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15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1.
金属污染对水生底栖滤食性动物的危害,一直是普遍关注的水产养殖及水产品安全性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Zn2+、Cd2+、Cu2+、Cr6+、Se4+对褶牡蛎(Crassostrea plicatul)的急性毒性效应(LC50)。结果表明,Zn2+、Cd2+、Cu2+、Cr6+、Se4+对褶牡蛎48 h- LC50分别为1447.00、28.16、12.25、1098.00、22.89 mg/L;72h- LC50分别为231.62、12.24、4.23、539.02、9.12 mg/L;96 h- LC50分别为81.84、8.83、2.59、378.06、4.10 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0.81、0.08、0.03、3.78、0.04 mg/L,五种金属对褶牡蛎的毒性依次为:Cu2+ Se4+ Cd2+ Zn2+ Cr6+,其中褶牡蛎对Cd2+、Zn2+、Cr6+耐受性较强,分别为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17.60、37.81、8.18倍。  相似文献   
312.
互花米草不同部位厌氧发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温条件下(35±1)℃,对互花米草茎、叶和整株分别进行批式中温厌氧消化实验,分析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甲烷含量、pH值、VFA、TS、VS及固形物的元素变化.结果表明:在TS负荷为6%的条件下,互花米草茎、叶、整株厌氧发酵均具有很好的产气特性.产气率为:叶(399ml.g-1TS)整珠(374m.lg-1TS)茎(366ml.g-1TS),甲烷含量为:茎(69.11%)整珠(68.87%)叶(66.21%).pH值、VFA、TS、VS及固形物的元素的变化特征差异不大.叶中可能含有更多被微生物利用的物质,成分的差异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13.
外源氮输入对互花米草生长及叶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是滨海盐沼湿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研究人类活动引起的外源氮输入对其生长的影响有助于了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未来变化趋势。运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模拟海滩水分条件(间歇淹水和持续淹水),研究了互花米草的地上部生物量、叶片光合特征以及形态特征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地上部生物量在施氮条件下显著增加,且在土壤处于间歇淹水状态时表现更为明显;施氮条件下植株分蘖数比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60.0%和60.2%,是引起地上部生物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施加氮素促进了互花米草叶片的生长,叶面积、叶数、叶长和叶宽均显著增加,而叶数的变化是导致植物叶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外源氮输入促进了互花米草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而对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特征无明显影响。持续淹水处理的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生长速率、分蘖数、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均低于间歇淹水处理,说明持续淹水状态对互花米草生长造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14.
砷(As)可在水生食物链中积累转化,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是一种生活在淡水底层的杂食性动物,能够从水和食物中吸收和转化无机砷.本研究探究了砷酸盐As(Ⅴ)在3种不同的暴露条件下(水相、食物相、水相与食物相),克氏原螯虾不同组织中As(Ⅴ)的生物积累和转化.结果表明,其在水-食物两相体系中的砷积累浓度较高,而且水相暴露体系对总砷积累速率的贡献大于食物相暴露体系.砷在克氏原螯虾不同组织中的积累和转化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其富集浓度和积累速率如下:鳃>外壳>肌肉.克氏原螯虾对无机砷的生物转化途径是将部分As(Ⅴ)还原为As(Ⅲ),部分转化为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和砷甜菜碱(AsB).本文对了解底栖生物链中砷的积累和转化以及小龙虾的食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15.
实地调查采样、结合GIS技术进行室内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沈阳市加杨叶铅污染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沈阳市加杨(Populus canadensis)叶铅质量分数是0.68~106.767 mg·kg-1,平均值是17.416 mg·kg-1,是对照点叶铅质量分数的15.18倍.叶铅污染较严重.叶铅质鼍分数空间分异大,已形成4个高浓度中心.不同功能区加杨叶铅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工业区,商业区,二类混合区,居民文教区,一类混合区,对照区.与点状污染源距离越远,叶铅质量分数越小.加杨叶铅质量分数和土壤相关性极其显著,这说明沈阳市实行无铅汽油之后,植物叶铅主要来自土壤.  相似文献   
316.
PEG模拟干旱条件下尾叶桉和枫香苗木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人工模拟水分胁迫环境,设置三个胁迫强度处理(轻度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和三个胁迫持续时间处理(持续12h、24 h、36 h),研究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质量分数、叶绿素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水分胁迫处理后,6种树种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皆显现下降的趋势,水分胁迫处理12 h的尾叶桉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幅度小于枫香;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加深及持续时间的延长,2种树种幼苗叶片内相对电导率呈波动性上升的趋势;脯氨酸质量分数都有明显的增加,枫香叶片内脯氨酸质量分数的变化幅度大于尾叶桉叶片;苗木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出现不规则波动;尾叶桉的SOD活性胁迫12 h和24 h时在中度胁迫达到最大,胁迫36 h在轻度胁迫时达到高峰,而枫香的SOD活性经不同胁迫时间的胁迫处理后,在轻度胁迫时达到高峰;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及胁迫时间的延长,尾叶桉叶片MDA含量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枫香叶片MDA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为增加、下降、再增加;经水分胁迫处理12 h时,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加剧,尾叶桉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增加.而枫香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中度时下降,水分胁迫处理24 h时2种苗木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波动,处理36 h时轻度胁迫后下降.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SOD活性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以作为评价苗木抗旱性的依据,尾叶桉的抗旱能力大于枫香.  相似文献   
317.
云南地区种子植物东亚分布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区系分析是理解植被起源、性质和分布的基础.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区系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云南地区种子植物东亚分布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以及"田中线"的生物地理意义.结果表明,东亚分布成分及其亚型所占比重均随着纬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在经度梯度上,中国-日本植物分布亚型所占的比重从东到西呈递减趋势,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亚型所占比重的经度格局则与此相反.东亚分布成分在云南地区的扩散方向以由北到南为主,其次为经度梯度上的双向迁移.与过去的研究不同,本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分布成分在云南地区的起源中心更可能为滇西北.我们未能证实"田中线"对中国-喜马拉雅分布亚型的分布具有限制意义,但对东亚分布成分(总体)和中国-日本分布亚型在云南地区的分布具有严格的限制意义.  相似文献   
318.
通过对莴笋叶2种处理吸附甲醛,得出简便高效的碱热烫处理,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对其优化,得出煮沸时间25 min、水浴温度80℃、水浴时间2.5h,莴笋叶渣对甲醛吸附率可达37.05%,实测值36.4%,二者吻合.通过与活性炭、硅藻纯吸附效果比较,优化处理莴笋叶渣与硅藻纯吸附效果相当,均优于活性炭.电镜观测知优化莴笋叶渣与活性炭、硅藻纯均具粗糙、皱褶、疏松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出-C=C-基团在甲醛吸附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19.
P-arsanilic acid(p-ASA),as a kind of organoarsenic feed additive,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oultry and swine breeding.However,it has caused the arsenic pollution around the farm.Currently data shows humic acid(HA)is closely to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ASA.Therefor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ASA and HA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fluorescence quenching titration.The association constant changed from2.74 to 4.88 L·mol-1at a p H varying from 5 to 9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at p H 7.In addition,log K varied from4.15 to 5.02 L·mol-1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15℃to 35℃.The log K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HA.The dominant mechanism between p-ASA and HA is static quenching.The primary interaction force was likely the hydrogen bond,and the binding behavior occurred on the As-O stretch of p-ASA and the carboxylic acid C=O stretch of H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could affect the fate and biogeochemical cycling of organoarsenic pharmaceuticals in aquatic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320.
在热重分析仪上对废聚氨酯硬泡在空气中不同升温速率下加热的热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就升温速率对其热失重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废聚氨酯硬泡在空气气氛下热失重时挥发分析出温度(Ts)向高温区偏移,失重速率峰值(DTGmx)显著增大;空气气氛下,废聚氨酯硬泡热失重时有3个失重峰,后2个峰失重率分别约为41.51%和51.96%.同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各条件下的气体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主要气体产物的释放规律做了探讨分析.实验发现,废聚氨酯硬泡热解燃烧失重主要阶段的产物种类相似,都检测到了CO、CO2、H2O、三氯一氟甲烷(CFC-11)、烯烃类、烷烃类、醇类、含氯化合物和带有苯环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主要气体产物有相似的析出规律,说明升温速率的变化并未影响到样品在空气气氛下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