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3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1459篇
安全科学   608篇
废物处理   203篇
环保管理   183篇
综合类   2717篇
基础理论   480篇
污染及防治   768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18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松毛虫遗传多样性研究中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松毛虫为材料,对T4 DNA连接酶不同用量、预扩增中的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以及选择性扩增巾的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Mg2~(2+) 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和Taq酶浓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建立了适合松毛虫的AFLP反应体系.用优化的AFLP反应体系,以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为材料筛选引物,从81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图9参17  相似文献   
992.
填埋场产气规律的模型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填埋产气率预测对于评估填埋场能源气体产生潜力,确定填埋气体利用方式极为关键. 通过对南京水阁垃圾填埋场的现场取样、抽气试验及工程运行等数据的分析,讨论了对于填埋气体产生的两步一级反应耦合模型的求解方法;建立了基于有机物分解数据和现场抽气试验数据的2类求解途径,并对各自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最大产气率、最大产气率发生时间和最大产气率发生时已产气量的解析解,其中最大产气率与反应速率常数(K)和总产气量(L0)有关,最大产气率发生时间仅与K有关,而最大产气率发生时的已产气量占总产气量的比率为常数,与反应介质、反应条件等均无关. 结果表明,填埋气体两步一级反应耦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993.
波尔多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构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初步探讨波尔多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作用机理及变化规律,采用人工模拟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波尔多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特征及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波尔多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呈现低浓度激活、高浓度抑制作用.不同配制方式波尔多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效应顺序为多倍量式>倍量式>半量式>等量式.浓度为200mg·kg-1左右的等量式波尔多液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最小.2)24h培养时间下,随波尔多液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统计分析表明,Km和Vmax均与波尔多液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过氧化氢酶Km值可表征波尔多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程度,其作用机理为反竞争性抑制类型.3)波尔多液对离体过氧化氢酶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Cu(Ⅱ)和离体过氧化氢酶的结合常数K及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69.1831mol·L-1和0.6878.  相似文献   
994.
液/固相单一离子吸附体系的动力学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种液/固相单一离子吸附体系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速率不仅随时间变化,也与起始离子浓度(C0)和吸附剂浓度(W0)有关;Lagergren准二级方程在给定的起始离子浓度及吸附剂浓度下具有很高的模拟精确度,但其参数随起始离子浓度和吸附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且无法确定其间的函数关系;结合四组分离子吸附模型,提出了新的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新方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确度,其参数与C0和W0具有相对稳定的函数关系,可作为液/同相单一离子吸附体系中给定C0,W0条件下吸附动力学过程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95.
粉煤灰合成NaA型沸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单一沸石矿物种的NaA型沸石,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NaA型沸石对水溶液中Cu(ΙΙ)、Cr(Ⅵ)和Zn(ΙΙ)离子的吸附特性,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和pH值条件下,NaA型沸石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静态饱和吸附量(Qm)分别为82.30,65.96,47.78mg/g;3种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存在方式和大小是影响它们吸附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动边界模型推算表明:NaA型沸石对Cu(ΙΙ)和Zn(ΙΙ)离子的吸附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为液膜扩散,对Cr(Ⅵ)离子的吸附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为颗粒扩散,3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方程.  相似文献   
996.
多株功能菌的混合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行研制的功能菌为对象,通过菌体生长曲线与基质消耗曲线的比较与分析,研究不同菌混合培养时各菌的生长与单一培养时的差异.结果显示,功能菌FPN、FErn、FCB和F10单一培养时,菌体生长过程服从修定的Logistic方程,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248 h-1、0.207 h-1、0.196 h-1和0.348 h-1;当FPN和FEm为一组、F10和FCB为一组进行两株菌混合培养时,由分离培养基计数得到的各种菌的生长曲线与对应的该菌单一培养时的生长曲线无显著差异,各组的基质消耗曲线与各自对应的菌单一培养时的消耗曲线之和无显著差异;当FPN、FEm、FCB、F10这4株菌混合培养时,混合菌体的生长曲线与单一培养时的菌体生长曲线之和无显著差异,碳源消耗曲线与各菌单一培养时的碳源消耗曲线之和无显著差异.图6表3参21  相似文献   
997.
二氧化锰氧化降解双酚A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室内实验方法,在25℃室温下,以二氧化锰为氧化剂,研究了pH4.12的水溶液中双酚A降解的反应动力学,并讨论了反应溶液的pH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动力学研究采用了批处理实验方法和螺旋盖反应瓶.振荡器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无二氧化锰的条件下,双酚A的浓度在1周内检测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双酚A对二氧化锰的氧化作用具有较强的反应感受性.pH一定的条件下,当二氧化锰相对过量时,在1小时之内,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双酚A降解速率随其自身及二氧化锰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双酚A的降解速率变慢.反应遵循的不是简单的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而是复合的反应动力学.此外,随着溶液pH值由3.5升高至6.6,双酚A的降解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98.
不同种植制度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和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质量与土壤的生物学性质密切相关,种植制度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对土壤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黑龙江853农场不同种植制度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种植制度对土壤理化性质,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和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农作物轮作有利于提高土壤全碳含量,而大豆连作和玉米-大豆轮作使土壤有效氮和全氮含量提高,大豆连作土壤pH显著低于其它作物连作及轮作处理,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2种轮作体系均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催化能力,且催化能力的提高源于酶的Km降低(即酶-底物亲合力提高);玉米-小麦-大豆轮作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及催化能力,其催化能力的提高由2个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共同决定,禾本科作物连作土壤动力学参数与豆科作物种植(大豆连作及与禾本科轮作)具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合理的轮作方式是提高土壤生物学活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以β-环糊精(β-CD)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的β-CD微球对对苯二酚单甲基醚( HQMME)的静态吸附行为,分析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β-CD微球对HQMME的吸附过程同时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McKay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β-CD微球对HQMME的吸附等温线可同时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描述;在不同温度下,β-CD微球吸附HQMME的吸附焓变、吸附熵变、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变均为负值,说明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反应失控型火灾爆炸事故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郑华 《火灾科学》2001,10(3):164-166
介绍了一种预测反庆失控灾害的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容器的时间常数,预测能够引起反应失控的最低环境温度,发生反应失控时的危险温度,以及达到最大反应速度反需的时间,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