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33篇 |
免费 | 4264篇 |
国内免费 | 28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52篇 |
废物处理 | 382篇 |
环保管理 | 1133篇 |
综合类 | 9544篇 |
基础理论 | 2384篇 |
污染及防治 | 2189篇 |
评价与监测 | 329篇 |
社会与环境 | 212篇 |
灾害及防治 | 5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6篇 |
2024年 | 369篇 |
2023年 | 454篇 |
2022年 | 585篇 |
2021年 | 650篇 |
2020年 | 610篇 |
2019年 | 481篇 |
2018年 | 342篇 |
2017年 | 438篇 |
2016年 | 520篇 |
2015年 | 596篇 |
2014年 | 905篇 |
2013年 | 656篇 |
2012年 | 786篇 |
2011年 | 842篇 |
2010年 | 749篇 |
2009年 | 756篇 |
2008年 | 773篇 |
2007年 | 812篇 |
2006年 | 769篇 |
2005年 | 668篇 |
2004年 | 636篇 |
2003年 | 608篇 |
2002年 | 426篇 |
2001年 | 365篇 |
2000年 | 315篇 |
1999年 | 279篇 |
1998年 | 255篇 |
1997年 | 176篇 |
1996年 | 184篇 |
1995年 | 193篇 |
1994年 | 137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利用氢自养反硝化生物陶粒反应器处理硝酸盐废水,探讨了生物陶粒反应器中氢自养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实现过程.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硝氮负荷、进水pH值、温度、供氢量等因素对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和48 h时,反应器对硝酸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54%和97.47%.在水力停留时间为5~16 h时,NO-3-N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缩短而降低;进水NO-3-N浓度较低时,NO-3-N的降解速率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NO-3-N浓度大于110mg·L-1时,氢自养反硝化反应受到抑制;中偏碱性环境较酸性或碱性环境更利于反应器对硝酸盐的去除;反应器有较宽的温度适应范围,最适温度为25~30℃;当反应器供氢不足时,脱氮效果明显降低,表明了氢自养反硝化菌对氢气利用的专一性.在整个运行阶段,出水中亚硝酸氮浓度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12.
713.
利用Andersen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青岛市不同空气质量下的可培养生物气溶胶,分析了其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并利用Spearman’s相关性分析了可培养生物气溶胶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中的颗粒物质量浓度〔ρ(PM10)、ρ(PM2.5)〕、气体污染物质量浓度〔ρ(O3)、ρ(SO2)、ρ(NO2)〕和气象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可培养真菌和细菌气溶胶浓度范围分别为133~1 113和13~212 CFU/m3.真菌气溶胶浓度与ρ(SO2)、ρ(PM10)、ρ(PM2.5)均呈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细菌气溶胶浓度与ρ(NO2)、ρ(SO2)呈负相关,而与ρ(O3)、温度呈正相关.风速对可培养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影响较小.以AQI(空气质量指数)中ρ(PM10)为依据,将研究时间段空气质量划分为4个空气污染等级.在不同污染等级下,真菌气溶胶均呈对数正态分布,粒径主要分布于2.1~4.7 μm.低污染时细菌气溶胶呈偏态分布(粒径>4.7 μm),高污染时粒径分布发生改变.初步推断,随着空气污染等级的升高,可培养生物(真菌+细菌)气溶胶总浓度增加,但单位颗粒物上的浓度变化较稳定.ρ(PM10)是影响可培养生物气溶胶浓度及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14.
715.
716.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贵州黄壤持水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炭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能够影响土壤的持水性能,对植物生长和土壤中养分的保持有着重要意义。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又是表征土壤持水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压力膜法测定添加不同比例生物炭的黄壤水分特征曲线,并结合van Genuchten模型对实测结果进行拟合,推导水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0、5%、10%),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增加,凋萎含水量降低,土壤有效含水量增加。生物炭添加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增强水分的可利用性。同时,van Genuchten模型拟合结果同实测值高度相似,可以用作预测生物炭改良土壤的水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17.
辽东湾东部海域核电冷源取水区的风险生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年来在核电冷源取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因海洋生物聚集或暴发等原因,屡次堵塞冷源取水系统,造成取水水泵、发电机组甚至反应堆异常停止,给核电正常运行带来了较大风险。建立核电冷源取水区的风险生物目录,并有针对性地研究其监测、预警技术和防控对策,是核电冷源取水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通过2015年6~11月在红沿河核电取水区及其临近海域的调查,筛选出对冷源取水系统风险值为\"高\"的海洋生物主要有长石莼(缘管浒苔)(Ulva linza)、孔石莼(Ulva pertusa)、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沙蛰(Nemopilema nomurai)、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等。其中海月水母的风险分级基准为:大于或等于500 ind./(net.h)时风险为\"高\",为红色预警级别;大于300而小于500 ind./(net.h)时风险为\"中\",为黄色预警级别;大于100而小于300 ind./(net.h)时风险为\"低\",为蓝色预警级别。 相似文献
718.
719.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