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28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561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74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分析苯系物(BTEXs)联合暴露后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管足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Illumina Hi SeqTM2000测序技术,对1.0 mg·L~(-1)苯系物(B)联合暴露12 h后和对照组(C)的仿刺参管足组织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经Trinity软件进行de novo组装,获得了145 675条unigenes。利用公共数据库进行同源比对,共注释了35 330条unigenes。对比分析苯系物联合暴露组和对照组的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了2 41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Log2Fold changes|≥1且FDR≤0.001),其中,上调表达和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1 049和1 369个。GOseq分析结果显示,158个DEGs显著富集在149个GO terms中,包括103个生物学过程、17个细胞组分和29个分子功能(P0.05);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994个差异基因映射到268条代谢通路,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生理过程与其他生物的同源基因参与的信号传导、癌症、外源性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代谢等过程相类似。上述结果为在转录组水平筛选苯系物的生物标志物,解析苯系物对仿刺参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2.
三峡水库建成以来,水生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水库浮游微生物在关键生源要素循环中发挥关键驱动作用。为了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水体浮游微生物的功能及多样性,于2015年5月对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段(北碚、朱沱、木洞)表层水环境总DNA样本进行了提取。调查水域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总氮(total nitrogen,TN)已分别达到IV、V类水标准,水体污染主要是由TN,TP造成的,各调查水域均处于中营养至重富营养状态。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在Illumina HiSeq 4000平台上对总的浮游微生物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重庆主城段水环境浮游微生物的物种以及功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朱沱和木洞点位水体优势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北碚点位水体优势门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在属水平上,颤藻属(Oscillatoria)和微鞘藻属(Microcoleus)只出现在北碚点位的嘉陵江表层水体,其余两处几乎没有。在对3组样本一共99 472条基因进行通路分析时,有54 340条有功能注释结果。由直系同源聚类(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COG)注释结果得知,浮游微生物物种基因的主要功能为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合成、氨基酸转运和代谢。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水温(T)、总碳(total carbon,TC)、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是影响三峡库区重庆段浮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93.
针对银川东换流站在直流升功率操作过程中,SC并联电容器组自动投入后不平衡保护动作跳闸的问题,深入分析不平衡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及其跳闸原因,提出了对选相分合闸装置的改进措施,使其能够通过检测开关电流通断瞬间来自适应地调整断路器预期操作时间,从而减小或消除投切过程中所产生的涌流和瞬态过电压,保护高压电气设备不受损坏。  相似文献   
994.
新场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地层水产出问题日益凸显,处理后达到外排标准的成本高。文章从气藏地质特征、采出水水质分析、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分析、回注层储集能力等方面研究了新场气田须五段产出地层水回注的可行性,并在室内开展了回注水对储层岩心的伤害试验。结果表明:须五段巨厚的泥页岩砂岩互层及层内水平缝发育特征,有着较大的储水能力;采出水成分复杂,但经预处理后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好;对岩心的伤害小,回注后储层渗透率仅下降1.23%;储层中的砂岩层具有中等偏强水敏、弱碱敏特征,泥页岩层具有中等偏弱水敏、弱碱敏特征。  相似文献   
995.
浅谈作业队班组安全动态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组是作业施工现场的最基本单位,是抓安全生产工作的"落脚点",班组中的每一个人及物、各种活动均直接关系着企业安全工作的好坏.抓好班组的安全管理是作业队生产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为此,我们在HSE管理"一切事故都可以通过管理去预防"的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班组管理的方法,进行了"作业队班组安全动态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996.
三峡库区土壤中硒、碘、氟分布特征与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土壤表层样分析成果,研究了三峡库区土壤中硒、碘、氟等生命元素在不同土壤中的含量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地貌、植被覆盖条件下对其元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土壤的硒、碘含量较低,而氟含量较高,是低硒、低碘、高氟地区。地质背景是土壤硒、碘、氟的主要来源,灰岩分布区土壤中硒、碘、氟含量均高于其它类母岩分布区土壤,泥岩分布区硒、碘含量最低,砂岩分布区的氟含量最低。除受地质背景控制外,碘、氟还受土壤分布高程、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分布高程越低,地形坡度越小,土壤中碘、氟含量越低。针叶林覆盖对土壤碘、氟起富集作用。土壤硒含量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较土壤碘、氟小。  相似文献   
997.
宏基因组芯片的探针是通过构建环境DNA的宏基因组文库而获得的,为了获得理想的活性污泥宏基因组文库和宏基因组芯片探针,必须获得高质量的活性污泥DNA.本文作者采用8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提取活性污泥的总DNA,并通过比较DNA总量、纯度、完整性、是否含有PCR酶抑制剂、能否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指标来评价不同提取方法对活性污泥总D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菌酶-SDS-蛋白酶K-酚氯仿抽提处理活性污泥所提取的总DNA效果最好,提取的DNA总量多、纯度高,DNA片段大于23 kb,无需进一步纯化就可直接进行PCR扩增反应或SauA 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但DNA如果需要EcoRⅠ、HindⅢ等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则需采用Roche公司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将DNA进一步回收纯化.图7表3参14  相似文献   
998.
提取东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宏基因组DNA,构建了未培养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该文库平均插入片段30 kb以上,含有7 000个克隆,含外源DNA总长度约为210 Mb.从文库中筛选到18个产胞外蛋白酶的克隆,16S rRNA分析表明,它们分别来源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和弧菌(Vibrio)3个菌属.根据活性大小及来源菌株的16S rRNA序列比较,选择10个蛋白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最适作用pH值在7~10之间,最适作用温度在10~40℃之间.其中Pro20蛋白酶最适作用温度最低,为10℃;Pro1蛋白酶具有最适作用温度低(20℃)、pH耐受性好、热稳定性较好等特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潜力.图6参16  相似文献   
999.
运用生物埂治理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三峡库区耕地构成和开展针对性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严重危害。试图通过种植不同的生物篱笆,探求治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选择了7种不同的生物篱笆,设立小区试验研究生物埂对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机理,分析其水土流失构成机理与成因,提出了三峡库区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与措施。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应用生物埂技术可以保持水土,主要是减少土壤中养分的主要载体<\{0.02 mm\}大小的泥砂颗粒的流失,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大库区环境容量。实施生物埂技术可以创建缓坡梯田,金荞麦、百喜草等是适合库区实际的生物埂植物。  相似文献   
1000.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左右两岸、不同淹水高程消落带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对研究区域重金属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As(>19.0mg/kg)、Cd(>0.38mg/kg)含量超标,其余重金属含量均达国家土壤环境质量2级标准.沿江两岸Cu、Zn、Cr和Hg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1),左岸土壤中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均小于右岸,而右岸各重金属的变异系数较左岸大.不同淹水高程重金属含量差异明显(P<0.1).沿长江水流方向,库区土壤中Cd含量先减后增,其余重金属(Cu,Pb,Zn,Hg,As,Cr)含量逐渐降低.Pb和Cr、Cd和As含量与土壤pH值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土壤中Cu与Hg,Cu与Cr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Cu、Pb、Zn与多种重金属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微状态,主要生态风险元素为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