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83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三峡库区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三峡水库蓄水后 ,库水位将在 14 5~ 175m范围内波动 ,动水压力和水的软化作用是滑坡失稳的主要因素。库区滑坡稳定性评价规范要求采用不平衡推力法 ,但在考虑库水位下降产生的渗透力时 ,对渗流浸润线的确定缺乏理论依据 ,更没有实测数据的支持。为此 ,笔者运用一维的布辛内斯克方程 ,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后库水位下降和暴雨作用下滑坡渗流浸润线的变化规律 ;建立了渗流作用下滑坡稳定性评价模型 ;分析降速、渗透系数、暴雨等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自20世纪70年代前后,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并颁布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以来,各行业安全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80年代事故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进入90年代以后已经很少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各国的事故死亡人数呈稳定下降的趋势。从发达国家制定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的时间来看,大多集中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于1970年颁布了《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日本于1972年颁布《劳动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103.
今年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促使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继续保持相对平稳、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约439 391起。死亡约63 26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11.5%,死亡人数大致持平。特别重大事故有所下降,工矿商贸企业特别是煤矿安全形势趋于稳定好转。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大多数省区安全状况好于去年同期。  相似文献   
104.
全国各类事故基本情况2003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同比减少112963起,减少2625人,分别下降10.5%和1.9%。1.从全国各类事故发生情况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2/3以上。各类事故构成情况见下图。  相似文献   
105.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分工、分组、协调合作等。因此,进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必须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结合企业的生产性质、生产规模、生产特点,讲求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的合理性、组织的统一性和灵活性、效率效益的高效性等。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06.
一、上半年全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一)伤亡事故情况。 上半年,全区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死亡事故1起(非法),死亡1人,与上年持平。发生各类烟花爆竹生产安全事故8起,死亡5人,伤8人,同比事故起数增加4起,上升100%:死亡人数减少2人,下降28.6%:受伤人数减少8人,下降47.1%。其中:非法生产5起,死亡2人,伤7人,同比事故起数增加3起,上升150%;死亡人数减少3人,下降60%;受伤人数减少10人,下降58.8%.  相似文献   
107.
已经过去的2005年,是安全生产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一年,也是工作力度很大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始终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已经初见效果。在全党、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呈现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去年各类事故的起数下降了10.7%,死亡人数下降了7.1%。下降幅度是历年来最大的。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是煤矿等重特大事故多发,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去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34起,比上年增  相似文献   
108.
《中国环境科学》2012,(10):1894
美国科学家近日宣布,北冰洋地区的海冰面积8月26日下降到410万km2,创下自1979年开始进行卫星观测以来的最低值.上一次北极海冰面积最低纪录发生在2007年9月18日,约为417万km2,比1979~2000年的最低均值少240万km2,缩小的面积相当于英国的10倍.  相似文献   
109.
底泥是湖泊水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湖泊水库演化的历史过程.水体底泥污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环境问题.文章采用人工湿地控制(生态滤池)试验与野外布点调查取样相结合的方法,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Dar.Baiyangdiansis)为供试植物,系统地研究了白洋淀地区底泥现状和污染程度及在芦苇生境下其化学性质等所发生的一系列转化和演变情况,并针对芦苇对底泥的净化及受污染底泥异地的无害化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底泥用量的增加,芦苇的长势、生物量、株高等也增加.底泥用量大(3#池)则底泥中污染物含量动态变化明显.在一年的时间里,各滤池底泥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总体趋势是降低的,其中以碱解氮降低幅度最大;有效态Cu的含量有所上升,有效态Zn、Cd、Pb含量变化幅度小,只是略微有所下降.因为芦苇生长带走了一部分有效态元素物质,底泥内各种元素总量有所降低,其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变化不明显,只是略有下降,说明芦苇根系会影响底泥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10.
模拟降雨下土壤前期含水量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前期含水量是导致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一个重要因素.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我国亚热带地区的14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各试验小区上分别设定3种不同的土壤前期含水量水平,研究土壤前期含水量对不同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土壤类型在3种不同土壤前期含水量水平下土壤可蚀性K值都存在动态变化,但不同土壤类型其可蚀性K值随土壤前期含水量变化的变动幅度不同,同一土壤可蚀性K值在土壤前期含水量变化范围内最高和最低值之间最高相差达到16倍;不同土壤类型可蚀性K值随土壤前期含水量变化的变动趋势也不同,其中绝大多数土壤可蚀性K值随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土壤可蚀性K值的变动趋势可以分为三类,首先,9种土壤的可蚀性K值随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其次,4种土壤可蚀性K值随前期土壤含水量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大致呈倒"U"型;第三,仅有1种土壤的可蚀性K值随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