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为了探明东江流域氮素污染现状及氮素污染来源,在东江流域设置31个采样点位,于2020年枯水期(1月)和丰水期(7月)进行水体样品和主要污染源样品的采集及检测,结合氮氧双稳定同位素及SIAR模型,绘制典型污染源的δ15N、δ18O特征分布图并估算其贡献率,定量分析识别氮素来源,从而对东江流域的氮负荷进行更加有效地控制.结果表明:(1)东江流域氮素污染以支流区最为严重,其次为源头区,这两个区域的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氨氮浓度的Ⅲ类水平,相比之下,上游区、中游区污染较轻,且氨氮浓度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I类水平.(2)东江流域氮素以硝态氮为主要赋存形态,枯水期、丰水期各研究区域内硝态氮占总氮的比例分别为43.29%~74.83%、65.51%~80.08%.(3)东江流域枯水期生活污水是主要的污染来源,贡献率为44.45%~61.39%,丰水期降雨径流是主要的污染来源,贡献率为36.67%~46.11%,究其原因跟流域内不同水文期降雨量大小和河道水量有关.(4)氮素浓度在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从2009年至今,水体氮素污染程度呈现加重趋势,建...  相似文献   
22.
《中国环保产业》2014,(10):66-66
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废物处理和环境服务的高科技环保企业,股票已在香港及国内中小板两地上市(股票代码:HK00895、002672)。公司立足于工业和市政废物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配套发展环境工程及服务等增值性业务,并延伸至废旧电器的拆解与回收领域,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固废处理行业产业链完善、经营资质齐全、服务内容全面的企业之一。先后被评定为“国家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重大示范工程单位”“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广东省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深圳市民营领军骨干企业”“深圳总部企业”等。  相似文献   
23.
基于淡水资源账户和污染账户的生态足迹改进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通过增加淡水资源账户和污染账户,对通用的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弥补了生态足迹模型中对淡水资源和对生态系统消纳污染物描述的不足,增强了生态足迹模型计测的准确性;同时以实际土地平均生产力法对东江流域涉及地市赣州、 梅州、 河源、 韶关、 惠州、 广州、 东莞和深圳等城市2008年的产量因子进行调整,计算了东江流域涉及8市2008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①2008年东江流域涉及各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差异较大,意味着各市之间的社会经济状况和资源禀赋大不相同。总的人均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为除惠州和深圳外,有由上游至中下游增加的趋势;除淡水外的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则呈现由上游至中下游减少的趋势。②生态足迹的空间变化随人均GDP和/或城镇人口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这一结论或许能给流域内外的其他城市就如何减少乃至消除区域生态赤字提供一点启示,指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和下一步应该努力的方向。③各市除淡水外的总生态足迹均大于其生态承载力,因而整个流域不同程度地均存在生态赤字,即按照当前状况,这些地区都需要继续从区域以外的地方输入自然产品和资源及能源才能维持正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准确获取化合物的生物富集因子(BAF)对于判定化合物是否属于潜在毒害性污染物、评价其生态环境风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究水体中溶解有机质(DOM)对BAF值的影响,以东江三角洲流域为研究区域,以多溴联苯醚(PBDEs)为目标化合物,研究了PBDEs各单体在3种鱼体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PBDEs在3种鱼体中的浓度范围为42~825 ng·g-1脂肪,log BAF值位于5.0~7.4之间。由于脱溴代谢的种间差异,3种鱼类表现出2种PBDE的组成模式。在缺乏脱溴代谢途径的鱼体内,log BAF与化合物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KOW)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抛物线关系。但当BAF进行DOM的校正之后,二者之间抛物线形式的相关性消失,而呈现出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性。以往研究对BAF值在化合物的log KOW达到一定程度后(7~8附近)出现下降的解释是高KOW化合物较大的分子体积降低了其穿过生物膜的可能性,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下降很可能是由于忽视了水体中DOM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基于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的东江河源段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东江河源段水质现状并推测其水质发展规律,以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标准,依据东江河源段全部7个水质常规监测断面中的5个断面(分别为新丰江水库断面、枫树坝水库断面、龙川城下断面、临江断面和江口断面)在2001—2012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年平均值,选择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4个指标,参考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分析评价东江河源段的水质,并讨论其污染风险。结果表明,2001—2012年东江河源段水质总体良好,水库库区断面除枫树坝水库断面TN指标在2012年处于Ⅲ类水之外,其他指标均控制在Ⅱ类水之内;东江干流断面除TN外其他3个指标均控制在Ⅱ类水之内,且江口断面TN在2009年和2011年被污染为Ⅲ类水,在2010年和2012年被污染为Ⅳ类水,而龙川城下和临江断面TN在2012年被污染为Ⅲ类水。由4个指标的历年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东江河源段水质存在较大的氮、磷污染风险。氮、磷污染的空间格局和污染物通量分析进一步表明,下游的污染风险大于上游。  相似文献   
26.
东江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磷系阻燃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索氏抽提,HLB固相萃取柱分离净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EI/SIM)的分析方法对采自东江的17个沉积物中的8种有机磷系阻燃剂(OPFRs)的浓度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了OPFRs,其总浓度为1.52~86.17ng/g.三(1-氯-2-丙基)磷酸酯(TCPP)为最主要污染物,最高浓度达51.64ng/g,其后为三苯基磷酸酯(TPP)、三(2-氯乙基)磷酸酯(TCEP)、三(1,3-二氯异丙基)磷酸酯(TDCP),最高浓度分别为22.03,9.51,6.09ng/g,而其他烷基类OPFRs除三乙基磷酸酯(TEP)外未被检出.OPFRs总浓度和与总有机碳(TOC)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74,P<0.001),说明沉积物中TOC的含量对有机氯代磷系阻燃剂的分布起重要作用.尽管东江沉积物中的OPFRs含量(均值25.43ng/g)远低于多溴联苯醚(PBDEs)含量(均值588ng/g),但随着PBDEs的全球禁用,相关有机磷系阻燃剂的污染态势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7.
基于SWAT模型的东江流域径流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以及SUFI-2 程序对东江流域进行了51 a(1960-2010 年)月径流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东江流域水文过程的空间差异。模拟结果表明,河源站受新丰江水库影响,模拟结果不确定性较大,确定性系数R2和Nash-Sutcliffe 效率系数相对其他站点较低,龙川站、岭下站、博罗站R2和Nash-Sutcliffe 效率系数皆满足模型适用性要求。流域出口博罗站率定期R2、Nash-Sutcliffe 效率系数分别为0.83、0.83,验证期为0.84、0.84,模型模拟精度较高。东江流域径流深主要受降水空间不均影响,形成由北向南先增后减的趋势。流域下垫面差异对产流过程也有一定影响。其中土壤含水量受土壤性质、人类活动等影响,由北向南差异明显;蒸散发量受植被覆盖影响亦较为明显,北部蒸散量占降雨量的比例大于中部及南部。  相似文献   
28.
综合应用Mann Kendall(M K)、季节性Kendall(S K)非参数检验方法和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LOWESS)分析东江流域长时间尺度(16 a)和短时间尺度(5 a)水质变化趋势,解析流量与点面源污染对水质指标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东江干流DO呈明显下降趋势,TN呈明显上升趋势;二级支流淡水河整治成效显著,水质呈明显改善趋势。流域中上游水体耗氧有机物相对稳定且水平较低,而下游存在较大量耗氧有机物排放。S K检验有利于发现不同月份水情影响下的水质变化,检验出东江干流NH3-N呈明显下降趋势。M K(LOWESS)模型有利于解析各水质指标受上游集雨区汇水过程和点面源污染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29.
河流健康状况诊断指标和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反映河流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健康内涵,构建了河流健康状况诊断指标体系,包括河流形态结构、河流社会经济功能、河流生态功能3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选用多目标多层次模糊模型诊断河流健康状况,提出了河流健康诊断指标的标准特征值,给出了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以东江为例,确定指标权重和指标值,诊断河流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东江健康状况处于良好的下缘,形态结构改变是影响其健康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流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30.
东江干流富营养化评价及区域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东江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东江富营养化程度较轻,干流绝大部分区域(96%)为中营养及中营养以下水平,只有少数区域(4%)达到富营养水平.同时,东江干流富营养化程度区域差异性明显,从上游至下游河口富营养化程度逐渐加重.针对东江水质污染现状,建议东江水体管理应以保护为主,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下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