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21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81.
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对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回水区表层沉积物、消落带土壤不同形态P进行了分级测定,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以及各形态磷与样品理化性质如有机质、主要氧化物组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总磷含量在483.4~848.4 mg/kg之间,平均为569.0 mg/kg,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相比,大宁河回水区表层沉积物TP含量处于中下游水平,而消落带土壤中总磷含量在488.9~1 487.7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813.3 mg/kg,远远高于沉积物样品总磷含量,显示了人类活动对消落带土壤P含量的影响.各种形态P在河流沉积物与岸边消落带土壤中分布特点不同: ① 河流沉积物中IP/TP(平均值55.7%)略高于消落带土壤(平均值49.4%);② 河流沉积物中IP以Ca-P为主(平均比例为83.5%), Fe/Al-P占IP比例仅为15%;消落带土壤Ca-P占IP平均比例为73.9%, 而Fe/Al-P占IP比例上升至22%;③ 河流沉积物中活性磷组分(OP+Fe/Al-P)平均含量为261.8 mg/kg,在TP中所占比例平均值为49%,而消落带土壤活性磷组分(OP+Fe/Al-P)平均含量为405.7 mg/kg,在TP中所占比例平均达到54%.消落带土壤中活性磷组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成为水体的二次污染源,因此消落带土壤P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2.
三峡小江回水区磷素赋存形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方芳  李哲  田光  郭劲松  张超 《环境科学》2009,30(12):3488-3493
磷被普遍认为是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但河道型的三峡水库支流回水区在变化的水动力条件下磷的季节变化有其独特性.对2007年3月~2008年3月三峡小江回水区磷素的跟踪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期间小江回水区总磷(TP)平均浓度为(61.7±2.7)μg·L~(-1),虽然各采样断面磷浓度差异不大,但其季节变化明显,大体上冬季最高、夏季较高、春季次之、秋季较低.颗粒态磷占TP平均浓度的54.05%,是TP的主要组成部分.结合同期对叶绿素a、悬浮无机颗粒物、悬浮有机颗粒物、河口流量、河口水位等主要环境变量的跟踪观测结果发现,颗粒态磷以吸附于泥沙颗粒表面或同矿质相结合的无机形态为主,并在降雨、径流的作用下进入水体使水中TP含量增加,该现象在低水位运行状态下更加明显.而在高水位运行条件下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使磷素赋存形态向溶解态形式转变.小江回水区藻类生长对溶解性磷酸盐的生物利用过程十分明显,溶解性磷酸盐浓度同叶绿素a显著负相关.TP亦同叶绿素a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降雨、径流强度的加大及水位的降低虽然带来丰富的营养物,但亦使河道型的回水区水体更新周期缩短;而悬浮颗粒浓度升高导致的水体光学透射性能的下降以及洪水脉冲带来的不稳定的生长环境却阻碍了浮游植物的进一步生长和繁盛,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是小江回水区TP-Chla负相关的原因.  相似文献   
83.
三峡库区顺坡向缓倾角滑坡灾害频发,万州塘角1号滑坡具有该种滑坡的典型特征。在对该滑坡详细调查研究、GPS观测及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钻探工程,探井开挖及大型现场剪切试验对该滑坡的滑带特征及力学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表现为持续蠕滑,前缘比中部和后缘变形要大,其方向为NNW向,滑带埋深在10~21m,滑面呈波状起伏。探井揭露滑体中碎块石排布具有定向性和分段性特点,该滑坡存在多层次级滑动,认为在5.0~8.0m范围内存在一规模较大连续性较差的次级滑动带,受主滑带控制。滑坡各区的力学强度表现为不均一性,在滑坡前缘滑带土剪切强度比中部大,这主要是因为在中部地下水相比前缘要丰富,加上滑带土主要为粘土矿物,遇水膨胀软化致使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84.
三峡水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占有全国17%以上的宝贵优质水资源。如果我们能够保护好三峡水库的生态环境,治理好三峡水库的水环境。将三峡水库建成全国人民饮用水的天然宝库,会极大地缓解我国未来面临的饮水危机,保障全国人民的饮水安全,从而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必将为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5.
三峡水库高岚河2008年夏季蓝藻水华暴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6~7月,三峡水库香溪河支流高岚河暴发严重的蓝藻水华。根据实际监测的数据,对6月19日~7月30日高岚河的营养盐、水文水动力、气象等因子进行分析,研究高岚河夏季蓝藻水华暴发过程及消退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高岚河连续暴发两次蓝藻水华,6月20日和7月7日表层叶绿素a浓度分别达到1 267.2 mg/m~3和120.0 mg/m~3。营养盐TN、TP平均值分别为2.96 mg/L和0.09 mg/L,远超过富营养化暴发的阈值。适合蓝藻生长的气温和水温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7~33℃和24.8~29.1℃;水下光强为0.1~51 300lx。相关分析表明,第一次水华消退期,叶绿素a与总氮、总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P=0.002)和0.845(P=0.001),第二次水华消退期,叶绿素a与流速的相关系数为-0.692(P=0.006)。水华暴发后期,降雨较为频繁,来流量增大,同时水体流速增大,并且绝大部分表现为流出高岚河,这可能是导致水华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6.
三峡库区消落带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如何对消落带进行开发利用,但不同的消落带利用(保护)模式显著影响消落带系统健康状态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并在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消落带系统健康评价的原则,筛选并建立了消落带宏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出三大类指标,即消落带生态特征指标、功能整合性指标和外部环境指标,在三大类指标内又分别分出各自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亚指标。以开县消落带为例,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开县消落带的健康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87.
本文就三峡水电工程库区及其上游水环境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及长寿命的裂变核素~(137)Cs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对于样品数目较多的河底泥和河水,主要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频数分布,用各种分布函数进行了拟合,获得频数分布的规律,并由这些频数分布函数求得各种核素的平均浓度。其它环境介质  相似文献   
88.
开拓跨世纪的三峡旅游客源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国家旅游局对三峡旅游市场的统计资料分析 ,研究了三峡骤热骤冷的旅游局面形成的原因 ,提出了重新复苏三峡旅游热点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三峡水库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借鉴水文分割法的原理,在基流分割的基础上,建立了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公式. 基于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提出了污染类型判定和数据补插原则. 以2004和2005年的水文水质数据为基础,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 并采用相关系数法作为对比,对该方法在应用中可能导致的结构性偏差予以探讨. 结果表明,2004年嘉陵江、长江干流、乌江三江入库CODMn,总氮和总磷的污染负荷(以包含溶解态和颗粒态成分的总物质通量表示)分别为168.96×104,70.30×104和10.95×104 t;2005年分别为228.24×104,66.64×104和14.24×104 t;在总量组成中,面源是三江入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占总入库负荷的60%~80%;在空间分布上,长江干流对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占绝对优势,嘉陵江、乌江的面源污染总贡献率仅占13.4%~39.4%;在营养物负荷组成方面,氮对水体的影响以溶解态氮作用为主,磷对水体的影响以颗粒态磷作用为主. 水文分割法的改进值得进一步关注,但在尚未出现十分科学、合理的改进算法时,该方法仍不失为面源负荷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0.
三峡库区流域藻类生长与营养盐吸收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根据三峡库区流域的实测数据和描述富营养污染流域中水华暴发强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模型中的控制函数,研究了缓流态水体环境中藻类生长的内在机制,并以长江三峡流域优势藻类,即绿藻的生长为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藻类生长对N、P的吸收与水体中N、P浓度之间存在的强相互作用;藻类对营养物的吸收率ωi与水体中营养物浓度cx的比值(ωi/cx)不仅反映出三峡水域中藻类浓度对藻类吸收营养物程度的影响,而且在藻类生长与吸收各种营养成分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