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38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64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730篇
基础理论   137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专利资讯     
专利名称:一种以废旧塑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板材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废旧塑料生产的板材及其加工方法。本发明给出的板材所用原料按质量比为:废旧塑料20~50份,粉煤灰0.8~2份,轻质碳酸钙0.8-2份,木屑钆11份,塑料助剂0.4-1份。用上述原料配比加工板材的方法为:取废旧塑料、轻质碳酸钙、粉煤灰、木屑、塑料助剂待用;先将废旧塑料通过输送带机进入破碎机中粉碎,然后加入塑料助剂经一级挤出于170~200℃溶出;按比例混合的木屑、轻质碳酸钙和粉煤灰送入二级挤出机经口模出毛板型材。本发明与钢模或木模相比具有韧性好、不易开裂、耐水、防锈、质量轻、可锯割、可钉钉的优点,在生产过程中不用清洗。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为废旧塑料(垃圾塑料),主要来自垃圾处理场,其加工处理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372.
声明     
《中国环保产业》2008,(2):27-27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以上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373.
每天喝水喝茶,我们都离不开杯子。 但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忽略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你的水杯有没有杯盖?是否经常使用一次性纸杯? 别小看这些“小事”哦,让我们一起从生活中剔除那些看似微小却又不利于健康的习惯吧。  相似文献   
374.
编辑同志:2007年2月,我们单位一名职工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单位承担了治疗期间的费用。但在一次性赔偿等待遇上,单位一直未给予明确答复,该职工也一直不知道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相似文献   
375.
基于剩余污泥-废油脂碱性共发酵,考察聚乙烯微塑料对产短链脂肪酸(SCF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塑料对发酵液中的SCFA浓度影响明显,但对SCFA的组成影响较小。微塑料在低赋存水平下抑制产酸,高水平时反而促进。微塑料10个/(g TS)时产酸量最低,SCFA浓度较对照低245.6 mg COD/L。微塑料200个/(g TS)时产酸量最高,最大SCFA浓度和酸产率较对照分别提升了24.7%和37.13 mg COD/(g VS)。微塑料高含量时多糖和蛋白质的水解酸化减弱,废油脂水解产物LCFA的降解得到加强。进一步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微塑料改变了发酵体系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高含量时反应器中存在较多氢自养反硝化菌(Pseudomonas,Alcaligene)代谢消耗发酵体系中的氢气,改善了LCFA的降解状况,提高了共发酵体系SCFA尤其是乙酸的积累。  相似文献   
376.
为了对比不同来源污水中微塑料的赋存分布及特征差异,文章选取哈尔滨市2个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微塑料平均浓度的总去除率分别为86.73%和74.84%,可以看出工业废水的总去除率远远高于生活污水的去除率;(2)工业废水中微塑料的平均浓度为353.26个/L,生活污水中微塑料的平均浓度为290.87个/L,由此结果可得出工业废水进水中微塑料平均浓度含量比生活污水高(为1.21倍);(3)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微塑料的主要形态分别以微珠状(60.24%)和纤维状(48.26%)为主,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中微塑料类型均以聚丙烯、聚乙烯为主。该文初步对比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微塑料在浓度、颜色、形态和主要成分上的差异,为后续研究水环境中微塑料溯源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7.
该研究以32μm粒径聚乙烯颗粒模拟微塑料污染环境,探究其对典型淡水水体初级消费者大型溞摄食行为的影响。首先确认了其对大型溞存在急性毒性,24 h急性毒性LC50当量浓度为309.6 mg/L,证明在自然水体中微塑料污染的峰值暴露可能对浮游动物产生较严重的影响。然后进行了大型溞摄食实验和摄食恢复实验,在实验观测的染毒范围内,大型溞表现出了明显的摄食抑制。3 d蚤龄的较10 d蚤龄更为敏感,3 d蚤龄的8 h摄食抑制的EC50当量浓度为97.0 mg/L。恢复实验显示,微塑料染毒后,大型溞如脱离污染环境,其摄食抑制将逐渐减轻,2 h后即达到恢复稳定,但高浓度染毒组的大型溞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78.
城市河流是微塑料的主要接纳者与传输者.探明城市河流微塑料污染状况及其环境风险,可为进一步控制微塑料污染提供依据.以黄河支流汜水河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汜水河(荥阳段)9个排污口的污水样品,通过显微镜对微塑料尺寸、形状及颜色等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发现微塑料在排污口水体中多以透明状的纤维和碎片形式存在,且500 μm以下占比较高;进一步采用激光红外成像仪对微塑料种类进行鉴定,发现PET和PE聚合物是主要的微塑料种类,且二者显著相关,表明它们在来源上有相似性.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微塑料种类是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有PVC检出的6个排污口水体环境风险值较高,而污染负荷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整个研究区段处于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379.
微塑料污染对水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危害大,为探究微塑料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赋存特征,选择长江一级支流玛瑙河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采样、显微镜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等,对玛瑙河表层水体、沉积物、河岸带土壤和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形状、颜色和组成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玛瑙河表层水体的微塑料平均丰度为(5.9±0.26)n·L-1;上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1.35±0.1)n·g-1,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93±0.12)n·g-1;近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68±0.16)n·g-1,远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69±0.14)n·g-1;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为(2.06±0.25)n·g-1.分析发现,上层沉积物和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呈正相关;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分别与上、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呈正相关;近、远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具有相关性.各环境介质和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粒径大多<0.1mm,主要形态为纤维状和碎片状,颜色以蓝色和黑色为主,成分主要是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研究发现,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农用塑料薄膜的破碎和分解.通过多环境介质调查和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的分析,探明了大型底栖动物体内微塑料的累积效应,可为全面了解微塑料潜在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0.
练建军  谢诗婷  吴培  孟冠华  陈波 《环境科学》2024,45(4):2195-2202
以自然环境广泛存在的聚苯乙烯微塑料和丝光沸石为吸附剂,通过序批式吸附实验对比研究了微塑料和沸石两种单一体系,以及沸石和微塑料共存的复合体系下吸附剂分别对氨氮吸附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3种体系下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单一和复合体系下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是吸热熵增过程,而微塑料吸附氨氮是放热和熵减的过程;沸石(74.85%)和复合体系吸附剂(82.68%)对氨氮的去除率在pH=6时均达最大值,而微塑料吸附氨氮随pH的提高而逐渐增大;腐殖酸对沸石吸附氨氮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率从60.29%降低至17.35%,而对微塑料的吸附作用影响较小.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沸石主要通过氢键和静电引力吸附氨氮,而微塑料通过影响沸石表面O—H和Si/Al—O基团改变了其对氨氮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