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01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文论述了无损检测中γ射线探伤工作现场的特点及存在的辐射安全问题,从辐射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了γ射线现场探伤工作中辐射安全管理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2.
HCB与γ-HCH在辽河沉积物中的缺氧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全面认识多氯有机物在天然水沉积物中的转化行为,利用超声波发生仪萃取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仪(Ni63-ECD)定量分析,在缺氧条件下,测定了辽河沉积物中六氯苯(HCB)、γ-HCH的微生物降解速率.在单个培养体系中,测定出不外加有机碳源,外加葡萄糖和乙酸钠3种条件下HCB、γ-HCH的缺氧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动力学常数分别为HCB k(不外加有机碳源)=0.0014d-1, k(葡萄糖)= 0.0033d-1, k(乙酸钠)= 0.0052d-1;γ-HCH k(不外加有机碳源)=0.0454d-1, k(葡萄糖)=0.1143d-1, k(乙酸钠)=0.1451d-1.在2种氯代物混合培养体系中,HCB、γ-HCH的降解速率均有所下降.经GC-MS测定,三氯苯、二氯苯分别是HCB、γ-HCH的主要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83.
泉州市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福建省泉州市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方法和结果。调查结果表明 :(1)泉州市原野γ辐射剂量率为 72 .3~ 16 5 .1n Gy/ h,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为 111.5 n Gy/ h和 110 .9n Gy/ h,高于福建省的平均值 (分别为 92 .6 n Gy/ h和87.1n Gy/ h) ,是 UNSCEAR1982年报告中给出的世界陆地γ辐射剂量率按人口加权均值 (5 0 n Gy/ h)的 2 .2 2倍。(2 )泉州市道路γ辐射剂量率测值范围为 6 5 .8~ 14 9.5 n Gy/ h,均值 113.7n Gy/ h,略高于福建省均值 10 6 .4 n Gy/ h。 (3)泉州市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测值范围为 12 8.9~ 2 86 .3n Gy/ h,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分别为 190 .7n Gy/ h和 188.5 n Gy/h。不同建筑材料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花岗石房 >砖与混凝土房 >煤渣砖房 >砖木、土木房。(4)泉州市天然γ辐射、宇宙和线射天然贯穿辐射所致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 1.0 5 m Sv、0 .16 m Sv和1.2 1m Sv,全区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 0 .76× 10 4人· Sv,0 .12× 10 4人·Sv,0 .88× 10 4人· Sv。(5 )土壤中 2 2 6 Ra、2 32 Th、4 0 K含量均值分别为 71.3Bq/ kg、6 8.8Bq/ kg、6 8.8Bq/ kg、94 3.7Bq/ kg。(6 )地下水中2 2 6 Ra、U、Th、Rn浓度均值分别为 31.9m Bq/ L、0 .5  相似文献   
84.
为探讨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效能,测定双室MFCs的产电性能。实验以盐桥作为质子通道,构建并利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对土壤中铅(Pb2+)进行去除,铅(Pb2+)的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极板上铅(Pb)的富集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方法分析;阳极液中分离的细菌的系统分类学位置通过分离、纯化和16S rDNA测序以及创建系统树来解析。实验表明:MFCs运行10 d后,土壤中铅(Pb)的去除率高达64.40%,最大电压值为69.63 mV;从阳极液中分离出的细菌的系统分类学位置分析表明,2株细菌分别与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strain LH15(KM893074)和Pseudomonas sp.putida strain(MF996382)同源性最高,且均为100%,两菌株分别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为恶臭假单胞菌,并分别命名为SKD-GYT-1(LC479453)和SKD-GYT-2(LC479454),对其产电能力的分析仍有待探索。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能力较高,对于土壤中铅的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5.
针对矿业废弃地高背景值-历史矿业源相叠加区下土壤重金属Cd污染问题,以西南地区某历史硫磺矿业废弃地重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剖面土壤共30个样品,分析测试土壤样品中镉(Cd)、铬(Cr)、镍(Ni)、砷(As)和汞(Hg),利用电镜扫描-能谱分析(SEM-EDS)和重金属形态连续提取的BCR方法,分析不同土层厚度下Cd的赋存形式,运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对其进行有效性评价,以及对不同理化性质下Cd各形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5种重金属中Cd全量的富集系数最高,达4以上;通过形貌特征可以发现,样品中存在较多的次棱角状、棱角状颗粒,不同深度下的能谱特征显示结果相似,均含有Cd、Fe、S和As等元素,Cd元素是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对Cd进行潜在风险评价,RAC结果显示为中等风险及以下,RSP结果主要为重度污染;重金属全量是影响Cd各形态含量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其次pH、有机质和CEC,对垂直深度的土壤Cd赋存形态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Cd在剖面土壤的活性、迁移规律、生物毒性和赋存形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用HPGe-γ谱分析方法测定了阳江核电海域表层沉积物中238U、226Ra、210Pb、228Th、228Ra、40K、137Cs、134Cs、110mAg、58Co和60Co共11种核素的比活度,238U、226Ra、210Pb、228Th、228Ra、40K、137Cs等7种核素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分别为75.2~102.0、32.6~38.6、86.9~148、54.3~71.3、40.9~70.6、580~660和 < 0.16~3.82 Bq/kg干重,平均值分别为82.4±5.2、35.5±2.0、121.7±14、60.2±3.1、57.1±3.1、621±29和2.21±0.31 Bq/kg干重,134Cs、110mAg、58Co和60Co等4种核素的比活度均低于检测限。沉积物中226Ra/238U、210Pb/226Ra和228Th/228Ra比值的范围分别为0.35~0.48,2.63~4.17和0.96~1.36,平均值分别为0.43、3.43和1.06。结果显示,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210Pb相对于226Ra过剩,226Ra相对于238U亏损,而228Th与228Ra基本平衡;沉积物中γ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与粒度分布、离岸距离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随着核能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我国核电事业的大力发展,人们对环境辐射状况越来越关注。环境γ辐射剂量率监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就地监测手段,它具有不需要采样和获取数据简单快捷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和讨论γ剂量率仪在γ辐射剂量率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8.
成功制备催化剂Ru-WO_3/γ-Al_2O_3,用于液相氢解玉米芯提取油的实验研究。运用BET、H_2-TPD和SEM等进行表征,并对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探究。结果表明:3%Ru-4%WO_3/γ-Al_2O_3催化剂比表面积大,金属Ru分散均匀,助剂WO_3的引入有利于金属Ru的分散,同时有利于提高主产物环戊酮的选择性。优化反应条件,玉米芯提取油的转化率可达到83.42%,主产物环戊酮的选择性可达65.44%,表明此种催化剂适合玉米芯生物质资源转化。  相似文献   
89.
采用沉淀-微波热解法,以Fe SO4·7H2O为铁源制备环境友好的γ-Fe2O3催化剂,结合XRD(X射线衍射)、N2等温吸附-脱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的晶相、孔结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组成等进行表征,并考察其NH3-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性能,研究煅烧温度对γ-Fe2O3催化剂物性及NH3-SCR脱硝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00、350和450℃下煅烧制备的催化剂中生成的杂质α-Fe2O3对SCR反应不利,而400℃煅烧制备的γ-Fe2O3催化剂脱硝性能最优,NOx转化率最高可达95%以上,XRD结果表明其纯度高,并且在60~100 nm孔径区间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有利于SCR反应进行;随着煅烧温度升高,γ-Fe2O3催化剂表面晶格氧逐渐增加,颗粒形貌经历了片状颗粒(300、350℃)→球状颗粒(400℃)→针状颗粒(450℃)的变化过程,均匀的球状颗粒形貌及其表面丰富的晶格氧是400℃煅烧制得催化剂具备最优脱硝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
雨后数小时内近地表x-γ空气吸收剂量率数值将显著上升,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近地表x-γ空气吸收剂量率数值再次恢复为通常水平,为探明成因,通过大气氡分布理论得出氡子体沉降模型,利用该模型和γ场理论计算出近地表x-γ空气吸收剂量率数值上升区间,与近年杭州某辐射环境自动站x-γ空气吸收剂量率连续监测系统的实测历史数据比较,证明γ场理论和氡子体沉降模型对雨后短时间环境地表γ剂量率数值上升具有较好的理论解释和预测,并对辐射自动站选址和环境地表γ剂量率监测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