生.随温度的逐渐升高,TS和VS去除率先上升后下降,在35℃时,发酵底物餐厨垃圾的TS和VS去除率最高,为30%和60%左右. 相似文献
564.
565.
电子废弃物的大多处置方式不仅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还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为了寻找最佳电子废物的处置方式,探讨了循环经济的概念,提出采用循环经济模式来回收利用电子废物,从根本上解决电子废物的处置问题。 相似文献
566.
粗铜酞菁生产的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结合三个粗铜酞菁生产厂的实际,同时综合国内外三废治理技术,提出了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的方案,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67.
危险废弃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及安全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鹏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26(1):8-10,17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而其中危险废弃物占有一定比例,如果对这类废弃物不适当或随意处置,则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将产生有害影响.文中就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作用、选址要求、选址工作程序、建设标准、营运管理体制,以及污泥稳定化固化预处理方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68.
采用静态好氧工艺研究了含氮量分别为32.4g·kg-1、45.3g·kg-1和58.2g·kg-1的厨余垃圾(N0、N1、N2)与木屑混合堆制时,堆肥过程中不同形态氮的转化及其氮损失规律.结果表明,堆肥中堆体全氮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部分有机氮转化为铵氮导致堆体pH升高,在通风和高温的联合作用下,NH3挥发出堆体造成一定的氮损失.随着底物含氮量的增加,NH3挥发速率和氮损失率均呈上升趋势.堆肥结束时N0、N1、N2的堆体全氮含量分别下降了16.4%、26.3%和21.7%,NH3累计挥发量分别为7.0g·kg-1、9.8g·kg-1和29.4g·kg-1,堆肥氮损失率分别为35·0%、49.9%和53.0%.NH3挥发主要集中在高温阶段的中后期,是厨余堆肥氮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9.
The present study dealt with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egradation and humification process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underwent during bacteria-mineral technology.An invers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protein,lipid,and some of the humification indices considered,suggesting that the humification theory is actually humic substances produced from simple-structured natural organic substrates.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Mw),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n),and the ratio Mw/M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at difierent stages of the process were measured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n and Mw increased with reaction time from 352 to 17,191,and from 78,707 to 104,564,respectively.The ratio of Mn/Mw decreased from 223.3 to 6.1.This reflected the growth of the polymerization degree of dissolvable organic matters in the process;furthermore,it indicated the formation of complex molecules (humic substances) from more simple molecules.Bacteria-mineral water(BMW) (the effluent of the process) treatments can exert hormone-like activity for enhanced seed germination of wheat and rice and greatly improved chlorophyll synthesis in wheat and rice leaves.Major polyamines (plant regulators) putrescine,spermidine,and spermine,were found in BMW by 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which may explain the hormone-like activity of BMW. 相似文献
570.
不同植物废物对垃圾堆肥过程VSCs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取黄豆杆、红薯藤、菠萝蜜果核和紫檀树叶4种植物废物,分别与生活垃圾混合进行堆肥处理,考察堆肥过程中甲硫醇、甲硫醚、二甲基二硫醚3种含硫类可挥发性有机物(VSCs)释放量与植物废物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工况下,3种VSCs释放均集中在堆肥初期(前6d),甲硫醇均为主要的恶臭贡献者.不同工况的3种VSCs释放浓度差异显著.其中,以红薯藤为堆肥配料的工况下3种VSCs累积释放浓度均最高,以黄豆杆和紫檀树叶分别为堆肥配料的工况相对较低,累积释放浓度仅为前者的16.0%~74.3%,并低于生活垃圾单独堆肥. VSCs释放水平与混合原料的易降解有机物含量呈正比,与其植物多酚的含量呈反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