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7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丛枝菌根真菌对铜尾矿上植物生长和矿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inn)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在单独和混合种植情况下单独或混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对铜尾矿砂中植物生长和矿质营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接种处理下均以单独种植白三叶草菌根侵染率较高,平均为25%.在单种和混种情况下,接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白三叶草地上部的干物重,但对黑麦草生长影响不明显同时,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三叶草植株中的磷含量,同时降低了植株铜含量,但对黑麦草植株体内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两种植物混合种植情况下黑麦草显示了相对竞争优势,而菌根共生体能够提高三叶草的竞争能力.试验初步证明丛枝菌根真菌对于豆科植物适应铜尾矿复合逆境(养分贫瘠和重金属污染),以及在尾矿上重建具有物种多样性的植被具有潜在作用,但有必要进一步筛选耐性菌株,并验证自然条件下菌根真菌的作用潜力.  相似文献   
82.
耐旱灌木和草本植物是贺兰山中低海拔的重要植被类型,揭示其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对于贺兰山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植被的生长发育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贺兰山低海拔区蒙古扁桃-短花针茅群落(G×S-S,G×S-G)为研究对象,设置群落内去除灌木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的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G)和去除草本植物的蒙古扁桃(S)两种对照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其根际土壤AMF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G×S-G和G×S-S的根际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大,碱解氮和全磷含量次于G,根际土壤AMF群落α多样性指数最大,除全氮外呈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灌丛“沃岛”效应。根际土壤AMF共获得174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隶属于1门4纲6目10科10属63种,优势属为球囊霉属(Glomus),平均占比为99.26%,两性球囊霉属(A...  相似文献   
83.
以从中国西南林区分离获得的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715,简称Pt715)、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ex Gray-1(简称Ld-1)、Lactarius delicious.exPink-2(简称Ld-2)、Lactarius delicious.ex White-3(简称Ld-3))为供试菌种,研究Hg、Cd对其吸收氮素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在营养吸收上具有重金属耐受性的菌株。结果表明,重金属对外生菌根真菌吸收氮素营养的影响因重金属元素种类、真菌种类和氮素形态不同而异,Hg、Cd基本不会抑制供试菌种对有机态氮的吸收,而对NH+4-N、NO-3-N的吸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但无明显的规律可循;Ld-1菌株具有一定的耐Hg性,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Hg后,Ld-1菌株对3种氮源的吸收均未受到明显抑制,相反在高Hg浓度下还促进了对NH+4-N、NO-3-N的吸收。Ld-1菌株有可能在Hg的胁迫下诱导合成了新的特异性蛋白,Hg与特异性蛋白结合从而缓解了其污染胁迫。  相似文献   
84.
85.
VA菌根对土壤中DEHP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豇豆为供试植物,分别接种泡囊丛枝菌根(VAM)真菌Acaulospora lavis(光壁无梗球囊霉,菌号:34)和Glomus caledonium(苏格兰球囊霉,菌号:90036),研究VA菌根对菌根际(A)、菌丝际(B)和常规土(C)土层中不同浓度DEHP(4、20、100mg/kg)降解的影响。试验持续60d。结果表明:接种VAM真菌促进了DEHP在A、B、C土层中的降解,尤其在B层的降解,说明菌丝在DEHP降解和转移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34号菌接种效果较为显著,A、B土层中的DEHP残留浓度分别比不接种最大下降25.1%和10.1%。受VAM直接影响的A、B土层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呈下降趋势,而在C层中呈增加趋势,A、B、C土层中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也呈现出同样变化趋势。微生物数量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的下降可能会影响VA菌根在DEHP降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以浙江千岛湖典型生境片断化区域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为材料,研究了水库形成后岛屿化导致的群落生境差异对苦槠AM侵染率的影响以及AM侵染率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生境面积为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则不同岛屿生境对苦槠AM侵染率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AM侵染率与岛屿面积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苦槠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中岛、大岛与陆地间差异显著,但与AM侵染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铁源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e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高砷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及其吸收磷、砷、铁、锰、铜和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硫酸亚铁并接种AMF显著地提高了土壤有效铁、锰含量,降低了土壤中水溶性砷、磷含量以及玉米地上部砷的含量,并极大地增加了植株对磷的吸收,提高了植株体内磷砷吸收量之比,从而明显地改善了植株的菌根建成和生长状况.在不接种情况下,硫酸亚铁和石灰混合处理显著地降低了土壤水溶性砷、磷含量及根系砷含量,并明显增加了磷的吸收以及磷、砷吸收量的比值,使玉米植株生物量和根长增加的幅度较其它铁源处理时更大.尽管添加铁尾矿砂增加了土壤水溶性磷的含量以及植株磷的吸收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玉米的生长,但这种效果以不接种时更为明显,因而有必要根据土壤的污染程度调整铁尾矿砂的添加量和接种抗性菌株,以强化植物的抗砷能力.  相似文献   
88.
外生菌根真菌对五氯芬的耐受性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艺  杨青  敖晓兰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0):2078-2083
在纯培养条件下,研究了7种外生菌根真菌--美昧牛肝菌(Boletus edulis)、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双色腊蘑(Laccaria bicolor)、褐疣柄牛肝菌(Leccinum 8cabrum)、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大毒滑锈伞(Heboloma crustulinifoume)和长柄粘滑菇(Hebeloma longicaudum)在不同五氯酚浓度下的生长速度和耐受性,筛选出具有降解五氯酚潜力的3种外生菌根真菌--铆钉菇、双色腊蘑、褐疣柄牛肝菌;考察了这3种外生菌根真菌在五氯酚胁迫下的生长模式,并采用点试方法对真菌氧化还原酶的产生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低浓度(≤10mg·L-1)条件下,五氯酚并没有改变菌种的生长模式,其中铆钉菇表现出了对五氯酚较强的耐受性,而在较高浓度下(15mg·L-1),所有菌种生长均受到抑制.酶点试结果表明,铆钉菇是3种外生菌根真菌中氧化还原酶活性最强且种类较多的菌种,它表现出较高的漆酶、酪氨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是一种具有高效降解芳环结构污染物潜力的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89.
晁元卿  黄艺  费颖恒  杨青 《环境科学》2008,29(3):788-794
在纯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对不同浓度DDT的生长效应、耐受性和氧化酶活性,测定了在DDT浓度为80.0 mg·L-1液体培养条件下菌种生物量积累和漆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变化. 结果表明,不同浓度DDT处理并不会改变被试菌种的生长模式,所有处理组均为典型的Logistic增长;Xerocomus chrysenteron对DDT胁迫有很好的耐受性,其半抑制浓度可达139.75 mg·L-1;在80.0 mg·L-1液体培养条件下,Xerocomus chrysenteron生长正常,且36 d后培养液中DDT残留率仅为初始添加量的3.5%;在高浓度DDT胁迫下,被试菌种的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但液体培养条件下漆酶从第16 d开始出现,36 d后培养液中漆酶活性和比活力分别达到107.24 U·L-1和61.77 U·g-1.外生菌根真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通过不同方式来响应DDT胁迫,显示出生物降解甚至矿化DDT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0.
张英伟  柴立伟  王东伟  汪杰  黄艺 《环境科学》2014,35(3):1169-1175
铜和镉是我国土壤重金属常见种类,生物固定过量重金属以降低其生理毒害是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外生菌根能够通过分泌大量有机物质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在Cu或Cd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接种油松幼苗根际分泌的耐热蛋白具有固持重金属的潜力.结果表明,纯培养条件下接种并没有增加耐热蛋白的分泌,但是在Cu或Cd的胁迫培养下,接种幼苗耐热蛋白的分泌量增加.不同Cu浓度处理下,接种油松幼苗总提取耐热蛋白(total thermostable protein,TTP)和易提取耐热蛋白(easily extracted thermostable protein,EETP)的分泌量为未接种油松的2.64~11.79倍;Cd处理下接种油松TTP和EETP的分泌量,分别是未接种油松的1.49~7.56倍.虽然Cu处理下无论是接种还是未接种,根际耐热蛋白和根系细胞中固持的总Cu量显著大于空白对照,但接种显著增加了根际的重金属固持量,其Cu总相对含量是未接种的1.81~2.75倍,且绝大部分重金属固持在耐热蛋白中,使得根际耐热蛋白中的Cu相对含量是根系细胞含量的4.19~43.00倍.Cd处理下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说明接种菌根真菌促进了植物分泌耐热蛋白量,加强了根系对重金属的固持能力,从而达到减少过量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缓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