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1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31.
利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松毛虫发生情况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0℃积温正距平、夏季气温正距平和日最高气温≥30℃天数正距平、冬季气温正距平以及3-10月降水量负距平与松毛虫大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次,基于东北地区76个气象站,利用上述关键气象因子作为利于东北地区松毛虫大发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1-2010年40年东北地区年≥10℃积温、夏季和冬季气温均呈明显增加趋势,3-10月降水呈微弱的降低趋势,也就是说40年来东北地区气候变化趋向于利于松毛虫灾害发生。另外,对东北地区1971-2010年上述关键气象因子单因子利于松毛虫灾害发生的历史风险以及综合气象因子利于松毛虫灾害发生的历史风险进行分析,得出东北地区松毛虫灾害气象风险区划分布,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黑龙江大小兴安岭、牡丹江半山区的南部和西部松毛虫灾害气象风险约为10年二、三遇;辽宁大部,吉林省东南部、黑龙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松毛虫灾害气象风险约为10年三至四遇。  相似文献   
132.
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转暖,青藏铁路沿线热喀斯特湖数量正在逐年增多、面积逐年增大。湖塘的形成虽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特点,但其发生的区域性和重复性特点是热喀斯特湖分布与出现的总体规律。在野外系统勘测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工程地质类比原则,结合专家打分、层次分析、信息量、统计量等模型方法,对区域内湖塘产生与发展起一定主导作用的历史因素(灾点密度、灾面密度)和基本地质环境因素(冻土类型、年均地温、植被覆盖度、土质类型、地形坡度)基于ArcGIS平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出楚玛尔河至风火山段青藏铁路沿线热喀斯特湖易发程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占研究区总面积47.97%的高易发区占据了湖塘总数量的87.94%、总面积的91.15%,主要分布在楚玛尔河高平原、北麓河盆地和可可西里山间盆地;中易发、低易发、非易发三个区占据了研究区总面积的52.03%,却仅分布了占总数量12.06%、面积8.85%的热喀斯特湖,主要分布于可可西里山区、风火山山区及河谷地区,与2011年9月份野外考察的热喀斯特湖实际的空间分布状况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3.
区域滑坡风险评估中的风险区划与概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滑坡风险评估应该建立在可靠的前期基础工作之上,而滑坡风险区划和滑坡概率分析是滑坡风险评估的主要技术支撑,相互之间具有层次链的关系。通过滑坡风险的类型研究介绍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根据研究的理论方法,选择三峡库区万州区进行实例应用,说明滑坡风险区划和滑坡概率对滑坡风险评估的贡献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滑坡风险分布、滑坡风险概率、滑坡风险损失综合评估,构成了较完整的滑坡风险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34.
利用多时相多数据源遥感影像数据(航片、TM影像及SPOT-5影像),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为例,从海拔和坡位2个方面来探讨喀斯特地区的景观格局变化的垂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林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 300~1 350 m及1 450~1 550 m的区域内,变化是最大的;水田和旱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 219~1 300 m及1 350~1 450 m的区域内,变化最大.景观格局在山脊和谷底内变化相对较大,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林地斑块;景观格局在陡坡和缓坡地区的变化相对较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该区域中变化较大的为水田和旱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 300~1 500 m的山脊和谷底区域内,景观斑块类型发生的变化较大.该区域应作为喀斯特高原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特别关注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5.
民用飞机闪电分区适航验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闪电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每秒可发生几百次闪电.雷击的结果或多或少都会影响飞行安全,对闪电效应的分析是评估闪电防护的基础.本文介绍了闪电对飞机的危害和闪电分区技术的相关概念,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飞机闪电分区适航验证技术应用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前景.指出我国在飞机闪电分区技术研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闪电防护分区技术相关适航规章与文件体系还尚未完善;二是闪电分区技术研究手段单一,集中在实物试验方面,尚未针对性开展仿真及数值分析技术研究.最后,结合闪电防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仿真模拟应与实物试验并重的设想,为飞机适航验证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6.
在新时代全面践行“生命共同体”整体系统观背景下,将碳中和发展目标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建设中,优化符合甘肃实际省情的国土空间格局及提出相应发展策略,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甘肃省县域为例,基于碳中和研究视角,测算分析2010年、2015年和2021年全省87个县域土地利用碳收支量,运用GIS空间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等方法进一步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及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整体特征. 最后结合主体功能区划进行低碳发展导向下的国土空间优化分区,提出差异化的低碳发展策略. 结果表明: ①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但增幅相对较小,空间上呈现“中部和东部高,西南低”的分布态势,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 碳吸收量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林地是主要的碳汇. 净碳排量呈增加趋势,省内约58.62%的县域处于碳失衡状况. ②2021年县域碳排放空间网络关系紧密且规模较大,呈现“核心-边缘”形态,城关区和七里河区处于网络核心地位,在网络中接受较多关联关系. 陇中地区网络联系频繁,陇东南地区联系次之. ③以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和生态承载系数为依据,以社会网络空间关联性结果为角色定位,将全省划分为4种碳中和分区. 同时,叠加分析主体功能区划,将全省县域重构为7个国土空间分区并对各分区提出差别化区域低碳优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7.
掌握碳源碳汇时空演化规律,对促进区域低碳协调发展、提高减碳增汇政策的科学性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以长三角地区41个市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碳源碳汇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碳平衡分区. 结果表明:①2000~2011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增长较快,2011年以后碳排放波动上升. 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碳汇增加缓慢. 碳排放与碳汇的区域差异均较大,空间格局均较稳定. ②长三角地区碳补偿率呈下降趋势,碳生产力、能源利用效率和碳生态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区域间差异是长三角地区碳补偿率的主要来源. 碳补偿率与碳生态承载系数均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 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中南部地区,较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省. ③依据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和碳生态承载系数,将长三角地区各市分为低碳保持区、经济发展区、碳汇发展区和综合优化区4类,并针对每类市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区域低碳协调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38.
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衢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兴平  曹荣林 《四川环境》2004,23(4):24-27,36
本文以浙江省欠发达地区衢州市为例,对其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研究,指出其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衢州市域土地利用的分区管治提出构想,最后提出了建设衢州生态城市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9.
水稻对土壤中Cd的富集积累能力强,开展稻田土壤Cd污染与安全种植分区研究对于区域土地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重庆市某区22个镇同步采集稻田土壤-水稻样品300套,测定土壤pH、Cd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糙米Cd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生物富集系数和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土壤Cd污染状况;结合土壤和糙米Cd污染指数进行水稻安全种植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总体偏酸性,Cd全量为0.09~1.60 mg ·kg-1,超过风险筛选值的点位占35.0%;糙米Cd含量为0.002~0.808 mg ·kg-1,超过食品安全限量值的点位占13.7%.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糙米Cd含量与土壤Cd全量、有效态Cd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污染评价显示,稻田土壤呈现明显的Cd累积,部分土壤表现为轻-中度污染;糙米对土壤Cd的富集系数为0.004~1.72.研究区稻田土壤总体为安全或基本安全,低风险区在南部、西部和东部均有分布;中高风险区面积较小,主要分散在8个地区.  相似文献   
140.
高硒高镉区土地安全区划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锐  侯宛苓  李雨潼  余涛  陈娟 《环境科学》2019,40(12):5524-5530
湖北恩施地区土壤中硒资源非常丰富,但土壤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镉污染风险,为了科学地开发富硒资源,选择典型高硒高镉区恩施市沙地乡为研究对象,结合玉米镉硒吸收模型,提出土地安全区划方法.对比硒的健康效应对土地安全区划结果的影响发现,硒对镉的拮抗作用可以减少农耕区严格管控区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结合研究区各类农作物中镉硒的含量特征,建议优先保护区及安全利用区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结构调整区种植玉米与茶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