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358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91.
蔡虹  李文军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8):1302-1309
论文基于四川省若尔盖牧区两个村落的田野调查,通过草地资源使用的效率和公平性指标,比较草场使用权全村共有和牧户私有这两种产权制度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牧区,草场使用权全村共有较牧户私有在资源使用的效率与公平性两个方面均能获得更好的表现。这是因为全村共有的使用权制度更契合当地的自然与社会实情,这包括草地资源时空差异大的自然条件、藏传佛教浸润下的文化氛围以及较强的社区自组织管理能力的社会背景。因此,建议我国在制定与推行草场使用权制度时,应考虑制度实施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背景因素,不能简单地在所有牧区强行推进一种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392.
林雪青  向伟  李志  张志强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2):1939-1946
为了分析黄土塬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中NO3--N迁移规律的影响,在陕西长武黄土塬区沿东西方向设置6个样地,每个样地内均选择耕地、由耕地转变来的果龄10 a和20 a左右的苹果园(下称耕地、10 a果园和20 a果园)3种土地利用方式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NO3--N迁移的影响,并初步评估其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 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NO3--N均出现累积现象,达到累积峰时的土层深度表现为果园>耕地,NO3--N最大累积量表现为20 a果园>10 a果园>耕地. 耕地、10 a果园和20 a果园土壤w(NO3--N)平均稳定深度分别为300、400和500 cm,平均稳定值分别为2.4、2.5和2.6 mg/kg. 地下水中ρ(NO3-)为15.3 mg/L,而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ρ(可移动态NO3-)分别为14.2、26.2和26.3 mg/L,可见,与耕地相比,果园土壤中NO3--N淋溶至地下水的风险更大. 但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土壤水分运动和地下水补给存在差异,各土地利用方式对地下水中NO3--N的贡献率尚需进一步量化.   相似文献   
393.
青藏铁路客城区段风沙特点及沙害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线哈(尔盖)-格(尔木)段位于青藏高原,横穿柴达木沙漠,集沙漠特征与高原气候于一体,不少地段曾因少害造成行车中断和机车掉道等事故,其中以客城最为突出,在以往相关研究的文献中,确定主风向是以风的频率为主。但在以防止沙子上道为主要目标的铁路防沙中,本文提出的以输沙量为依据所确定的主风向,能为防沙措施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在该段铁路防沙中,采用了竹片栅栏与碎石方格相结合的阻、固措施,其中碎石方格系在铁路防沙中首次使用。经过观测,证实阻沙措施降低了风速;固沙措施增加了地面的粗糙度,大大减少了输沙量,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该地采有碎石方格固沙既有使用奉命长,又有取材方便的优点,自防沙工程竣工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确保最该段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394.
通过在拉萨对不同尺寸的三种油池火试样分别进行试验,获取了柴油在相当于平原地区64%大气压力和氧浓度条件下不同工况下不同位置处羽流中心线温度的实时变化情况等原始数据,计算了不同尺寸油池火的热释放速率,分析了低氧低压环境下的羽流中心温升特点及原因,并将实验值与经典羽流模型Heskestad模型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传统羽流模型在高原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95.
The hilly area of Loess Plateau has some of the highest soil erosion rates in the world, and serious soil erosion causes great losses of plant nutrients. As the most common land use in Loess Plateau, slope farmland contributed most of the erosion soil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slope angle of farmland on phosphorus (P) loss in the hilly area of loess plateau. Farmland (FR), barrenland (BR), and four forest treantment (seabuckthorn+ poplar (SP), immature seabuckthorn (IS), mature seabuckthorn (MS), immature Chinese pine (ICP)) were the types of land use; 10, 15, 20, 25, 30 degrees were the slope angles of FR that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a larger proportion of P loss occurred in erosion soil fraction of FR, ICP, ICP, and the five slope treatments of FR; in SP, IS, and MS, P loss was primarily through runoff. FR produced more P loss than SP, IS, ICP, BR, and MS. 20∼30 degrees may be the slope ranges for P loss of FR; FR in this ranges would loss more P with soil erosion. SP, IS, and MS were reasonable land uses for their less runoff, soil loss, and P loss. Farmlands over 15 degrees should be abandoned or reforested for it would produce more runoff, soil loss, and P loss.  相似文献   
396.
系统研究建立高原典型城市拉萨市开放源(土壤风沙尘、道路扬尘、施工扬尘、采矿扬尘),移动源(机动车尾气尘),固定源(工业烟粉尘、生物质燃烧尘及餐饮油烟)共3类8种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污染源化学成分谱。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源以地壳类元素为主,自然背景特征明显;移动源源成分谱中元素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在PM_(2.5)、PM_(10)源谱中分别占60.15%、51.86%,有机碳含量也相对较高,均超过20%;固定源中,牛粪和松柏枝两类生物质燃烧污染源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分,工业烟粉尘中Ca远高于其他组分,在PM_(2.5)、PM_(10)源谱中分别占21.32%、21.21%。移动源、固定源源成分谱均显示出高原城市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397.
周侃  张健  樊杰  徐勇 《环境科学学报》2022,42(11):482-492
生活垃圾治理是青藏高原农牧区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厘清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地域分异与影响因素,可为农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以青海省4315个行政村为例,多尺度解析农牧区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覆盖率和服务人口比重,基于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的总体效应和分区效应估计,定量刻画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青海省农牧区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覆盖率低于全国及西部平均水平,呈现由青东河湟谷地农区向柴达木及环湖牧区和青南高原高寒牧区梯度递减;(2)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受海拔高程、地形地貌、垃圾转运距离等集中治理成本因素的多重影响,高海拔、山区地貌及远距离转运是农牧区生活垃圾集中治理失效的重要原因;(3)少数民族聚居、常住人口规模偏低、村域经济相对滞后的牧区仍是生活垃圾治理弱势区域,而脱贫政策支持和管理者受教育水平提升,亦会对改善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带来积极影响.建议结合集中治理成本和常住人口分布及产污特性,因地制宜实施“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Ⅰ)、“村收集-镇处理”乡镇集中治理(模式Ⅱ)及“村收集-村处理”牧区分散治理(模式Ⅲ)3类模式,采...  相似文献   
398.
Abstract: The Loess Plateau region in northwestern China has experienced severe water resource shortages due to the combined impacts of climate and land use changes and water resource exploitation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impacts of climatic variability on stream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12‐km2 watershed near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in northwestern China. Statistic analytical methods including Kendall’s trend test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detect trends in relationship between observed streamflow and climatic variables. Sensitivity analysis based on an evapotranspiration model was used to detect quantitative hydrologic sensitivity to climatic variability. We found that precipitation (P),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PET) and streamflow (Q)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over the study period between 1982 and 2003. Stepwise regress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all indicated that P was more influential than PET in affecting annual streamflow, but the similar relationship existed at the monthly scale. The sensitivity of streamflow response to variations of P and PET increased slightly with the increase in watershed dryness (PET/P) as well as the increase in runoff ratio (Q/P). 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future changes in climate, precipitation in particular, will significantly impact water resources in the Loess Plateau region an area that is already experiencing a decreasing trend in water yield.  相似文献   
399.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局地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兴文县是云贵高原北坡的典型石漠化区域,其多年降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区的气候变化。对兴文县1959~2007年全年和分季节降水量进行Morlet连续小波变换,结果表明:全年与分季节降水总体上均呈减少之势,并具有多尺度波动的特征,不同季节的多年降水具有各自的变化规律。春季和夏季降水量丰贫交替的周期较长(超过9 a),变化相对较缓;秋季、冬季和全年的降水丰贫更替周期较短(少于6 a),变化相对较快。目前兴文县处于降水相对较丰时期的后半程,未来几年将进入降水相对偏少的时期。降水的波动减少趋势,将会加剧该区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增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并最终促进石漠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0.
黄土高原沟壑区森林和草地小流域水文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森林小流域和自然草地小流域的水文效应,并利用实测资料和模型计算结果比较了两流域的水循环特点,结果发现在郁闭度相同的情况下,森林小流域较自然草地小流域有较小的径流量、较大的蒸散量和较低的3m土层平均含水量,也就是说森林的覆盖增强了水分小循环,削弱了水文大循环,并导致土壤含水量降低。同时也发现森林的上述水文效应仅当其郁闭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表现出来。通过比较两类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土壤水分环境条件和水分利用率,认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在大力发展林业时应以沟谷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