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98篇
综合类   838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7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钱锋  宋永会  向连城  袁芳  葛杰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2):2991-2997
研究了磷酸铵镁(MAP)结晶法晶体捕集反应器在曝气条件下回收猪场厌氧消化液中磷元素的能力.结果表明,利用曝气方式提高猪场厌氧消化液的p H值,进行MAP结晶回收磷完全可行.MAP的饱和度指数(SI)与废水p H值呈多项式函数关系,结晶反应的最佳p H值为8.5~9.0;随着曝气时间延长至180 min,反应器内废水p H值可提高至8.5;常温下(25℃),反应器内MAP回收磷的反应动力学的反应级数(n)为1.98,速率常数(K25)为7.04×10-4L·mg-1·min-1;反应器单个运行周期为270 min;磷的平均去除率为82%左右.MAP晶体捕集反应器上的晶体在一个反应周期内即可成形,随着反应周期的增加,晶体颗粒逐渐增大.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捕集器所捕集的晶体进行了表征,证实晶体为高纯度的MAP.  相似文献   
812.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数值模拟了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扬水曝气器外围流场及藻类浓度场,并与实际工程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当水深为80m、水面下30m内的温度梯度从0.17℃/m增加到0.73℃/m时,核心控藻区域的半径从100m增加到150m,控藻区域百分比从25.16%增大到28.60%,藻类完全混合的时间分别从16d增加到24d.在稳定条件下,藻类在补偿点以下的停留时间均大于48h,基本不受温度梯度的影响,藻类生长受抑制.藻类浓度模拟结果与实际工程运行结果吻合良好.推荐水库中扬水曝气器合理设计间距为250m.  相似文献   
813.
应用新型自动呼吸-滴定测量仪在线测量pH值、HPR等信号,进行了在SBR内实现短程脱氮的研究.采用SBR处理人工合成废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为360,40mg/L,温度稳定在20℃,DO低于2mg/L,基于HPR在线监测控制SBR曝气历时.运行约60d后,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88%,COD和NH4+-N去除率均在90%以上,稳定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应用HPR估计硝化过程的NH4+-N浓度发现,NH4+-N实测值与基于HPR的计算值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722;计算值整体低于实测值,主要是由曝气初期的滴定启动滞后所致.  相似文献   
814.
为了有效的对高COD、高悬浮物的豆沙废水进行处理,本实验中选用气浮-厌氧-曝气生物滤池为主体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COD为20 000 mg/L,SS为1 500 mg/L的条件下,通过本工艺,出水水质COD降为283 mg/L,SS为200 mg/L,去除率分别为98.58%和86.67%,出水水质完全达到(CJ 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说明:本处理工艺能够对豆沙废水进行有效处理,有望成为豆沙废水处理的主流方法。  相似文献   
815.
针对含石油废水的特点,采用"水解-曝气生物滤池"两段式工艺对大庆油田经过滤后的含油废水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水解段的运行效果,确定了水解段工艺的最优工况,并对影响系统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16.
常温条件下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启动及短程硝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以陶粒和天然沸石为填料的两级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模拟废水,进水COD浓度为176~353 mg/L,NH4+-N浓度为56~175 mg/L,水力负荷范围为0.03~0.09 m/h,考察了水温、溶解氧(DO)、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以及反冲洗对NO2--N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在6~10℃和≥22℃时能够实现NO2--N的积累,而13~18.2℃并未出现短程硝化特性;水温6~10℃时,BAF N段最佳DO浓度范围为2.43~4.75 mg/L,NO2--N平均积累率为65.8%,NH4+-N平均去除率为84.1%;另外,FA、FNA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具有联合抑制作用,能够实现NO2--N累积,最佳抑制浓度分别为0.10 mg/L≤FA≤8.77 mg/L和0.069 mg/L≤FNA≤0.249 mg/L,对应NO2--N平均积累率分别为67.7%和56.9%;反冲洗有利于NO2--N积累,反冲洗10 h后BAF N段对NH4+-N总去除率提高到80%,17 h后NO2--N积累率为82.5%,明显高于反冲洗前的74.5%。  相似文献   
817.
针对污水处理厂逸散挥发性有机物(VOCs)加重城市雾霾的环境问题,实验研究了污水生化处理中不同曝气强度、曝气方式对VOCs排放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SBR处理工艺中,曝气阶段产生VOCs占全过程排放总量的88.34%,曝气强度、曝气方式是影响VOCs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在均匀曝气条件下,不同时刻VOCs逸散浓度先急剧上升,在4~6 min达到峰值,然后呈下降趋势,约50~60 min后趋于稳定;不同曝气强度条件下,VOCs产生量与曝气强度正相关,当曝气强度在175 m L·min~(-1)时,既满足出水污染物去除效果,又能使VOCs的排放量最少;在渐减曝气方式中,采用曝气强度分别为200、175、150、125 m L·min~(-1),持续1 h递减的四阶段运行方式和同一曝气强度(175 m L·min~(-1))均匀曝气相比,前者的VOCs总排放量减少了19.51%,曝气量减少了7.14%,说明现有污水处理厂通过优化曝气方式可明显减少VOCs排放.  相似文献   
818.
基于微气泡曝气的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废水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张磊  刘平  马锦  张静  张明  吴根 《环境科学》2013,34(6):2277-2282
微气泡曝气有助于强化氧传质过程,在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优势;生物膜反应器是应用微气泡曝气的可行工艺形式.本研究在生物膜反应器中采用SPG膜微气泡曝气处理模拟生活废水,探讨反应器连续运行过程中,SPG膜空气通透性、溶解氧变化、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氧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基于SPG膜微气泡曝气的生物膜反应器能够实现长期连续稳定运行,是微气泡曝气与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结合的可行方式.SPG膜表面性质及膜孔径影响其空气通透性,疏水性膜的空气通透性优于亲水性膜;膜孔径越大,空气通透性越好.一定的SPG膜空气通量下,反应器内的溶解氧浓度主要受有机负荷影响.SPG膜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较优的COD处理负荷(以SPG膜面积计算)为6.88 kg·(m2.d)-1.氨氮的去除主要受溶解氧浓度及生物膜内氧扩散传质的影响,在高有机负荷下生物膜内出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微气泡曝气的氧利用率显著高于传统曝气方式,在优化的运行条件下,氧利用率可以接近100%.  相似文献   
819.
崔明勋  高海鹰 《环境工程》2013,(Z1):310-311,320
在低温条件下(015℃),研究麦冬湿地在预曝气、非曝气两种状态下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预曝气人工湿地内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供氧前湿地内溶氧浓度低于0.6 mg/L,供氧后氧浓度上升至0.9 mg/L以上。对TN、NH+4-N去除率,预曝气湿地>非曝气湿地。因此,预曝气是低温域人工湿地强化脱氮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20.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实际应用中生物倍增工艺表现出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的原因。指出工艺提供的均匀微孔曝气以及低溶解氧的实时自动控制避免了氧限制型污泥膨胀的发生;实时控制下的大比倍循环稀释特点使其具有较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可避免低温、低负荷型污泥膨胀的发生;长泥龄运行使MLVSS/MLSS由0.71降低到0.66,污泥中活性比例的降低也有助于形成好的污泥沉降性能;此外,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高污泥浓度使活性污泥系统中丝状菌的自然控制力得到加强,提出利用高污泥浓度来预防污泥膨胀的生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