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8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612篇
安全科学   563篇
废物处理   149篇
环保管理   227篇
综合类   1653篇
基础理论   152篇
污染及防治   337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1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三维可交互式技能训练系统,系统通过三维可视化、情景化、互动式的培训方式代替传统的被动式授课培训方式,通过学、练、考、评一体化的组合形式,对覆盖安全生产活动中的作业流程、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进行情景化教学。系统提供引导模式、训练模式、考核模式三种培训模式,具备考核评估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安全作业培训的成本和效果问题,实现高效培训。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三种流速下微弧氧化钛和高强钢的电偶腐蚀行为。方法在面积比为1:1情况下进行1,3,7 m/s流速下的电化学测试和电偶腐蚀试验研究。结果随着流速的增大,偶合电流、总腐蚀速率和电偶腐蚀速率增大。当流速为7 m/s时,高强钢总腐蚀速率和电偶腐蚀速率分别达到8.64 mm/a和0.39 mm/a,与静态相比分别增大146倍和15.6倍,与1 m/s流速下相比分别增大8.6倍和5倍。结论在面积比为1:1时,冲刷腐蚀速率远大于电偶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103.
通过采用不同阳极电凝聚方法对三种模拟染料废水开展处理,并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对废水主要脱色机理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脱色过程主要是由于金属电解后产生的金属离子絮凝剂的絮凝和电解气浮作用,而不是直接或间接电氧化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04.
柴立伟  刘梦娇  蒋大林  樊灏  曹晓峰  黄艺 《环境科学》2016,37(12):4806-4814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是一种菌根真菌产生的耐热糖蛋白,因其与微生物密切联系而常用来表征土壤的健康状况.由于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的提取过程中容易产生干扰物质,影响了这个指标在土壤状态评估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北部山区,中部城区以及南部郊区的土壤样品,使用三维荧光-平行因子模型技术解析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中可溶性有机物的荧光特征,将土壤类球囊霉素蛋白分解为5个荧光组分,分别为微生物源UVC腐殖质类物质、UVA人为来源腐殖质类物质、微生物来源的氧化醌物质、土壤富里酸类物质和类蛋白物质,蛋白质在其中所占比例为0~20%.不同采样区域的荧光特征比较显示,球囊霉素土壤相关土壤蛋白的5个荧光组分总体稳定,与山区相比较,城区和郊区的类蛋白质组分受人类活动影响降低,氧化醌类物质组分含量升高.不同采样点的理化特征结果显示,以城市建设和耕作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减少了土壤中的含水率、有机质含量以及总氮含量.比较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的荧光特征与土壤理化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球囊霉素土壤相关蛋白浓度、UVA腐殖质组分、UVC腐殖质组分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显著相关,具有表征土壤健康状况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5.
陈雪霜  江韬  卢松  白薇扬  张成  王定勇  魏世强 《环境科学》2016,37(11):4168-4178
为进一步了解水库型湖泊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以三峡库区典型内陆水库型湖泊——长寿湖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和三维荧光光谱,并结合湖区周边生态系统分析,讨论了长寿湖水体中CDOM的组成、来源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寿湖不同采样点DOM浓度(DOC和CDOM)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分布差异,但各点FDOM分布较为稳定.回水区出现DOM累积,由于受陆源输入影响有限,水体内源活动主导,具有较明显"内源控制"特征,芳香性和分子量相对较低;而周边陆地以人工林兼旅游开发为主的采样点,陆源输入在带入较多腐殖化(高芳香性)组分的同时,人为活动排放也是导致其类蛋白组分丰富的重要原因;入湖区尽管周边果林和居民生活对水体DOM有一定影响,但上游河流输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另外,各采样点也出现了不受周边生态系统影响的独立的相关性特征,例如芳香性特征常数(SUVA280)和光谱斜率[S(275~295)]显著负相关、CDOM和FDOM极显著正相关、CDOM和S(275~295)负相关等.同时,长寿湖水体中CDOM的生色团主要由具有芳香性结构的大分子组分构成;至少51%的CDOM波动可以通过FDOM变化来进行解释,其中回水区荧光组分对CDOM变动的影响最为明显.在采用传统FI值无法区分DOM来源差异性时,结合采样点沿岸生态系统,综合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特征,有助于对DOM组成及来源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6.
研究采用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吸附+高锰酸钾+浸没式微滤膜的组合工艺对太湖水进行中试试验,通过高效凝胶色谱(HPSEC-UV-TOC)和三维荧光(3DEEM)的测定方法,着重考察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分布和亲疏水性对膜不可逆污染的影响.凝胶色谱分析表明:预处理可几乎完全去除大分子有机物(Mr>10×103),但仅能去除部分的中等分子(10×103>Mr>1×103)和小分子(Mr<1×103)有机物.研究发现化学清洗水中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多为中等分子和小分子,说明导致膜不可逆污染的主要是中等分子和小分子有机物.此外,洗膜水中强疏和中性亲水组分含量远高于弱疏和极性亲水,说明强疏和中性亲水组分是不可逆污染的主要物质.三维荧光分析表明,芳香族蛋白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是造成膜不可逆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依据包头市环保局提供的该市每日空气质量实况日均值,对该市2008-2012年空气质量变化,特别是Ⅲ级/轻微污染以上日的天气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 a(2008-2012)里,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包头市空气质量较好,Ⅰ级优天数逐年增多,Ⅲ级/轻微污染以上日逐年减少,本市Ⅲ级/轻微污染以上日的空气质量主要介于Ⅲ级/轻微污染与Ⅲ级/轻度污染之间;包头市Ⅲ级/轻微污染以上日的首要污染物年和季节变化较显著;强沙尘或沙尘暴天气是本市出现严重污染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因素。  相似文献   
108.
针对目前传统的室内一维、二维测定装置不能完全反映污染物运移过程中的空间特征,设计了一种能测定三维水动力弥散的试验装置。该装置结合平面二维和剖面二维的测定,可以综合反映水动力弥散系数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数据显示:平面和剖面上的纵向水动力弥散系数都在0.02左右,平面上的横向水动力弥散系数小于纵向水动力弥散系数3倍左右,而剖面上的横向水动力弥散系数小于纵向水动力弥散系数数十倍;另外,通过分析一维流三维水动力弥散的特征,对试验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09.
保护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非确定性模型的发展使得人们掌握了除确定性模型求解以外的另一条建模途径。在解决生态系统这种复杂系统的问题时,要求我们寻找一种可以满足时空特异性与非线性的途径。群落演替的驱动机制与作用规律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建立群落演替初期第一第二营养级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了营养级联结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除holling模型以外的捕食者——被捕食者模拟方法,并对各自具有不同特征的生态系统的模拟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0.
以电-袋复合式除尘器为仿真研究对象,在Windows界面下利用Visual Basic6.0编程语言开发出燃煤电厂电-袋复合式除尘器优化控制的仿真运行软件。该软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实验,模拟工况变化、优化运行参数等对电-袋复合除尘系统进行整体的优化控制,并综合分析电-袋复合除尘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以及运行费用,对运行电压、电流、运行阻力、喷吹周期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该仿真软件达到了电一袋除尘系统的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也降低了电~袋复合除尘器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