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03篇
综合类   279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8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81.
乡村路网对三峡库区社区水平森林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路作为人为扰动介质被认为是短时空尺度森林景观演化或用途转换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体现为明显的“通道-阻隔”效应。论文以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为例,以3期遥感影像和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的缓冲叠加功能,基于路网动态变化角度,从类型、林龄、起源等主要森林结构方面分析路网变化对森林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道路数量先增加后减少,道路质量以等外公路和村级公路的改善为主。2)道路对森林景观干扰性明显。森林从类型、起源、林龄三方面在道路缓冲区内的破碎度均高于非缓冲区内的破碎度。1992—2002年及2002—2014年两个时期相比,前一时期其他灌木林、幼龄林以及萌生林大幅减少,基本表现为道路缓冲区内减少量大于非缓冲区内减少量。后一时期乔木林、中龄林以及萌生林有所增加,其他灌木林和成熟林轻微减少,其中,乔木林在道路缓冲区内增加量大于非缓冲区内增加量,中龄林及萌生林则表现为道路缓冲区内增加量弱于非缓冲区内增加量。3)道路影响域范围内,在无政策性干预条件下,道路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导致森林景观的退化,低级路段的消失则有助于森林景观的恢复。  相似文献   
82.
有机质对三峡库区消落区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峡库区丰都消落区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以及去除轻组有机质沉积物和沉积物矿物质对磷的吸附等温曲线,揭示了磷的赋存形态及释放与有机质的关系. 结果表明:消落区本底土壤较沉积物w(总磷),w(有机磷)及w(活性磷)更高,首次覆水时更具潜在释磷风险,夏季出露期有利于沉积物有机质和有机磷积累,沉积物有机质矿化分解对磷释放起促进作用,沉积物中w(有机质)与w(有机磷)呈显著正相关,与w(无机磷)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3.
提出建立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控系统的技术构思,构筑了“辽宁省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控系统”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的构架,阐述了推进此动态监控系统完善的研究方案与系统实施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84.
Abstract

Despite its strong advantages in resource,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 China's Northeast Industrial Area is also experiencing problems of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of ecological condition, etc., which prevent this area from achieving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source problem, the present paper proposed a strategy of circular economy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is are, discussed the theories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resource recycling, and finally concluded that improving resource productivity is at the core of circular economy.  相似文献   
85.
利用遥感技术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是一种新兴的、快速有效的方法.选取肥城矿区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与手工屏幕矢量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遥感信息提取,统计出肥城矿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河流长度.根据统计信息计算各类生态指数,对肥城矿区进行生态环境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肥城矿区生态环境等级为良,基本适合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区学生消费市场的调查分析,掌握武陵源风景区学生市场开发现状,对其所采取的学生市场开发策略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进一步开发学生市场的对策,为武陵源及其他风景区的学生市场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7.
Forecasting the temporal trend of a focal species, its range expansion or retraction, provides cruci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population viability. To this end, we require the accumulation of temporal records which is evidently time consuming. Progress in spatial data capturing has enabled rapid and accurate assessment of species distribution across large scales. Therefore, it would be appealing to infer the temporal trends of populations from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ir distribution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models from the fields of range dynamics, occupancy scaling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here I present a model for forecasting the population trend solely from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Numerical tests using cellular automata confirm a positive correlation, as inferred from the model, between the temporal change in species range sizes and the exponent of the power-law scaling pattern of occupancy. The model is thus recommended for rapid estimation of species range dynamics from a single snapshot of its current distribution. Further applications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ould provide a swift risk assessment, especially, for endangered and invasive species.  相似文献   
88.
将GIS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渝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首先,根据渝西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每个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然后运用GIS技术,根据每个评价单元的质量指数和分指数,自动生成渝西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等级图;在此基础上,对渝西地区生态环境整体及各不同侧面质量状况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渝西区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上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与自然环境状况的空间格局大体吻合,但局部地区有差异。表明自然条件对渝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起决定性作用,但社会经济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同样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决定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9.
粤港澳大湾区污染场地土壤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防范污染场地环境风险和保障人居环境安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工作内容之一.由于粤港澳在政治制度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珠三角9市内部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环境管理能力的差别,大湾区各地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模式有明显的差异,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城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特点,对加强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交流与合作,优化大湾区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述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广州、深圳、东莞、香港和澳门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监管对象、污染评估与整治程序等的特点,对其风险管控制度体系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针对土地规划、政策反馈、信息公开及联盟机制探索等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总体来看,香港及珠三角部分地市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且体现了一定的地方特点,但随着污染场地的进一步开发再利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目标将对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策略的安全性、精细化和时效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互相借鉴和充分学习,加强大湾区2区9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上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大湾区污染场地安全再利用与高效开发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0.
为实现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区域经济、社会和水资源的协调持续发展,查明区域水资源实物量,选取水资源生态极为脆弱的吕梁山连片贫困区的南部地区,基于2008—2017年的水资源数据,编制区域水资源实物量表,分析水资源实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吕梁山南部贫困区水资源实物存量在研究期内呈明显增加趋势,增长值(含重复计算量)高达6101×104m3,其中地表水实物存量期间增长最快,地下水实物存量期间增长较慢;第一产业用水增加明显,这与区域高耗水的经果林大面积推广种植有关。(2)居民生活用水增长明显,人均生活用水量增加较快,居民生活用水是当地水资源实物存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3)研究区各县水资源实物量空间分布差异大,县域间水资源平均存量最大相差3971.4 m3;单位面积平均水资源存量及单位面积平均水资源实际使用量均为隰县最多,吉县最少;隰县人均生活用水量最多,汾西县人均生活用水量最少。(4)实际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相关程度高,水资源的存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资源的实际使用量。研究结果对于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吕梁山连片贫困区早日实现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