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565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02篇
综合类   1416篇
基础理论   233篇
污染及防治   156篇
评价与监测   31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甘肃陇南地区大气颗粒物中的水溶性阴、阳离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测定,同时对水溶性离子的组成特征、分布状况以及与酸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讨论了用有机滤膜采集空气中TSP后,样品经过蒸馏水浸泡,超声波震荡,微孔滤膜过滤、电渗析予处理等处理后,离子色地快速分析样品中的硫酸根、氯离子、氟离子及硝酸有的含量,依此计算出单位体积内上述各离子浓度水平,从而找出包头市区在采暖及非采暖季节大气TSP中硫酸根等阴离子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保产业》2004,(7):44-45
由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发、天津市环境保护局推荐的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适用于国内各级政府、环保管理、科研、监测部门。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通过测定和研究颗粒物排放源和环境空气受体中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确定对受体有贡献的源类,以及各源类对受体颗粒物化学组成成分谱的贡献值和分担率。二、技术关键颗粒物源样品的采集技术;共线性排放源类识别方法和解决共线性源类不能同时纳入模型计算的问题;CMB数据模型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效益分析通过源解析研究工作,定量给出各颗粒物排放源类对环境受体的贡献,并据此…  相似文献   
7.
如海 《绿叶》2013,(3):49-55
化石能源以及以化石燃料为驱动的生产生活模式正是当前雾霾问题的罪魁祸首。整个人类文明都建立在石炭纪储存的碳资源上,可是,人类为此正在面临气候变化、化石能源枯竭的问题,这足以毁灭整个人类文明,危及地球生态。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改变能源消费结构,逐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工业经济中的比例,最终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毫无疑问,太阳能光发电(光伏)是迄今最理想的能源生产形式。光伏产业能否迎来大发展,不仅关系着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将决定性地影响未来的环境形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类型已由SO2与PMIO混合型污染,逐步转变为以扬尘为主要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通过对我市市区空气质量状况、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成因分析,提出控制或削减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烟囱颗粒污染物连续监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烟囱颗粒物排放的实时监测装置。该装置基于光散射理论 ,使用一个半导体激光器件作为光源 ,用 4个光电元件分别测定入射光强、从测量区出射的光强及前向两个立体角的散射光能 ,使用一台微机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能够实时地给出烟囱排放源的排放浓度及粒径分布。  相似文献   
10.
太湖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比吸收光谱特性及其参数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太湖水体的野外采样,利用定量滤膜技术测量了水体中浮游植物色素的吸收系数(aph(λ))和非色素颗粒物的吸收系数(aNAP(λ)),进而推算比吸收系数.同时,对浮游植物色素和非色素颗粒物的比吸收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系数(ap*h)在蓝光440nm的变化范围为0.008~0.268m2·mg-1,在红光670nm的变化范围为0.004~0.098m·2mg-1;;通过K-Mean算法将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光谱分成3种具有不同光谱特征的类型,类别1、2和3占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1.0%、12.2%和26.8%,表明太湖水体中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光谱是以类别1为主;;色素包裹效应因子Qa*(675)在Chla浓度<50mg·m-3时,随Chla浓度的增大迅速减小,而在Chla浓度>50mg·m-3时,其减小的趋势趋于缓慢,Qa*(675)与Chla浓度呈现出较好的幂函数关系.非色素颗粒物的比吸收系数(aN*AP)在蓝光440nm处的变化范围为0.012×10-3~0.143×10-3m2·mg-1,利用此处的比吸收系数建立的非色素颗粒物比吸收光谱的参数化模型,光谱曲线斜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