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446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570篇
综合类   1433篇
基础理论   226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293篇
灾害及防治   13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71.
二十一世纪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世界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景象。我国已经步入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我国踏上了新世纪的坦途。  相似文献   
972.
世界经济掀起绿色浪潮国际环保市场充满商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预示绿色产业在国际环保市场的领先潮流。我国要顺应这绿色潮流,提高我国环保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73.
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新空间格局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利用2000-2003年县级统计数据,揭示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我国粮食供需平衡以东西分异规律为主,其次是南北分异。地势第二级阶梯以东,主要余粮区分布最广,北方明显多于南方;胡焕庸线以西,常年缺粮区为主;两线之间,潜在缺粮区居多。东北地区、华北平原生产全国近70%的余粮。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既是我国温饱水平缺粮总数最多的地区,也是第三大余粮生产区。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农牧交错带,温饱水平缺粮总量列第二位,是我国粮食安全最脆弱的地区。上述地区主要位于环境变化敏感地带,粮食安全自然风险最大。因此,加强环境变化对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研究,对深入认识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74.
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传统生态风险研究的缺陷,从景观尺度研究了人类活动和自然胁迫造成的生态风险,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并分析了其相应参数.以山西省平遥县作为研究案例,计算其各网格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得出了该县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平遥县景观生态风险分布与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区域水文特征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景观生态风险扩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5.
隆昌     
隆昌是闻名遐尔的全国水禽基地县、全国食品工业先进县、全国外贸出口自营县、全国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和成渝经济发展“一条线”重点县,四川省享有内陆开放城市优惠政策县,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全国双拥模范县,也是各类资源极其丰富的县。 丰富的矿藏资源 隆昌现有可开采的天然气储量约70亿m3,日供气量1.5万m3。现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煤、石英砂、石灰石、陶泥、青石等,其中煤炭储量达2800万t,石英砂总储量达3亿t,正待开发。 诱人的旅游资源 隆昌东与重庆野生动物园毗邻,南与沪州玉蝉、自贡恐龙…  相似文献   
976.
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50年代以来湿地退缩过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0  
以小尺度的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湿地的空间和时间退缩过程及其驱动力,重建了自1954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湿地面积由1954年的1149878hm2下降到2000年的277691.25hm2,由占总面积的45.85%下降到11.07%,仅仅是原来面积的1/4不到;而耕地面积由206003.5hm2增加到1440260.25hm2,由占总面积的8.21%增加到57.43%。同时指出,人类农垦活动是挠力河流域湿地面积退缩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77.
应用3个时期航空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应用景观破碎度、分维数、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指标,对洞庭湖区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陆景观之间的交替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达30608hm2,水域面积增加最多,净增48978hm2。20a来整个区域的景观破碎度加重,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进一步具体分析各景观类型发现,耕地、草地、居住建设用地的破碎度和分离度1980~1990年间表现为增加,1990~2000年则表现为减少,表明湖区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已初显成效。由于受泥沙淤积和退田还湖的影响,20a中水域景观的分布质心整体上移动了2.31km,向东南偏离了53.87°。  相似文献   
978.
吉林西部沼泽湿地景观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吉林西部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作为研究案例,利用地形图和Landsat MSS、TM 及ETM 遥感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研究沼泽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54~2000 年沼泽湿地面积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954-1976 年沼泽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到1996 年以后,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不断推进,沼泽湿地面积出现净增加;从景观梯度空间分布可见,该区的沼泽湿地主要分布于河漫滩、牛轭湖、古河道及阶地上的低洼地上,并且1954~2000 年沼泽湿地景观梯度分布变化很大.从沼泽湿地景观格局的驱动因素看,气候暖、干化趋势成为沼泽湿地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强度的不断加大,人为因素对自然因素的放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979.
闽西北马尾松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配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定位监测与取样分析,研究了41 a生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林木、林下植被、地被物及土壤等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对林木的养分含量分析显示,除Ca元素外,针叶的养分含量最高,其次是枝、根、皮,树干的养分含量最低.林下植被层的养分含量比较高,其养分含量大小排列顺序为Ca>N>K>Mg>P;凋落物中各元素的含量与林木养分含量基本一致;土壤中K含量最高,其次是Mg,而Ca、N、P的含量则比较低.通过对林木生产力的分析表明,马尾松的养分年积累量为110.79 kg·hm-2·a-1,其中叶占34.47%,树干占22.56%,皮、枝和根分别占21.43%、10.91%和10.63%.马尾松林生态系统养分总贮量为187864.77 kg hm-2,其中土壤占98.70%,林木占1.18%,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养分元素总贮量较低,仅占总贮量的0.12%.  相似文献   
980.
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以云南楚雄地区为例探讨物种分布宽度对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及"中间膨胀效应"的影响.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数据建立物种分布数据库,同时结合地形信息,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物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以及"中间膨胀效应"对该格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物种分布宽度对楚雄地区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及"中间膨胀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下降,呈单峰分布格局.物种分布宽度的相互重叠,即"中间膨胀效应"对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物种分布宽度的增加,"中间膨胀效应"以及各物种组对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的影响均呈显著增加趋势,这说明"中间膨胀效应"和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更多地取决于分布宽度较大的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