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以醇酮模拟水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芬顿法和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其中包括H2O2加量、pH值、Fe2+加量、反应时间等。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得到较优的反应条件。在较优条件下,芬顿法使醇酮模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73.40%,B/C由原来的0.15提高至0.30;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使醇酮模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73.12%,B/C提高到0.36。两种处理方法较大的提高了醇酮模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深度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2.
批量平衡法研究芳香族酮类化合物在东北黑土中的吸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系列芳香族酮类化合物在东北黑土中的吸附,采用Fre-n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求得土壤吸附常数(kf),研究表明:12种芳香族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等温线有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形式,对化合物的土壤有机碳吸附常数(lgKoc)进行定量结构-性质(QSPR)分析,发现芳香族酮类化合物的土壤有机碳吸附常数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相关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吸附常数与分子极化率(a)有较好的相关性,这  相似文献   
83.
基于DEM的地形指数提取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文模拟中,地形指数ln(α/tan β) 作为反映地形信息的物理指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应用基于DEM的River Tools软件和GRIDATB程序,对红壤丘陵区地形起伏平缓的小流域进行地形指数的提取。 River Tools软件和GRIDATB程序分别使用目前常用的D8方法(单流向法)和多流向法。结果表明:与多流向法相比,D8方法的计算值较为离散,分布曲线较粗糙,平均值略高,方差和偏态系数也较大;但是,两种方法计算的ln(α/tan β) 的分布曲线大致相似。对于仅需要ln(α/tan β) 频率分布的水文模型(如TOPMODEL)来说,可以用单流向法取代多流向法来计算ln(α/tan β) 的频率分布。  相似文献   
84.
将海藻酸钠与纳米α-Fe2O3制成微球,用于吸附U(Ⅵ)。探讨了纳米α-Fe2O3含量、交联时间、pH值、投加量、浓度、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U(Ⅵ)的吸附过程影响显著,适宜pH值为3。U(Ⅵ)在微球上的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初始阶段(1.5 h)反应进行得很快,9 h时达到吸附平衡。当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时,其饱和吸附量为2.64mg/g。准二级动力方程很好地拟合了吸附动力学数据,且R2>0.99。吸附率与温度呈正相关,Lang-muir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固定化微球对U(Ⅵ)的吸附过程(R2>0.99),但Freundlich等温线效果更好。吸附反应中ΔG<0,ΔH>0且小于40 kJ/mol,ΔS>0,这表明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85.
Mechanical–biological treatments (MBTs) of urban waste are growing in popularity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Recent studies pointed out that their contribution in term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nd other air pollutants is not negligible. Compared to classical removal technologies, non-thermal plasmas (NTP) showed better performances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when applied to treat lowly concentrated streams. Therefore,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NTP to MBTs, 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reactor was applied to treat a mixture of air and methyl ethyl ketone (MEK), to simulate emissions from MBTs.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MEK was linearly dependent upon time, power and specific input energy. Only 2–4% of MEK was converted to carbon dioxide (CO2), the remaining carbon being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byproducts (methyl nitrate and 2,3-butanedione, especially).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pilot-scale reactors, acting on residence time, power, convective flow and catalysts will help finding a compromise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desired abatement and selectivity to CO2.  相似文献   
86.
实验选择2010年7月于雅安市白马泉风景区常绿阔叶林内采集PM2.5样本,并对样本进行甲醇提取、三甲硅醚衍生化及GC/MS分析,探讨研究区域内气溶胶中异戊二烯氧化产物、α-/β-蒎烯氧化产物、小分子羧酸(苹果酸、2-羟基戊二酸)的浓度与昼夜变化趋势,并结合大气污染气体(SO2、NOx、O3)和环境气候条件(风速、温度、湿度等)对其浓度的影响进行讨论.结果表明,24 h PM2.5样本中,2-甲基丁四醇、异丁烯三醇、2-甲基甘油酸的浓度分别为63.3、45.0、4.4 ng.m-3;降蒎酸、3-羟基戊二酸、3-羟基-1,2,3-丁三酸的浓度分别为4.1、5.0、5.3 ng.m-3.除降蒎酸外,此次研究的其他二次有机气溶胶组分均呈现昼高夜低.白马泉风景区聚集了较高浓度的天然源二次有机物与当地亚热带繁茂的植被、湿热气候、沟谷型地貌及大气污染状况等诸多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7.
苯并[α]芘对海洋微藻生长及细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苯并[α]芘(B[α]P)对3种海洋微藻生长和细胞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B[α]P对3种海洋微藻生长的抑制呈显著的时间-剂量效应,其96 h半数效应浓度依次为:湛江等鞭金藻17.00μg/L,塔溪堤等鞭金藻25.18μg/L,牟氏角毛藻83.06μg/L。高浓度B[α]P胁迫96 h后,3种海洋微藻细胞体积和细胞内容物颗粒均有增加,而藻细胞叶绿素含量却随着B[α]P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一研究说明,B[α]P对微藻细胞形态及光合能力均能造成明显影响,并可抑制藻细胞数量的增长。B[α]P对藻细胞的抑制作用存在种的差异性,相对来说,金藻类微藻对B[α]P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8.
89.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气中丙酮和丁酮的方法。废气中丙酮和丁酮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NNOWAX毛细管柱分离,直接进样分析,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其丙酮回收率为91.6%~103.5%,丁酮回收率为90.2%~104.3%,当采样体积为30L,丙酮和丁酮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01mg/m3。本方法前处理简便,分离度好干扰少,分析灵敏度高,有机试剂使用量少,满足环境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