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气个色谱法测定沉积物中丁基锡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福正  昝军 《环境科学》1994,15(1):85-87
比较了几种用于沉积物中丁基锡化合物的FPD-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其中适于沉积物的方法是在冰醋酸中,以苯-己烷(2:1)混合溶液提取沉积物中丁基锡化物,然后用NaBH4将其转变为挥发性的氢化丁基锡,用带有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本法测定丁基锡化物的最低出限为4-10ng/g土。  相似文献   
22.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近岸海洋生物体有机锡污染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南极地区已发现丁基锡污染,但有关苯基锡污染及有机锡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等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自2014年12月—2015年1月从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周边采集了20种海洋生物共32个混合样品(即由多个同种生物个体混合而成),经甲醇/醋酸提取、四乙基硼化钠衍生和弗洛里硅土柱净化等过程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一丁基锡(MBT)、二丁基锡(DBT)、三丁基锡(TBT)、二苯基锡(DPhT)和三苯基锡(TPhT)进行测定,并讨论了不同有机锡化合物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特征.结果表明:海藻、无脊椎动物、鱼类、海豹、鸟类中有机锡含量分别为n.d.~19.5、8.6~11.0、10.8、4.2~12.9、21.6~27.0 ng·g~(-1)(以Sn计,若未注明均以干重计),生物样品中TBT、DBT、TPhT、DPhT均有检出,而MBT均未检出;大型海藻对TBT、DBT有一定富集能力,且TBT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随营养级生物放大效应;TBT和TPhT在食物链顶端含量最高,同时发现高营养级的生物具有排出部分有机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3.
采用戊基化格式衍生法,GC-FPD分析了厦门港周边海域9个小岛屿分布的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体内3种丁基锡化合物(butyltins)和3种苯基锡化合物(phenyltins)的存在形态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丁基锡化合物总浓度(ΣBTs)为0.3~70.6ng.g-1,平均值为28.8ng.g-1,以一丁基锡化合物(MBT)为主.苯基锡化合物总浓度(ΣPhTs)为nd~18.8ng.g-1,平均值为7.9ng.g-1,以三苯基锡化合物为主.厦门港周边海域以丁基锡化合物为主要污染物,占到总有机锡化合物(ΣOTs)的74.3%~96.8%.疣荔枝螺体内(ΣBTs)和(ΣPhTs)呈现从厦门港内到港外逐渐降低的趋势.疣荔枝螺体内TBT和TPhT的浓度显示良好的相关关系(R2=0.7109,p0.01),说明TPhT和TBT来源趋同,即来源于船舶防污涂料,或水产养殖污染源.与我国东南沿海港口相比,厦门海域疣荔枝螺体内丁基锡化合物的污染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但比2002年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24.
以雄性奥利亚罗非鱼为试验材料,分别以0、1、3、5和10μg·L-1氯化三丁基锡(TBTCl)通过接触染毒的方式,研究TBTCl对鱼类精巢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凋亡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染毒时间下,除染毒时间为24和48h,染毒浓度为1μg·L-1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细胞凋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以外,其余情况下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各相邻2个浓度处理组之间,3μg·L-1处理组和5μg·L-1处理组之间细胞凋亡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随着TBTCl浓度的升高,罗非鱼精巢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剂量-效应关系显著.精巢细胞Ca2+-ATP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染毒时间下,除在染毒时间为24和96 h时,染毒浓度为1μg·L-1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外,其余情况下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在同一染毒时间下,各处理组之间,除染毒时间为24 h时,染毒浓度1μg·L-1处理组和3 μg·L-1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外,其余情况下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Ca2+-ATP酶活性逐渐升高,并且剂量一效应关系显著(P<0.05或P<0.01).奥利亚罗非鱼精巢细胞凋亡率与精巢Ca2+-ATP酶活性间具有一定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25.
用贻贝和牡蛎作为生物指示物研究渤海近岸水体中丁基锡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丁基锡检出率达100%.总丁基锡浓度在23.4ng Sn·g-1至 162.4ng Sn·g-1 范围内,平均浓度为64.8ng Sn·g-1.在丁基锡化合物中三丁基锡为主要的污染物,表明我国继续使用含有三丁基锡的船舶防污涂料.贻贝和牡蛎对丁基锡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富集能力.海产品中丁基锡的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存在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水中丁基锡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克欧  钟灵 《环境化学》1994,13(6):550-554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定水中痕量三丁基锡和二丁基锡化合物的方法。二氯甲烷萃取和硼氢化钠氢化同时进行,用OV-101色谱柱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方法最低检测浓度,三丁基锡为0.1ppb,二丁基锡为0.4ppb。测得青岛、上海和大连港口海水中有三丁基锡化合物存在。  相似文献   
27.
三丁基锡在河口微宇宙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建立了实验室河口微宇宙研究三丁基锡(TBT)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行为。结果表明,进入水体的TBT将在表面微层(SM)、水体、底泥、藻等构成的悬浮物及鱼之间分配。经一定时间后该体系达稳态,此时鱼体富集大量TBT;藻等构成的悬浮物对TBT有显著吸附;底泥也是TBT归趋的重要场所;而在SM中TBT存在一定富集。同时,在各介质中TBT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解,在生物体和SM中其降解较快,而在底泥中降解较慢,降解的主要产物为二丁基锡(DBT)。  相似文献   
28.
将牡蛎消化腺分别暴露在1000 ng·L-1和100 ng·L-1 TBT水溶液中4周,然后将染毒的牡蛎消化腺分别投喂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经过45 d的暴露和30 d的净化,我们发现雌雄疣荔枝螺的消化和生殖系统能较快地吸收TBT(吸收速率ku=0.004-0.022·d-1),并且其代谢(生物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