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03篇
综合类   279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8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利用一种改进的定义汛期降水集中期的方法对重庆主城区近百余年汛期降水集中期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集中期的重心日、雨量及其与汛期降水总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百余年重庆主城区汛期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阶段变化显著。百余年来发生过两次突变,分别发生于1914年和1925年,分别突变为增加和减少趋势。3 a左右的周期为汛期降水的主要周期。6月为降水集中期重心日发生最多的月份,8月出现相对较少,4月上半月和10月均没有出现过。近百余年重庆主城区降水集中期雨量及其占汛期降水总量的比例表现为线性增加的趋势,它们的阶段性变化比较一致,尤其是21世纪以来近10 a显著偏多。集中期雨量与汛期降水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但是在某些特殊年份上也存在差异。15 d滑动统计方法划分的集中期雨量作为一种极端气候事件,具有较强描述灾害事件的能力,但其极端特殊性可能会表现在某些特殊年份或年际间的变化中,充分认识其规律,能为诊断和预测业务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2.
对三峡库区山地城市合流制污水特细砂、管道沉积物、本地土壤等进行矿物成分分析表明,污水中特细砂矿物成分以石英、方解石,长石类为主,并含有少量云母、赤铁矿和石膏等矿物;认为特细砂主要来自周边砂壤质地土壤、风化岩石和地表沉积物;山地城市合流制管网(污水常规收集方式),山涧、边沟和冲沟(污水特殊收集方式)是细砂迁移的途径;生活污水和雨水是细砂迁移的载体;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加速成土母质主要是侏罗系紫色砂质岩、泥岩和石灰岩风化,而山地、丘陵地貌特征和充沛的雨量强化合流雨污水冲刷作用,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因此,对于山地城市合流污水特细砂的治理,需要从合流制管网建设完善、水土流失防治、生活小区统一规划和污水处理厂除砂系统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33.
基于AHP和FSE的九华山风景区古树名木景观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九华山风景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为基础,从古树名木的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构建评判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FSE)对景区内古树名木景观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古树名木景观价值影响较大因素依次为姿态、传说趣闻、色彩、季相变化等。九华山风景区现有449株古树名木中,属于极高等级的古树名木有14株,占总数的3.12%;属于高等级的古树名木有84株,占总数的18.71%;而属于一般、差和很差等级的古树名木分别占总数的48.33%、27.39%和2.45%。古树名木景观价值高的树种为银杏、黄山松、桂花、浙江柿、黑壳楠、三角枫、香果树和红果山胡椒,而景点则有太白书堂、通慧寺和甘露寺。  相似文献   
334.
基于海洋经济发展进程的生态环境演化模型,建立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响应度模型定量分析2004至2014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海洋生态环境响应变化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构建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测算发现,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由2004年的0.135提升至2014年的0.850,表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海洋生态环境发展综合评价值先由2004年的0.647降至2012年的0.335,后又缓慢回升至2014年的0.374,表明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水平虽在2012至2014年间略有好转,但总体仍呈波动下降趋势。(2)通过构建海洋生态环境响应度模型进行测算发现,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响应指数由2004年的-0.073下降至2012年的-0.576,而后又增大至2014年的-0.297,表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演变产生了"胁迫"影响,总体呈现出由"弱胁迫"向"强胁迫"变化的态势,但胁迫程度在2012至2014年间有所缓和。(3)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与海洋生态环境响应指数的偏回归系数较高的3个自变量分别为海洋科技课题成果应用数量、海域利用效率、单位面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且海域利用效率的回归系数最高为0.749。表明海域利用效率是影响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响应演变的主要因素,此外,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海洋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等因素也对胁迫程度的减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35.
土地利用变化对洞庭湖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状况波动频繁,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可以为该区正在进行的生态重建提供依据。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 在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将洞庭湖区生态资产划分为7类,利用洞庭湖区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①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点,前10年湖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亏损,后10年生态价值回升并有所提高,表明湖区生态建设出现一定成效;②虽然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湖区生态系统价值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变化决定湖区生态系统总价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36.
三峡库区古夫河小流域氮磷排放特征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本文以三峡库区古夫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古夫河小流域出水口断面水质水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分析了流域出水口断面污染物氮磷输出浓度、排放负荷随降雨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形态组成.结果表明,古夫河小流域年度水流量为0.6×108m3,7~9月丰水期径流量占全年的63.9%,流域出口径流流量与年降雨量间存在极显著(P0.01)的线性相关关系.小流域总氮的年排放负荷为1 432 t·a-1,溶解态氮是氮的主要排放形态,各月份溶解态氮排放负荷占总氮比例的变化范围为55.4%~91.3%,7~9月丰水期总氮排放负荷达853 t·a-1,占全年的59.6%;硝态氮输出浓度与降雨量间存在显著(P0.05)线性相关关系,其他形态氮浓度与降雨量、泥沙量间线性相关关系均不显著.总磷的年排放负荷为563.1 t·a-1,颗粒态是磷的主要排放形态,各月份颗粒态磷排放负荷占总磷比例的变化范围为41.9%~79.5%,丰水期总磷的排放负荷占全年的71.2%,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粒态磷与降雨量和泥沙流失量之间均存在显著(P0.05)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37.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影响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通过对三峡库区15条次级河流TP、TN、Chla、高锰酸盐指数、SD和浮游植物的测定,分析了次级河流的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状况.结果表明,次级河流TN、TP、高锰酸盐指数、Chla含量和SD差异较大,SD范围为0.45~1.5 m,TN含量范围为0.65~4.27 mg·L-1,TP含量范围为0.011~0.432mg·L-1,高锰酸盐指数范围为0.657~5.37mg·L-1,Chla值范围为0.57~12.2mg·m-3.次级河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体中N含量丰富,部分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为P.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3条达到轻度富营养化,2条为贫营养,10条河流为中营养.次级河流藻类7门67属129种,种类数以硅藻、绿藻和蓝藻最多.浮游植物的群落类型以硅-绿藻型、硅-蓝藻型和蓝-绿藻型为主,种类和数量随水域不同而呈现差异,水体营养特征为浮游植物响应型.15条次级河流年排放TN、TP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3.14×105 t、1.76×104 t和2.74×105 t.三峡水库完工后,由于次级河流河口区水体流速减缓,富营养化趋势可能加重.  相似文献   
338.
煤矿和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煤矿的开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塌陷,使我国可利用土地面积进一步减少,严重影响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不对塌陷区进行复垦对我国经济能源等方面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339.
三峡库区不同地域类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三农”问题突出,要加快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实现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在分析三峡库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海拔高度地区提出了6种不同类型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探讨了6种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具体内容及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40.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出库水质评价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质问题关系着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与库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选取重庆朱沱断面和湖北南津关断面分别代表三峡库区长江干流的入出库断面,在对DO、COD_(Mn)和NH_3-N的年均、季均值统计基础上,运用基于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的TOPSIS法评价入出库水质,运用R/S法查明入出库水质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入出库水质在2004—2014年间均介于Ⅰ、Ⅱ类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其中,2004—2007年、2012—2014年均为Ⅰ类,2008年均为Ⅱ类,2009—2010年均在Ⅰ、Ⅱ类间变动,且均距Ⅰ类较近;入出库断面每年4个季度水质的相对贴近度均在Ⅰ、Ⅱ类间波动,但更偏近于Ⅰ类,这一趋势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最为显著,2005—2007、2009、2010和2013年整体上两断面水质在4个季度中存在着相反的变化趋势;年均入库水质变化明显呈现良好趋势,而出库水质变化趋势基本不变.入出库季均水质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入出库过去的水质变好趋势会延续到未来相同的时间序列里,但这种水质变好趋势在将来的变化中并不稳定,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三峡工程阶段性的蓄水对长江干流水质产生明显影响的认识,丰富人们对近年实施的环库生态治理工程成效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