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5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4篇 |
废物处理 | 14篇 |
环保管理 | 324篇 |
综合类 | 1422篇 |
基础理论 | 134篇 |
污染及防治 | 30篇 |
评价与监测 | 37篇 |
社会与环境 | 227篇 |
灾害及防治 | 1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185篇 |
2013年 | 142篇 |
2012年 | 198篇 |
2011年 | 228篇 |
2010年 | 217篇 |
2009年 | 219篇 |
2008年 | 175篇 |
2007年 | 139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及其归因研究一直备受全球关注,现阶段研究多侧重于水文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针对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相互关系的研究不足。论文利用Mann-Kendall法、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探究长江源区1957—2012年水文气象要素趋势性、波动性和周期性变化规律,分析水文气象要素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的相关关系,通过研究水汽通量揭示大尺度环流因子对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长江源区气候暖干化,进入21世纪后,长江源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序列具有正长程相关性,长江源区气候未来会继续呈现暖湿化变化趋势。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都存在着1~5、10~24和25~45 a三种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规律。南亚季风是影响长江源区降水量和流量较为重要的大气环流因子,南亚季风驱动下的西南方向气流是长江源区主导气流和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132.
澳大利亚气候研究所星期一表示,如果澳大利亚政府拒绝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变气候条件并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话,电价可能从2020年起上涨75%。 相似文献
133.
134.
承德市御道口地区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组成部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支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2020年御道口地区的产水与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演变,并采用情景模拟法分析评估气候要素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产水量与水源涵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御道口地区平均产水深度与水源涵养深度分别为103.26,81.66 mm,产水量与水源涵养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空间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东北林、草地区域,低值区则主要集中于未利用地与西南部耕地区域;(2)各气候要素中,产水深度、水源涵养深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潜在蒸、散发量呈负相关关系;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的平均产水量贡献率最大(51.23%),林地的平均水源涵养量贡献率最大(50.77%);(3)1990—2020年,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变化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4.99%和5.01%,对水源涵养量变化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2.21%和7.79%,气候变化是御道口地区产水、水源涵养功能时空演变的主导因素,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36.
美丽中国愿景下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向联合国正式提交《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迈向碳中和的转型行动正在成为一场关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持续繁荣的系统性变革,如何更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政策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本文提出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使命下,我国有关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可以大致分解为达峰平台期、深度脱碳期、源汇中和期三个阶段。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及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系统观念,我国高质量、低排放发展应在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之前率先寻求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37.
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热点和主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通过保护、修复和可持续管理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碳汇,从而有效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高气候韧性,同时为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增益,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增效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协同推进的主要切入点,建议将NbS的核心理念融入气候政策制定—实施—成效评估全过程,强化科技、经济等政策参与联动,通过NbS在重点领域的应用提升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